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督教对西欧的影响及思考

2016-02-04肖友静

山西青年 2016年14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基督教影响

肖友静

福建省三明市第八中学,福建 三明 365000



基督教对西欧的影响及思考

肖友静*

福建省三明市第八中学,福建三明365000

摘要:当今世界,近乎一半的有信仰者是基督徒,基督教一词于我们心中就是西方的代名词,或者说是精神象征。进入欧洲后,基督教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并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上帝”成了一大部分欧洲人内心唯一的信仰。它走近西欧,传播其神圣的教义,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社会。中国人该信仰什么?当今中国如何进行信仰教育?

关键词:基督教;影响;信仰教育

一、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

基督教是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的统称。起源于公元1世纪,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颁布米兰赦令,大公教会(天主教)宗教合法化;后狄奥多西一世定为罗马帝国国教,基督教自此以罗马教廷为中心发展成为中世纪欧洲最大宗教。11世纪基督教大分裂,因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差异化发展,形成罗马天主教为首的西方基督教,和希腊正教为首的东方基督教。16世纪西方基督教宗教改革,由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奠定新教基础,同时基督教各派也以地理大发现为契机传入世界各地。

基督来了,这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经济,道德,风俗,习惯都受到了影响。今天凡博爱,牺牲,自由,平等,人权等等响亮的名词无不由基督而来。

二、基督教对西欧的影响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最先发源于亚洲的犹太地区,后因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与扩张被传入欧洲。如果说亚洲是基督教出生的地方,那么欧洲则是让其真正成长起来的地方。进入欧洲后,基督教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并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上帝”成了一大部分欧洲人内心唯一的信仰。

说到西欧,我们往往都会想起基督教文明。可以这么说,基督教一词于我们心中就是西方的代名词,或者说是精神象征。那么基督教究竟对西欧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重要支柱。无论是在欧洲的社会生活方面、经济生活方面乃至是文化生活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督教作为一种不朽的精神动力,引领着皈依的人们寻找着理想与现实的出路。它作为一根无形的权杖作用着西方社会王朝的更替,社会的转型与时代的变迁。伊丽莎白一世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为了巩固统治,缓和国内外的压力,女王采取了对天主教和新教兼容的政策,稳定了政治基础,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改革极其不彻底,这在伊丽莎白执政晚期更能体现出来。天主教一度在英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代表清教徒要求继续深入宗教改革,掀起清教运动。清教徒与国教会之间激烈的争论和冲突,从伊丽莎白一世时一直持续至詹姆士一世时期。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质上是代表新教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和代表天主教的国王之间的斗争,最终改变了英国的历史,并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每一个英国国王的头衔都有“信仰的捍卫者”,基督教改变了英国,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

基督教还为欧洲社会的人权、民主思想带来不小的借鉴和影响,《圣经》的存在是推动后来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在后来社会中,很多重要的西方国家都将“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人权思想写在本国宪法的开头。例如,在法国1848年的宪法里面写有:“自由、平等、博爱”。除此以外,基督教“博爱”、“感恩”“仁慈”的教义,对西方社会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制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督教思想文化的存在成为了这些制度得以贯彻实施的有力精神支持。所以说,基督教已经真正融入进了欧洲社会,成为了欧洲社会思想和政治的一大影响者。

欧洲是基督教最为盛行的地方,所以欧洲也是受基督教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地方。无论是欧洲的文学、美术、音乐、自然科学还是思想政治,到处都有着基督教的影子。作用往往是相互的,是欧洲增强了基督教的生命力,反之,基督教对欧洲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为欧洲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基督教的存在,就很难有如今的欧洲。人到底该不该有信仰?中国人该信仰什么?

三、对当代中国信仰教育的思考

(一)信仰教育之现状

中国一直是个有信仰的民族,儒释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中国的政治信仰,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老百姓信仰的是发家致富、金钱至上。进入21世纪,我们的信仰并未消失,但国人普遍认为我们是信仰缺失的一代。近年的一些社会现象:一些官员的贪污腐败;奶粉里含有三聚氢胺;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等,这些都降低了人们对社会的信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生搬硬套,又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一些人把精神寄托在神灵或宗教上;社会上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信仰危机的言论,就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看,信仰危机的实质并不是人们缺乏追求,而是人们没有明确稳定的追求,即理性信仰。人既需要有物质家园,更需要有心灵家园。中国也并不缺失信仰,我们信仰一个中国,信仰团结友善;信仰国家荣誉,信仰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二)正确引导人们的信仰教育

1.借助于道德和教育的作用,确立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道德,这与西方的宗教信仰有些不同。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信仰教育的根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积淀了一系列有着深刻内涵的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当内心的道德受到谴责而做出讨好神明或信仰宗教而实施的道德行为,应该成为共同维系社会共同利益而自发的道德行为;把精神世界托付给神明才能得到的心灵静谧,应该转变为对自由和真理的正确理解。从而在真理的基础上得到真正的启迪;那种在对信仰的名义之下对统治者的忠诚,应该变成心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共和的基础上,对中国的热爱和忠诚;建立在寻求真理与务实的

精神家园,才是真正坚实的乐土。弘扬中国民族优良道德品质,传承民族之魂,这应该成为我们信仰的教育内容。所以说,道德教育纳入信仰教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与发展信仰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体现着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可靠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上集中体现这“三观一体”,蕴含人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

21世纪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在历史长流印证下,国家民族的衰亡破败更不敌精神上的匮乏。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如何体现一个国家的内在核心价值、社会荣辱共同理想、国民精神世界的构建都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人生奋斗的理想之舟、中国民主的精神脊梁、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都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信仰应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深刻的科学内涵。只有激起人们对信仰内容的强烈渴望,信仰教育才有可能取得实效;只有立足本国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信仰教育才能与时俱进,永远保持旺盛的活力。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学习当代核心价值观并予以践行,自觉地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

[参考文献]

[1]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张光来.《认识到信仰的必要是国家真正的进步与突破》.中国民族报,2016-1-29.

[3]崔士忠.《中国人该信仰什么?》,2013-8-13.

*作者简介:肖友静(1966-),女,福建三明人,福建省三明市第八中学,历史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B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4-0197-02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基督教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基督教与葡萄文化——以《圣经》为中心的考察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
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