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学角度的组织领导力WICS模型述评

2016-02-04黄丹

山西档案 2016年5期
关键词:领导力智力创造力

文/黄丹

基于心理学角度的组织领导力WICS模型述评

文/黄丹

美国心理学家Sternberg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整合了领导力模型研究的不同成果,提出了WICS模型。该模型从认知角度看待领导的过程,为深化研究组织领导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由于这一模型问世时间尚短,从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学界对该模型整体、系统的专门介绍和评价都较为稀少,尤其国内对该模型的相关介绍不仅少且不够全面,文章试图在较系统地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地阐述Sternberg的WICS模型,并从方法论角度作出评析。

领导力;Sternberg;WICS模型

一、WICS模型的提出

二十世纪以来领导力模型的研究主要沿着三个重要路径展开:特质研究路径、行为研究路径、情景研究路径。特质研究主要通过寻找成功领导者的共同或通用的素质特征,以区分非领导者和无效领导者的方法。行为研究路径则强调成功领导的不同领导行为(风格),并试图寻找那些对领导而言最有效的行为(风格)。随着环境对领导的影响作用越来越突出,情景研究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该路径试图从环境与领导的关系中寻求领导的秘密,即强调领导者行为的灵活性部分,即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在面对各种不同情景需求和被领导者需要时应展现不同行为。总的来说,不同路径下的领导力模型的研究对理解领导力确实存在积极意义,但受视角的限制,其研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未来领导力模型的研究应该朝着更广泛的、动态的、综合的方向发展。WICS模型(sternberg,2005)的提出正是响应了对领导力广泛的、动态的、综合研究的要求[1]。

二、WICS模型概述

美国心理学家Sternberg 以智力、创造力、智慧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领导力综合模型,即WICS模型。该模型认为一个高效的领导者不仅应具备智慧(Wisdom)、智力(Intelligence)、创造力(Creativity)这三种素质,而且还应注重将这三种素质综合(Synthesized)起来,并有技巧地寻求人际内、人际间以及人与外在环境的平衡、协调,从而实现一种共同利益[2]。总的来说,该模型从人行为的认知发展角度很好地解释了个体特质与环境交互作用下导向目标的行为选择,体现了领导力模型综合发展的趋势。下面对模型具体要素做简要分析:

(一)智力

W I C S中提到的智力指的是(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它是在既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为了完成个人的以及自己群体或者文化的目标,通过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的整合,利用各种优势改正或补偿劣势,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Sternberg认为,一个人如果具有成功智力,他就懂得挑选时机以适应、改变或者选择环境,并能在三者之间加以平衡;就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优劣势,然后恰当地利用优势以补偿劣势或者不足[3]。总的来说,拥有智力是一切目标实现的基础,也是其之所以成为模型核心部分的原因所在。

成功智力包括三个方面: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分析性智力包括智力的信息处理要素,即应用于信息的记忆、分析、估计、判断或比较以及对比,也就是传统IQ。创造性智力是如何处理相对新奇事物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是个体处理日常生活如家庭或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它就是适应、改造和选择环境能力。Sternberg强调,实践性智力对成功领导者而言更重要。它是领导能力的核心成分,个体必须通过自己的经验获得且随经验增加而增加。

(二)创造力

创造力是明确表达和解决问题以产生相对新奇及高质量解决方案的能力[4]。更重要的是,它不仅用来产生新颖、高质量的想法,而且还要使其他人信服及追随。根据创造力投资理论,创造力行为产生需要六种资源,除智力之外,还有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整合六大资源,不是指同时应用或将其简单叠加。毕竟资源整合水平的差异只能显示个体能力的差异,产生创造力最关键在于是否决定选用资源的态度上——问题再定义、问题分析、推销解决方案、愿意明智的冒险、愿意超越障碍、坚信拥有能解决手头问题的能力、愿意忍受模糊、愿意找出个体拥有内在动机去做的事情的外在奖励、继续增长智力。只有拥有了这样的态度才能变得有创造力。人们有了创造力,就可以成为良好的问题发现者,进而贡献资源以解决那些值得在第一时间解决的问题。

(三)智慧

Sternberg认为智慧来源于个体对成功智力与创造力的运用,即个体运用成功智力和创造力达到一种共同利益的程度[5]。可以说,智慧主要体现在如何适应、改造和选择环境以平衡个体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智慧是个体在应对环境时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性编码、比较、匹配与组合过程中获得的。智慧以创造力和智力为基础,但拥有创造力和智力并不一定代表有智慧。智慧是达成目标的更佳手段;在遭遇重要决策时,智慧有助于人们深思熟虑,审时度势,权衡各种利弊,作出共赢决策;智慧也是创造更加美好的和谐世界的一个途径。

(四)综合

智力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创造力影响目标的选择和接受,而智慧关系着目标实现效果。具体来说,智慧源自明确问题解决方案的智力和创造力。它必须在短期或长期内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好的领导者不仅展示了所有智力、智慧和创造力,而且展示了这三种品质完美的融合。创造力产生好的想法,智力确定想法的合理性,保证其实现及说服追随者接受和共同努力;智慧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有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提高领导力,实现组织效益[8]。

三、评价与思考

WICS模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整合了不同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较为新颖且有价值的理论模型。它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模型。模型的研究既体现出理论上的综合发展趋势,也体现了研究的实用化倾向。可以说,WICS模型给领导力模型的研究带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首先,其在模型要素研究上采用了生活观察—理论构建—实证检验的研究路径。这种研究路径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缺乏理论构建的不足,同时又提高了理论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大量的实证研究不仅检验了其理论观点,也增加了理论的解释力和效度[10]。其次,WICS模型以认知为基础,整合了不同路径的研究。通过梳理众多特质研究,Sternberg在归因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智力在认知中的核心地位,指出成功智力及以成功智力为基础的创造力、智慧是实现成功领导的重要特质[6]。但最终成功与否取决于各要素相互作用下个体平衡各种利益及如何对环境做出恰当类型的反应(行为)。可以说,这种整合即体现出了对特质的概括,又体现了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行为选择,为未来的领导力研究扩宽了思路。第三,它强调各要素的后天习得性和动态性,体现了研究的现实意义。模型将智力、智慧、创造力视为可后天习得,且可塑和可发展[9]。这种发展不仅受遗传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个体经验、社会文化环境交互影响。因此,通过有效的学习途径可以促进各项要素的发展,进而提高领导力水平。第四,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这三种素质的内涵,实现了这些抽象概念的可操作性,如将创造力定义为一种态度等。而对智力隐性知识的特征描述及测量,为智慧的测量也奠定了基础。总之,Sternberg认为,只有WICS这种本质上是发展的模型,才能实现成功领导。但是,由于该模型提出的时间尚短,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未来的努力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造力的测量

创造力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对创造力现象的研究,若单纯注重实证方法,只能得出封闭的理论结果。因此,Sternberg跳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苑囿,更多地采用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围绕现实创造力的发展进行科学探索[11]。他认为,能否成为有创造力的个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决定。也就是说,创造力本质上是一种决策,一种生活态度。既然创造力取决于个体的态度,那么它就不是天赋的,而是一种可以发展的能力。Sternberg进而提出了发展创造力的策略,使其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对于测量创造力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的检验[7]。

(二)智慧的测量

Sternberg强调,默会知识是智慧的核心;对默会知识的测量为智慧的测量提供了可操作性。但是默会知识的测量如何体现出智慧与实践性智力的差别?Sternberg指出,智力的默会知识用于实现个体或团体利益的最大化,而智慧的默会知识主要用于平衡各种利益以实现共同利益。采用默会知识测验来评估智慧,测验应由带有目标(共同利益)导向的关键性问题情境和应对这些情境的反应选项组成,且选择恰当的被试对象以检验该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目前以学生为被试对象的测量并不能体现出高水平的智慧,且被试的取样选择限定在了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内,研究得到的相关数据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

(三)创造力与智慧的关系

Sternberg采用相关研究方法,发现创造力和智慧的相关很低,尤其在以经济利益为重的社会活动中,智慧与创造力的相关性甚至是负的。其解释是,智慧之人被认为是现实经验的保存者,而创造力的人是这些经验的叛逆者。对现实经验的保存与反叛使得智慧与创造力构成一对矛盾。模型强调智慧来源于对成功智力和创造力的运用,如何实现两者的辩证平衡,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7]。Sternberg等人仅仅采用一种类比隐喻,来作为创造力投资理论的基础,这未免显得过于简单。无论从理论体系还是实证基础上来说。这都不够完善,Sternberg本人也意识到这一点。

(四)领导力模型整体在组织管理中的外显研究

目前WICS模型的研究仍停留在各要素的内隐理论研究上,模型整体在组织管理中的外显研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一方面,各维度的测量要解决测量对象范围狭窄的问题,以检验其测量量表在组织管理中的信度和效度;另一方面,该模型作用机制的图形描绘仅展示了领导行为采取的思维过程,对于解释各要素关系及领导力发挥的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模型图形仍须进一步归纳和总结,并解释和证明各要素和各环节的相关关系,以完善和验证模型理论。

(五)WICS模型的跨文化研究

在现有的领导力模型研究中,有学者认为,研究只有与本国的文化传统、企业特点相结合,才能开发出符合各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领导力模型。在WICS模型中,隐性知识对智力及智慧具有决定意义。而隐性知识本身的来源与其所处环境相关,人们应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其是否属于共性范畴。

[1]Sternberg,R.J.Successful intelligence[M].New York:Plume 1997.

[2]Sternberg,R.J.A balance theory of wisdom[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

[3]Sternberg,R.J.(Ed.).Handbook of creativity[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4]Sternberg,R J,Wisdom,Intelligence,and Creativity synthesized.[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5]Sternberg,R.J.WICS:A Model of Leadership[J].The Psychologist -Manager Journal,2005.

[6]Sternberg,R.J.,WICS:A Model of Positiv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Comprising Wisdom,Intelligence,and Creativity Synthesized[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5.

[7]Sternberg,R J,Words to the wise about Wisdom? A Commentary on Ardelt's Critique of Baltes[J].Human Development,2004.

[8][美]罗伯特·J·斯腾伯格.智慧、智力、创造力[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9]杜娟.权衡利弊关系赢得共同利益——斯腾博格智慧平衡理论评介[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10]蒋京川,叶浩生.国外有关斯腾博格成功智力理论的论争与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2).

[11]孙雍军.斯滕伯格创造力理论述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1).

N945.1

A

1005-9652(2016)05-0162-03

(责任编辑:虞志坚)

黄丹(1979-),女,彝族,贵州六盘水人,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领导科学。

猜你喜欢

领导力智力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领导力愿望清单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领导力21法则》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