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对“大一统”思想的学术传承

2016-02-04叶晓庆

山西档案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世家司马迁

文/叶晓庆

《史记》对“大一统”思想的学术传承

文/叶晓庆

司马迁是一位在汉武帝“大一统”政治构建时期成长起来的杰出思想家,《春秋》“大一统”思想对其影响很大。《史记》在学术思想上积极阐释“大一统”之义,对后世官修史书的撰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史记》;《春秋》;大一统

司马迁作为在汉武帝“大一统”政治构建时期成长起来的杰出思想家,不仅在政治上拥护“大一统”秩序,更在学术思想上积极阐释着“大一统”之义。《史记》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煌煌巨著,凝聚着司马迁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处处体现着“大一统”的时代精神。

一、学术视域下《史记》的“大一统”思想

庄子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样态概括为“道术为天下裂”,这是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现实与学术现状的。秦汉之际,“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建立,学术也呈现出趋向“大一统”的总体发展态势。经过汉初对秦朝迅速败亡历史教训的反思,儒术在汉武帝时期获得了统治地位。司马迁准确地把握了学术发展的时代脉搏,自觉地通过撰写《史记》来阐释“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史记》全书共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而“大一统”思想无疑是这五体分类的一个共同学术主题。

《史记》的“本纪”记载了从黄帝直到汉武帝时期历代帝王的世系传承及主要史实,共十二篇。司马迁将本纪置于全书之首,显示了其以帝王为核心的政治理念。司马迁认为历代帝王都是天下所系,十二本纪的写作意图也是“原始察终”、“见盛观衰”,通过对帝王“行事”的考论,表达“大一统”的王道理念。司马迁将《五帝本纪》作为十二本纪之首,以黄帝作为中华帝王之祖。《五帝本纪》指出,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结束混战从而完成统一的帝王。司马迁由此而确定了中国历史的本源,而这个本源恰恰是以“大一统”的形式呈现的。同时,十二本纪通过对“五帝”、“夏”、“商”、“周”、“秦”、“汉”帝王统序的排列向世人阐明,统一才是历史发展的大势。可以说,《史记》“本纪”的核心理念就是:帝王是天下的核心,“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从“表”的撰述来看。“‘大一统’思想是《史记》十表的一个共同的主题[1]。”《史记》的“表”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共十篇。司马迁在向世人展现历史发展线索的同时,也将“大一统”的思想寄寓其中。《三代年表》提出,三代皆出自于黄帝之后,华夏历史的本原形式就是“大一统”的;《十二诸侯年表》展现了“五霸更盛衰”的春秋历史发展轨迹,虽然此时“周室衰微”,但仍不失为天下共主;其余各表都在彰明“大一统”的历史趋势,无不体现着“大一统”的思想理念。可以说,“大一统”是《史记》十表的一个共同的主题。

《史记》的“书”主要记录社会的典章制度,共八篇。《礼书》为八书之首,可见司马迁对于礼制的重视,司马迁认为“礼”可以“经纪人伦”、“通王道”,对维护“大一统”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故而司马迁在《礼书》中将礼和国家的兴亡相结合,以“礼”明“王道”,寄寓自己的“大一统”思想;王道政治中,礼和乐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所谓“礼以别异,乐以发和”。二者对维护“大一统”的社会等级秩序都是意义重大的,所以《乐书》紧随《礼书》,列八书第二位;《天官书》与《封禅书》集中探讨的都是“天人关系”的问题,是“以天道用于人道”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于维护社会“大一统”的统治局面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河渠书》与《平准书》关注的是社会的水利营建以及经济政策,立足点都在于“民生”的层面,这也是对西周以来“保民而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八书中的前六书着眼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后两书着眼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司马迁在这里全面地探讨了“大一统”政治的运行机制,这对于“大一统”政权的维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史记》中的“世家”主要记述王侯外戚的历史事迹,共三十篇。司马迁指出,这“三十世家”都是君王的“辐拂股肱之臣”,君王就是“北辰”,就是“车毂”,永远处于统治的核心地位,王侯世家就好比是“众星”与“车辐”,不论如何旋转运行,永远都会指向中心位置而不会改变。这无疑体现了一种“王者独尊”的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的“大一统”政治秩序意义重大。“三十世家”处处体现着司马迁的“尊王”思想,如《周公世家》中的周公、《燕世家》中的召公、《楚元王世家》中的刘交、《齐悼惠王世家》中的刘肥等,都因辅主功绩为司马迁赞赏而被写入世家。司马迁在撰述“世家”之时,是非常重视和突显“大一统”这一思想主旨的。

《史记》中的“列传”主要是为“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之人所写的人物传记,共七十篇,其中包括有《太史公自序》一篇。这七十篇中所涉及的人物涵盖社会的各个领域,而这些领域恰恰都是“大一统”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货殖列传》就涉及商业、手工业、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诸多行业。这从民生日用的角度,阐释了“大一统”社会的经济之道。除此之外,司马迁还集中为各少数民族立传。《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以及《西南夷列传》就并置于七十列传之中,体现了“夷夏一体”的“大一统”民族观。司马迁指出,“中国”境内的所有少数民族都同出一源,都是黄帝的后代。《史记》的七十列传构筑了一个庞杂的“大一统”社会网络,将社会的各个领域都纳入到“大一统”的政治框架之下,实乃司马迁的匠心杰作。

二、《史记》对《春秋》“大一统”思想的学术传承

司马迁学术思想的来源比较复杂,其中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全面肯定了“孔子作《春秋》”的说法,并以“继《春秋》”为己任,坦露了自己学术旨趣与孔子及《春秋》的关联。

司马迁指出,孔子借《春秋》褒贬世事,寄寓“父子君臣大义”,用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秩序。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最初动机是为了完成其父司马谈的遗愿。司马谈指出,孔子“作《春秋》”,而“学者至今则之”。这为司马迁《史记》的写作指明了效法的样本。司马迁本人对孔子及《春秋》十分推崇。《春秋》对《史记》的写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春秋》“大义”对史记的写作目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春秋》所寄寓的“王道大义”,所宣扬“大一统”的政治理想,对司马迁都产生了切实的影响。司马迁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以“继《春秋》”为写作目的,希望通过对史事的褒贬评议,为汉代及以后的社会确立一个辨别善恶、区分是非、鉴别贤与不肖的客观标准,以宣传“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同时,司马迁对孔子“君子病末世而名不称焉”的慨叹深有同感,也希望通过“立言”的方式留名青史。所以司马迁以孔子自况,以《春秋》为范例来进行了《史记》的创作。从这一角度来说,《史记》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春秋》。

“春秋笔法”对《史记》的写作手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孔子笔削《春秋》,寄寓“微言大义”,对于《史记》的写作手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春秋》有“一字寓褒贬”之说,常通过特定的称谓用词及评断用语等方式,来表达王道的政治理念。《史记》继承与发扬了《春秋》的这一手法:在文章体例上,为表彰项羽在灭秦斗争中的重要功绩,而将其列入“本纪”,视同一代帝王,赞誉之情不言而喻;为贬斥吴王刘濞对汉王室的背叛,而将其归入列传,剥夺其诸侯王的身份,鄙夷之情不言而喻。

司马迁与孔子及儒家思想有着重要的学术关联,《春秋》更是对《史记》的写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春秋》的“大一统”之义,更是贯穿着《史记》写作的始终。

三、《史记》对后世“大一统”思想的学术影响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尤其是它所宣传与贯彻的“大一统”思想,更是对后世史书的撰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创作宗旨来看,司马迁之后的历代史家在撰述史书之时,都以维护“正统”王朝,宣扬“大一统”思想为要务。从《史记》直至《清史稿》的创作,“大一统”思想一直都是中国官修史书编撰的核心宗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汉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是向往与推崇国家统一的。故而,中国历朝历代,在编撰史书之时,都是要突出体现其“大一统”的思想宗旨的。可以说,《史记》所体现的“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官修史书正统精神的根本体现。

其次,从创作体例来看,司马迁开创了我国以纪传体写史的先河,以“表、书、本纪、世家、列传”五体结构来撰述历史。在司马迁之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贯通古今且体例完备的历史著作。这种体例含纳古今,包罗万象。从横向上来看,它可以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都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从纵向上来看,它能够清晰地展现中华民族从不断融合到逐渐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说,《史记》的五体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体系。它可以将历史的记述有机地归结到“大一统”的思想框架之下,对后世史书的体例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以及其后的《新元史》和《清史稿》,尽管名称各有不同,大抵采用的都是这一体例。

最后,从创作内容来看,《史记》除了对历史事件有详细的记述,同时对时代的学术思想也会试图加以调和,以实现其学术服务政治的修史目的。司马迁自述其撰写《史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整齐百家杂语”[2]。故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将春秋以降的诸子百家之学协调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学术体系,以此为“大一统”的帝王政治提供学术支撑。《史记》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列传,对其进行评点,以此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并将其统一到《史记》大的写作框架之中。通过批判与扬弃,司马迁对诸子学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合,以实现思想学术的“大一统”。《史记》之后,中国历代的官修史书基本都撰有一篇总结前代学术思想的专论,如《汉书》中的“艺文志”、《隋书》中的“经籍志”等等,试图统一学术,为“大一统”政权服务。

综上所述,司马迁生长于西汉“大一统”政治的全盛时期,《春秋》的“大一统”思想对司马迁的影响很大,《史记》与《春秋》也有着重要的学术关联。司马迁不仅在政治上拥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而且在学术思想上也有着强烈的“大一统”追求。作为凝聚了司马迁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的《史记》,更是贯穿着“大一统”的时代精神。《史记》不论是体例还是内容都有着明显的“大一统”意识。这一写史倾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1]张新科.大一统:《史记》十表的共同主题[J].学术月刊,2003,(6).

[2]陈桐生.论《史记》“整齐百家杂语”[J].文史哲,2004,(3).

K204.2

A

1005-9652(2016)05-0153-03

(本文系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简帛文献与战国秦汉神话史重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CZW016)

(责任编辑:虞志坚)

叶晓庆(198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世家司马迁
SAGA世家表:跨界演绎,链“饰”潮流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萧相国世家1
皮影世家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
不可鄙薄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