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
2016-02-04张天红宋芳芳
张天红 宋芳芳
1.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教师进修学校,黑龙江 北安 164000;2.临沂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山东 临沂 276005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
张天红1宋芳芳2
1.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教师进修学校,黑龙江北安164000;2.临沂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山东临沂276005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的国家战略。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山东省已进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人口的转移,这给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了挑战,城镇大班额、择校等现象较为突出。究其原因,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仍是主要因素。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国家战略。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聚集,社会各领域必然受到相应的冲击。2013年,山东省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5%,目前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在教育领域,就会造成新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一方面,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镇入学,城镇教育资源总量供给呈现严重短缺态势,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择校问题、招生与学籍管理等问题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生源不足,造成有限教育资源闲置与浪费。城镇化带给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最大挑战来自于人口的转移与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择校、大班额现象较为突出。与此同时,部分农村学校生源日减,有的人去楼空,我国正面临着农村教育人口向城镇教育人口快速转移的巨大挑战。
一、城镇大班额现象严重
新型城镇化使城乡人民共享城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从着眼长远利益的角度看,这将为促进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从当前看,这给城镇的社会基础服务带来了巨大挑战,制造了诸多困难。山东省全省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相当普遍,17个地市无一幸免,其中有11个市存在超大班额问题,有的班额超过了百人。根据教育规律,班额超过一定数量将会对教育质量与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及有关部门的调研显示:全省普通中小学共有班级27.6万个,其中大班额约11万个,占比超过40%,其中超过66人的超大班额有2万多个,占比约为10%。
造成大班额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条:第一,城镇化程度日益提高,教育资源的总量不足。第二,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二元化”分配仍在。第三,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优质资源的需求提高。第四,家长的“盲从”心理及对“名校”的错误认知。
二、择校问题仍在,教育移民现象凸现
择校这一现象在全省各地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历史和人为因素造成了中小学有“好学校”与“差学校”之分。现在在有些地方,地方政府部门仍然在有意或无意地强化着“好学校”与“差学校”的区别,例如有些地方仍然在为城区的部分所谓重点学校从其他学校调选优秀骨干教师等做法不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发展。择校现象屡屡无法消除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目前实施的划片招生其本身就具有的不合理性。划片招生政策需要认真研究规划,并不断地加以改进。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随着近年来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更加重视教育,选择让孩子到城镇上学,出现了新的“教育移民”现象。
三、农村素质教育整体水平仍落后于城市
近年来,随着标准化建设、全面改薄以及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创建等系列工程的实施,山东省全省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基本条件建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很多农村条件薄弱的学校在基本办学条件上已经实现了标准化与现代化。但是标准化并不完全等于优质化,农村的教育质量尤其是素质教育质量还是较城市有较大落差。原因分析如下:第一,农村学校艺体、科学、信息技术类师资仍旧欠缺。第二,农村文化、科技普及设施几近空白。第三,农村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城市学生家长。第四,农村缺乏“第三课堂”素质教育的硬件条件,例如科学普及、拓展场所等。
四、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表现尤其严重
与现阶段城区中小学校“巨型学校”和“大班额”现象相反的是部分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严重。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这种现象仍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随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的流失和减少,部分地区的部分学校出现了资源闲置或者利用率低的现象,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却又表现出了农村师资等教育资源缺乏的现象。这种悖论的出现只能有一个原因,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够均衡,需要采取措施尽快加以改变。
五、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城乡教育师资资源的不均衡在农村中小学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老龄化严重,二是艺体、科学类师资匮乏。师资老龄化的问题以农村小学教学点最为突出。山东省审计厅曾经有过统计,乡镇及以下农村中小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增幅低于县城41个百分点;截至2011年底,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2006年减少了25.19%;有4个县的13个农村教学点分别只有1名教师,负责教授一到三年级学生的全部课程。另一个问题就是艺体、科学类师资匮乏。由于编制缺乏,农村又存在大量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尚未达到退休年龄,无法退出编制岗位,因此农村整体缺乏师资新生力量。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村中小学的艺体、科学类师资相比其他学科来说尤其匮乏。
六、师资流动的“城乡二元”壁垒仍存
在师资流动方面,目前在全省很多地区仍旧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二元”壁垒。由于受到工作、生活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的老师往往采取各种办法想往城区调动,但城市的老师基本没有向农村的流动。这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加以正确引导和合理限制。消除“好学校”与“差学校”的差别,弱化“城乡二元”的划分。应该在允许农村骨干教师向城区流动的同时也鼓励和切实保证城区骨干教师向农村流动,也应允许尚处在成长期的青年教师在城区和农村间流动,以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更不要使农村的优秀或骨干教师仅仅单向流向了城区。
[参考文献]
[1]魏后凯.多角度聚焦“走新型城镇化道路”[J].社会科学报,2013(06).
[2]韩雷.新型城镇化视域中的山东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陈英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4.12.
[4]李波.山东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1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