APP下载

“168小时”试水报网融合新模式
——《温州日报》国庆黄金周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2016-02-04严芒芒金建树

传媒 2016年4期
关键词:报网黄金周日报

文/严芒芒 金建树

“168小时”试水报网融合新模式
——《温州日报》国庆黄金周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文/严芒芒 金建树

2015年国庆长假的第一天,微信公众号“编前会”发了一篇很有意思的稿件,说是打开全国都市报的电子版发现,粗略统计,至少有24家报纸发布了“休刊启事”。

事实上,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每年的“十一”黄金周,就是一个话题周,是一个“新闻富矿”,那些关于出行、消费、旅游、文化等方面源源不断的新闻来源,都是值得媒体去大做特做的文章。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受纸媒近年来的生存压力所迫,很多媒体不得不在长假期间作出减版甚至是休刊的决定,从而造成大量节假日新闻无法刊发的矛盾。

在此局面下,如何让报纸在休刊期间,继续延伸媒体的民生服务功能,避免出现信息资讯服务空档?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温州日报》尝试通过报网深度融合,让新闻不打烊——在新媒体新闻上做加法,即利用互联网新闻的即时性和海量性特点,在温州日报新闻客户端“温州新闻APP”上开设专题页面,24小时不间断推送文字、图片、视频新闻;在传统纸媒上做减法,即利用传统媒体“长深全”的优势,以专版、专题的形式,在《温州日报》上做精做深做透黄金周背后的温州城市之变。“一加一减”的报网融合报道尝试,让整组黄金周报道既有现场感,又有厚重感,在社会影响力和传播、转载方面,引发了非常大的关注,走出了“黄金周”新闻报道的新模式,为今后节假日融媒体报道积累了有益经验。

新闻客户端上做加法:168小时“在现场”

近年来,随着传统媒体转型的步伐大幅加快,“一网一端两微”的布局已经完成,报纸不再是原来的一张纸,已经变成了全媒体的新闻分发。在此局面下,当节假日到来的时候,报纸休刊其实并不意味着报纸的新闻生产就停止了,记者编辑还要干活,只是改变了内容的发布渠道。而其中,作为移动终端的网络媒体——手机新闻客户端更是有着网络媒体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等特点,成为节假日新闻滚动播报的一个较好选择。

基于此,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探索媒体融合下的传播模式改变以及采编转型,2015年国庆节休刊期间,温州新闻APP推出“168”小时黄金周报——“十一”黄金周全记录大型报道。本次报道以报社全体记者编辑“在现场”见闻形式,全景式、图文24小时滚动播发“十一”黄金周信息。同时,引入用户生产机制,从朋友圈、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介入手,将包括传统报纸通讯员在内的用户发布的新闻信息,转化为滚动播报的内容,共同关注温州人“十一”黄金周见闻。

出于现代社会和手机客户端的碎片化阅读特征,此次策划要求编辑记者供稿时突出“所见所闻”和服务性,使得播报内容在内容覆盖、人群覆盖上更广。而为了避免滚动报道稿件中心过于分散,根据长假特点,对每天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定位,如交通、出游、天气、心情、吐槽等。每段播报尽量简短、清晰、有图,形成“168”小时黄金周报的“主干”,对有深挖价值的新闻点再梳理,单独成稿后附超链接,形成“枝条”,保证整个黄金周报层次分明、内容丰满。

国庆黄金周第一天00∶00分,温州新闻APP“168小时黄金周报”专题页面刊发了第一条发自金丽温高速的黄金周新闻:《新温州人趁高速免费回家探亲》,近300字的图文报道,拉开了国庆黄金周报网融合报道的序幕。据不完全统计,仅“十一”当天,记者编辑、通讯员以及网友们就从温州各地发来近200条图文、视频新闻,涵盖假日经济、景点趣闻、街巷突发新闻、美丽乡村建设、劳动者坚守岗位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温州新闻APP还整合各方资源,与温州高速交警、温州公路、甬台温收费站、洞头百岛旅游、平安乐清铁路、雁荡山管委会等多个政务微博微信联动,第一时间为网友提供权威的节日资讯。这些稿件,整合一线消息,实时直播,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

7天时间,168个小时,发稿近千篇,单贴滚动阅读量为1.35万次,一周稿件累计阅读量11.9万次——此次党报新闻客户端长假空档期的成功“补位”,产生了几何式传播效应,较好地营造了节日气氛,体现了责任媒体的价值引领作用。

传统纸媒上做减法:168小时“大透视”

新闻客户端有着无可比拟的传播时效,但同时受制于“短平快”的特点,无法满足读者对新闻事件背后的信息解读需求。而拥有“长深全”特点的传统纸媒则在这一方面独具优势。但报纸版面有限,就迫使编辑做好减法,精选出最精要、最深刻、最有针对性的内容展示给读者,用深度报道引领深度阅读,使之成为应对网络海量信息竞争的一个有力补充。

此次“168小时”黄金周报上千条图文新闻的背后,也让我们看到了温州这座城市这些年来所发生的变化。为此,在国庆黄金周之后,在报纸休刊结束之际,《温州日报》于2015年10月8日和10月9日连续两天,推出“168小时”黄金周报纸媒版本,通过记者的再采访和编辑的再加工,以专栏和专版的形式,深度解读2015黄金周背后的温州故事。

在纵观7天的新闻客户端直播后,我们在思考,这些年,温州人国庆7天的度假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于是,2015年10月8日《温州日报》一版在左边5栏位置,推出《这个国庆黄金周,你是怎么过的?——温州新闻APP168小时直播》专题报道,选取“囧途”“课堂”“坚守”“玩乐”“发现”“消费”等7组关键词,与读者一起回味国庆7天长假。同时,配发评论文章《多样选择 同样情怀》,升华国庆主题,指出度假多元化的背后,足见温州“城”长。

紧接着,2015年10月9日《温州日报》又推出《168小时黄金周报透视》的整版报道,对黄金周播报进行一次深度解读。专版以温州新闻APP资讯播报的界面形式,截取温州新闻“168小时黄金周报”播报新闻中的8个方面,通过记者对相关部门的采访解读,以小见大,透视这些年温州在交通、美丽乡村、城市公园、消费、公益、书香社会、文化名城、旅游民宿等8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解读168小时背后折射出的温州城市发展之变。

两天各有主题侧重的版面报道,就这样将黄金周网上播报新闻的“点”延伸到横向、纵向各个方面,以清晰的脉络和清新的版式,展示黄金周背后的城市态势,从而满足读者对此次黄金周更为深度的阅读需求。

新闻生产机制上再重构:一次记者编辑的“融体验”

新闻生产机制再造,是报网融合报道的重头戏。此次黄金周报网融合报道过程中,《温州日报》重构新闻生产机制,打通采、编、发各个环节,将分散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部门的内容资源、采编队伍、采编资源、采编发流程、传播渠道等,融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来,实现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新闻信息的快速采集、新闻产品的多种生成、全媒体平台的多元传播。全方位多平台的报道、丰富多彩的产品形式、权威又好看的内容背后,是《温州日报》全体记者编辑的一次“融体验”,展现了《温州日报》在互联网时代不甘人后、致力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自觉和自信。

设立全媒体编辑部,打好黄金周新闻报道战役。在国庆假期之前,《温州日报》通过微信、微博和报纸刊发征集令,向全体编辑记者、通讯员、网友动员征稿。同时建立“大日报”“温州公服群”“政经文化”等5个微信群和QQ群作为交流和投稿平台,策划一些预设选题和适合微信、微博传播的创意与制作。温州新闻APP则开通24小时值班制度,全天候接收投稿并编辑,为这次报网融合报道做好充分准备。

联动前后方记者编辑,24小时滚动播报假日新闻。在此次黄金周新闻报道中,每位记者编辑将自己所在地的所见所闻,用几十字到几百字不等的文字记录,以及视频和图片拍摄,传送到全媒体编辑微信群里,由后方值班的编辑进行信息集纳和编发。其中,温州新闻APP“168小时”黄金周报专题页面实时更新完后,将被推送到微信朋友圈,再借由各自的朋友圈,滚雪球式传播阅读。网友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采纳,自己也做了一回“记者”后,更是推荐给更多的网友,加入到这场假日新闻播报中,为新闻源的开拓贡献第三方力量。

此外,为保证此次新闻客户端的稿件质量,调动所有编辑记者的积极性,《温州日报》形成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各部门完成的任务量、新闻客户端内容导向、完成任务实施奖惩等作出明确规定,既保证新闻客户端播报的顺利进行,又保证刊发内容导向正确,积极健康。

停刊不停报,《温州日报》此次报网融合报道新尝试,改变了过去以报纸版面为主导的采编方式,变成24小时全天候生产融媒体产品的采编流程,通过线上线下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完全不同的融媒体新闻作品,为读者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和方便,也延续了报纸影响力,延伸了服务维度,增大了价值感。

当然,此次融媒体报道只是初步尝试,在前方报道团队的人员配置、各相关部门互联互通有机融合、融媒体作品的特色和深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令人欣慰的是,此次“十一”国庆黄金周报网融合报道的全面尝试,正激励着我们迎难而上,加快融媒体发展的步伐。

作者严芒芒系《温州日报》要闻版主编

金建树系《温州日报》编委、政经要闻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报网黄金周日报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黄金周”,复活
第三十六届(2020年度)贵州新闻奖获奖作品目录
县域乡讯媒体的报网融合探索与实践——基于《青田侨报》的思考
灵感日报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报网融合”研究
灵感日报
发挥彼此优势报网互动互用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