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修斯之船”悖论下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

2016-02-04宋一

山西档案 2016年5期
关键词:旅顺太阳历史

文/宋一

“特修斯之船”悖论下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

文/宋一

我们认定一个事物是不是它本身的依据不是构成这事物的元素,而是这一事物的内部结构即元素间的关系,以及这一事物的时空连续性。从“特修斯之船”思想实验进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真正含义,为推动其有机发展打开新的思路。

历史文化街区;特修斯之船;同一性;有机;发展思路

在流变的时空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不仅在于构成街区的建筑街道本体,更主要的是构成它们的历史要素。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也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设计施工完成时期,那时只是个开始,在其后不断的被使用过程中,街区经历的一切或者说街区的一切经历和过往共同构成了当今的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从“特修斯之船”思想实验来思考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真正含义,为推动其有机发展打开新的思路。

“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是人类最为古老的一个思想实验,最早在公元75年为普鲁塔克所记载。普鲁塔克所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大海中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一旦有某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马上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被替换掉,都不是最初的那些构件了。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提出了疑问:“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是,可它已经没有最初的任何一个部件了。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开始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后来又提出新的疑问,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按原来的结构又建造一艘新的船,究竟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特修斯之船”是一种同一性的悖论,可以说是对事物身份本质的拷问。

一、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概况与发展历程

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的西部,东起白玉山西侧,西至铁山街道,南起军港海岸,北至郭水路以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百年间历经甲午海战、日俄战争洗礼,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证。目前,在7.5平方公里的保护控制区内留存着大量的俄式、日式及欧式老建筑和街道,是大连地区现存近代历史遗址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因其历史的独特性、街区的完整性、遗迹的集中性在国内都是独一无二的,该街区在历史、人文、艺术研究方面的价值不可估量。据统计,街区内分布着百年古树816棵,各种乔木8700余株,保留有日俄占领时期的老建筑共计500多栋,其中俄占时期建筑267栋,日占时期建筑268栋。获批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还有25处列入旅顺地区不可移动的文物名录,一般性保护建筑337栋。这些建筑蕴含着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是大连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见证[1]。

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变迁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沙俄侵占时期(1898-1905)。1898年沙俄关东州厅长官“阿列克谢耶夫”主张在旅顺龙河以西的太阳沟海边建造一座崭新的欧式城市,1899年沙俄驻旅大首任总督阿列克谢耶夫主持制订了《旅顺新市街设计方案》,1901年5月该方案经沙皇批准得以实施,太阳沟街区的建设由此开始[2]。

街区整体采用了欧洲传统的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周发散的规划方案。以现旅顺博物馆门前大型广场为中心,在当时仅有几户人家的太阳沟地区规划建设了“关东州长官事务所”、“财政部”、“军政部”、“俄军司令部”、“工务部”、“地方法院”、“邮局”、“俄清银行”、“陆海军将校集会所”、“纪凤台宅邸”(即日占时期的大和旅馆)等一系列公共建筑及大大小小的俄国将军官邸,还有“徳泰号杂货店”、“俄国金银手饰店”等商业建筑。仅用7年时间,旅顺太阳沟就被规划建设成为了俄国远东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第二阶段日本侵占时期(1905-1945)。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夺取了旅顺口的控制权,同时也接手了沙俄还未完工的工程建设。日本人延续了沙俄统治时期的规划,在沙俄原有的基础上对太阳沟街区进行续建、扩建和改造。陆续又兴建了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把“关东厅”的主要行政机关也设置在了这里。中心广场前的旅顺博物馆,就是1916年日本在当时沙俄还未建造完成的“陆海军将校集会所”的地基上继续建造完成的。特有的历史经历,形成了其俄式地基与日式腰身共存一体、古典复兴主义和近代和风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折衷主义建筑特点。

在日本人长达40年的殖民统治时期,太阳沟街区的功能得以逐步完善[3]。来自日本的设计师设计建造了大量纯粹的和风式民宅。在公共建筑上,虽然加入了日式元素,但仍沿袭沙俄占领时期欧式折衷风格的基本主调。1937年前后,日本殖民统治当局将关东州厅等机关都迁到大连,旅顺则完全成为军事重地,太阳沟街区建设发展也基本暂停。这一时期的太阳沟街区反映了旅顺珍贵的历史信息。

第三阶段苏联暂管时期(1945-1955)。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顺,实行军事管制,直至1955年5月24日撤出旅顺。随着太阳沟街区殖民时期的结束,街区的建设已经基本成型,在建筑的使用功能上开始有所演变。

第四阶段1955年中国政府全面接收管理至今。历经80年发展变迁,太阳沟街区基本上保持着1937年时的模样。由于历史原因,有部分老建筑如大和旅馆、肃亲王府等曾被闲置多年,年久失修,淹没在街区的苍松翠柏间;也有如旅顺博物馆等一部分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得以延续,保存完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街区主要以居民居住功能为主,大部分居民根据自身居住需求对建筑进行了结构改造和加建。整个太阳沟呈现出大连人浓郁的生活气息。

2009年,旅顺太阳沟名列大连市公示的五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

2013年,旅顺口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太阳沟历史文化区保护、修复和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机构运营和管理职能;编制了《太阳沟历史文化区概念性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确定了7.5平方公里的规划控制区、3.5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区和2.14平方公里的全景复规区范围红线。

2014年太阳沟街区获批为“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2015年4月,原大连传承文化公司更名为“大连太阳沟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管理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2015年11月,大连市委市政府批复了“太阳沟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编制,由此翻开了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崭新的一页。

二、基于“特修斯之船”悖论思考下的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

近年来,旅顺口区委区政府对太阳沟区域内留存的大量日、俄式老建筑和历史名人旧居进行了修护和管理。对于已经消亡的历史建筑进行重建,对于在此生活的居民自发加建的部分将予以拆除。

随着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逐步受到关注,对其进行保护已经成为共识。目前“保护性破坏”应该是我们亟待思考的课题。消亡的建筑是否应该重建?居民为了居住需求加建的建筑到底是否应该拆除?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该如何发展?让我们从“特修斯之船”悖论开始思索问题的答案。

“特修斯之船”的问题不是一个脱离现实的思想实验,事物的同一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让我们提出疑问:“发展了一百多年的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只要有一个构成要素毁坏,我们就把它替换掉,直到所有的构成要素都被替换成新的。那它还是不是原来的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我们该如何看待历史文化街区?到底是1898年沙俄第一阶段初建时那个街区构成了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还是现今历经了历史沧桑,被不断修缮与改建的街区构成了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真正意义何在!

特修斯之船在所有的部件都换了一遍的过程中,它是有时空连续性的,就像人体每天在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但丝毫不影响其时空连续性,今天的“你”才是“你”。更换的船板和以前的船板虽有区别,但并没有改变其功能,与整个船的复杂性比起来,这点差别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整个船的结构基本没有改变,即使有一些改变,这点差别也完全不能构成对其同一性的影响。因此,特修斯之船还是特修斯之船。而用换下来的船板和部件再组装一艘船,结构虽然还是原来的结构,可重要的是它和特修斯之船没有时空连续,因而那是另外一艘船,它不是特修斯之船。

所以说我们认定一个事物是不是它本身的依据,不是构成这事物的元素,而是这一事物的内部结构即元素间的关系,以及这一事物的时空连续性。在历史文化街区语境中,时空连续性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定义标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为历史城区保护而制定的《华盛顿宪章》中也提出了“所有城市街区,无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自然发展形成的,还是主观规划设计创建的,都是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社会的表达”[4]。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本质。当今的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应该是由百年来街区经历的所有要素共同构成的,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了1955年至今其发展变迁的第四阶段。居民自发改造加建的部分,代表了该街区第四阶段发展的历史和命运,是构成街区完整记忆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应作为其发展特色予以确定。

面对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我们不可盲目、粗暴的拆除、恢复修整为街区设计施工完成的第一阶段的样子,否则“这艘船”将不再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仅仅保护其第一阶段,否定其第四阶段的发展,是片段式的、孤立的文化保护观点。它截断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时空连续性!昨日为今日之史,近代、现代和当代都是需要我们珍重与正视的历史。

三、“特修斯之船”悖论对于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启示

1.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生成体系,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每一阶段发生的历史都是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历程。我们应该从时间的纵向上完整地去看待其发展,遵从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自然规律,正确对待历史变迁中每一阶段的发展过程,生成历史文化街区有机的发展方向。

2.改善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居住职能,全面地维护其生态发展。该街区居民是历史文化街区生成系统的主体,他们的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街区的公共建筑和民居建筑都是构成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要素。我们要横向完整地去看待街区的空间构成。

现居民的正常居住使用是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构成要素。正是居民的生活轨迹及民风民俗让太阳沟丰满鲜活,缺失了原住民的太阳沟,将会沦为像“周庄”一样的商业表象与躯壳,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街区将会灭失。只有保存街区传统空间环境,努力与城市整体发展接轨,才能真正盘活历史文化街区。

3.整合社会力量,不断探索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价值与使用价值,在城市历史记忆的保护和使用功能中找寻平衡点。在大数据时代,文化同一现象明显,千城一面。有必要发展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博览职能,展现历史文脉,激活城市记忆,传承地域文化。在历史文化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平衡中拓展街区的发展途径。

达尔文曾说过,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也是如此。尊重街区的发展历程,正视街区发展的时空连续性,以及空间上构成的完整性才是打开历史文化街区的正确方式。期盼在这个前提下,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可以找寻到一条正确的能够适应各种历史变化的发展之路。

注释:

①原文为:“All urban communities,whether they have developed gradually over time or have been created deliberately,are an expression of societies throughout history.”

[1]王俊斌.抗日根据地时期的互助合作运动[J].山西档案,2016,(2).

[2]大连晚报社棒棰岛周刊编.静像·大连老建筑[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

[3]赵中枢,胡敏.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再探索[J].现代城市研究,2012,(10).

[4]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编.1904·甲辰影像——以大连地区为重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TU984.11

A

1005-9652(2016)05-0123-03

(责任编辑:魏登云)

宋一(1980-),女,辽宁人,大连工业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大连地区建筑文化研究、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旅顺太阳历史
WHERE EMPIRES MEET
太阳几点睡觉
新历史
旅顺道院暨世界红卐字会旅顺分会地址奠定记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夏天的太阳
历史上的4月
太阳花
寂静的太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