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阅读新常态下的图书馆SWOT分析

2016-02-04韩丽华

山西档案 2016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大学生服务

文/韩丽华

大学生阅读新常态下的图书馆SWOT分析

文/韩丽华

文章利用SWOT分析工具,对新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阅读;图书馆;SWOT分析

崇尚阅读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全民阅读已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本文运用企业管理理论中用来分析业务单位环境的SWOT工具,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对新常态下图书馆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以期对高校图书馆在新常态下准确定位、不断创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提供启示。

一、优势(Strengths)

(一)资源优势

作为文献信息收藏地和集散地的图书馆,最大的优势便是资源丰富,相比其他信息机构和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更有保障,因此资源占有量和更新速度的优势更加明显。教育部2004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中关于图书采购有两项指标,即生均图书100册和生均年进新书4册。这对高校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的馆藏数量及每年的新增图书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其它信息机构和公共图书馆无法与之相比的。

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免费获取,读者可以利用图书馆海量的资源进行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尤其对于没有经济基础的大学生,图书馆所提供的“免费的午餐”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二)环境优势

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曾经火爆了微信朋友圈,被称为“中国最孤独图书馆”。这个图书馆面朝大海、独自伫立,置身其中可以安静地看书、看海,仿佛世外桃源。优质的阅读环境是最吸引大众的地方。

阅读是一个人的主观行为,但一个心无旁骛的阅读空间却是必须的客观存在。虽然毛主席年轻时在闹市学习锻炼自己的意志,但现实中没有几人能拥有伟人的毅力。大学生来图书馆很多是为了自习。这也表明图书馆的阅读和学习环境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环境成为图书馆的优势毋庸置疑,当前与未来如何构建更加优雅更加人性化的阅读空间也将成为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三)人的优势

随着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情报学专业和其他学科的专业人才进入图书馆,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馆员越来越多,专业素质不断增强,高学历馆员的加入使图书馆传统的采访、编目工作质量更高,查新、检索和咨询服务开展得更顺利。在图书馆从资源向服务转型的过程中,高学历、多学科的馆员对于组织各种阅读推广活动更有优势和热情。

二、劣势(Weaknesses)

(一)观念落后

与社会上的信息机构相比,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观念还是相对落后的。这主要表现在“愿者上钩”的被动服务,具体反映在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两方面。在资源建设方面,图书馆员是建设的主体,读者参与采购比较有限。被动的资源建设导致馆藏与需求不一致,藏书量在不断增长,抱怨也在同时增加。在服务方面,等待读者到馆服务非常普遍,主动宣传不到位,即使图书馆有再多再好的资源和服务,读者不了解,结果都是闲置和浪费。

(二)技术力量薄弱

现代图书馆对各种信息技术的依赖日益增强,技术的保障能力直接影响读者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图书馆在高校中属于教辅部门,地位向来不高,福利待遇较差,图书馆员的上升空间有限,因此吸引高素质技术人才到图书馆工作比较困难。特别是具有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背景的人员本身就很热门,他们也不愿意到图书馆工作。技术力量薄弱成为图书馆发展的软肋。

(三)缺乏营销意识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情报机构、出版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创意营销,但图书馆的营销意识和实践还有待加强。虽然大部分图书馆知道宣传和推广的重要性,也通过开展一些常规活动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但主动并常规的营销意识仍然薄弱。涂志芳在其论文中,调查了72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营销现状[1],发现传统营销方式仍占主流,营销手段也比较单一,多数图书馆并没有设立专职的营销部门,营销的主动性受到影响。

三、机遇(Opportunities)

(一)全民阅读升温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提出“全民阅读”,十八大报告首次部署“开展全民阅读”,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二次 提出“全民阅读”,并且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2016年“全民阅读”连续第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彰显了国家对阅读的高度重视。

随着全民阅读的持续升温,国民阅读率有所上升,但2015年我国人均4.58本的阅读量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2]作为阅读重要主体的大学生,除了“不读书”之外,还存在“读什么书”的问题。作为大学三大构成要素之一的图书馆,理应抓住阅读升温的机遇,在推广阅读的同时,宣传资源、深化服务,使自身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逐渐摆脱被边缘化的处境。

(二)技术迅猛发展

技术是图书馆发展的推动力量,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给图书馆的宣传和服务带来了新的契机。社交网络的发展,使图书馆的宣传推广活动能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北大图书馆每次举办活动,都会通过微博、微信实时报道,积攒人气,扩大活动的可见度。[3]移动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缩短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上海图书馆的手机APP将位置定位、二维码等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读者一旦进入阅览室,APP会提示位置、阅览室详细信息,可以查看最新的读者活动,甚至可以通过上图的APP进行检索和查看热门图书。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图书馆现代化服务质量,图书馆要抓住技术创新的机遇主动寻求发展。

四、威胁(Threats)

(一)竞争对手抢占服务空间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元素”,使用网络也成为信息获取的首选。根据CNNIC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3.1%的网民依赖互联网,其中非常依赖的占12.5%[4]。图书不再是补充信息的唯一方式,人们要求更快捷、方便的获取渠道,依托互联网的各类信息服务机构成为与图书馆抢占服务空间的竞争对手之一。例如网民使用率较高的搜索引擎,正从单一的搜索转变成一站式的生活服务平台,截止2015年,搜索引擎用户达5.66亿,使用率82.3%,比上一年增长8.4%。[5]

线下的竞争对手也在转型,如实体书店正转型为文化综合经营体,读者可以不限时地阅读,甚至开展借阅服务。线上线下的信息服务商在市场机制下,敏锐地抓住用户的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抢占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使图书馆传统知识中介的角色受到威胁。

(二)新媒体阅读抢占读者

新媒体引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阅读革命,青灯黄卷式的阅读逐渐被各种屏幕阅读所替代。在校大学生更成为新媒体最活跃的用户群。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与最喜爱的媒体调查报告》显示,传统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接触率正不断下降,平均每天接触时间为0.5小时到1小时,而日上网时长平均1小时到4小时,甚至有14%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超过6小时[6],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新媒体阅读。“90后”大学生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不管是阅读习惯还是阅读内容都“数字化”得非常彻底,结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符号形式和介质的新媒体阅读,成为与图书馆抢占读者的最大壁垒。

五、启示

(一)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互联网+图书馆”

“互联网+”战略的本质是通过在生产要素配置中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实现传统业务的规整、变革和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能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改善纸质和数字阅读服务体验。清华大学图书馆通过“清华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将图书馆查询、资源介绍、热点报导等内容嵌入微信应用,定期发布“清图微报”,让读者全面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及服务,体会到图书馆的无处不在。[7]内蒙古图书馆研发的“彩云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在读者、书店、图书馆之间实现“借、采、藏”的一体化服务,使新书流通率达到100%。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战略,能够使图书馆获得新常态下无限的活力。

(二)抓住机遇,克服劣势:要“接地气”不要“高大上”

新媒体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个性鲜明,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样,阅读兴趣也和传统意义上的“好书”不接轨。不论内容还是形式,对图书馆来说最关键是要重视阅读体验,让大学生亲近并爱上阅读。在阅读率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过于强调经典的结果是使人不自觉地拒绝阅读,达不到阅读推广的目的。每个时代的读书风尚不同,要在不排斥流行的前提下慢慢提升大学生的阅读层次。新媒体时代,阅读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更加注重阅读体验,高校图书馆借助微信公众号、云阅读、手机APP等阅读产品,并采用多媒体技术可进一步提升阅读体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利用优势,实现共赢:“开卷有益”到“开卷有趣”

“开卷有益”人人都懂,可是“开卷”难也是一种无奈。诸多因素导致大学生兴趣分散,很难在一本书上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常常成为不阅读的借口。图书馆阅读推广应重视提高阅读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通过有趣的内容和有趣的形式,加以科学的阅读指导,启发思考、提升品位,打造“开卷有趣”的快乐阅读。如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微拍电子书”活动,由学生拍摄一分钟的微视频,推荐自己喜欢的电子书,阅读推广既是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又传递了阅读的正能量。但有趣仅仅是吸引读者的前提,提供深刻、完整、专门的知识应该成为阅读推广的最终落脚点;武汉大学图书馆推出原创高校图书馆游戏《拯救小布之消失的经典》,在闯关答题中融入经典名著,寓教于乐,在玩游戏的同时加强了经典图书的学习。

(四)减少劣势,实现共赢: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合作

在新常态下,图书馆应该进一步开放,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融入不同领域的元素,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香港公共图书馆与新闻出版机构、广播电视机构合作进行读书会的宣传推广,获得更多读者的关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营销微电影《爱上图书馆》以图书馆为主题,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唤起读者到图书馆阅读的兴趣。首都图书馆与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图书交换大集,倡导绿色阅读、分享阅读、快乐阅读的理念,吸引读者走进并利用图书馆。很多图书馆尝试过的“你选书,我买单”活动,读者凭证到书店选购图书,直接办理借阅手续,由图书馆付费,既提高了图书利用率,又提高了读者阅读热情。开放式的合作既是一种连接,也是一种聚合。图书馆要善于利用别人的资源,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

总之,“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随着读者习惯、信息通信技术和整个阅读环境的不断变化,图书馆需要寻求更灵活、多样的新战略来拓展受众,以引导大学生亲近并爱上阅读,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

[1]涂志芳.我国高校图书馆营销现状调查及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4,(8):16-22,57.

[2]中国新闻网.2015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 较去年略升[EB/OL].[2016-05-30].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6/04-18/7838469.shtml.

[3]刘雅琼,张海舰,刘彦丽.创意为先,实效为王——北京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案例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77-81.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10-22].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3-1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6]靳博.新媒体下大学生的“心”变化[N].人民日报,2014-08-14.

[7]荣珍.微信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山西档案,2016,(1):73-75.

G252;G258.6

A

1005-9652(2016)05-0087-03

本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ZD2017004)和黑龙江省高校图工委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3-B-107)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虞志坚)

韩丽华(1982-),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阅读推广。

猜你喜欢

图书馆大学生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大学生之歌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