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主要档案工作探讨

2016-02-04黄志敏

山西档案 2016年5期
关键词:建档事项文化遗产

文/黄志敏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主要档案工作探讨

文/黄志敏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族文化遗产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许多文化意识与新老价值观重叠在一起,导致本来系统化的民族文化遗产面前出现了许多难以确定的因素。对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援救和保护,已经日益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档案工作所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

民族文化遗产;档案;工作职责

作为凝聚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每个人都具有文化性,所以我们不仅要加强社会文化建设,还需要对已有的文化成果以及即将失传的文化成果进行保护。灵活应用档案管理的思想和策略固化文化信息,优化文化成果,保护文化遗产,从而让民族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目前的档案工作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从方式与理念上说,档案部门都必须投身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中。

一、社会文化变迁中民族文化的继承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文化。加之流行文化的诞生,文化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很多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之中难觅踪影了,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新老价值观重叠以及不同思维行为方式的共同影响下,以前相对系统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再选择和再认识的问题[1]。

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主体之间的语言行为或者肢体行为的传递而实现文化的传承。比方说家族流传、师徒相传以及口口传授等,内容是通过肢体活动以及群体活动等流传方式为主,比方说口诀心得、祭祀活动、传统风俗习惯以及工艺流程等。另一种是通过文字的方式将民族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以绘画、撰写以及刻写等方式为主,其主要内容大多是民族文化精髓、史实论述以及文化要点等,比方说历史事件、典型人物以及文学要旨等等。由于这种传承方式牵涉到了大量的文本记录内容和记录载体,所以具备了档案最原始的记录属性,并且大多数以档案的形式被广大文化机构和私人买家收藏了起来。而前面那种传承方式则是在目前信息转换以及传输技术的影响下,采用音频、视频等数字化技术,以档案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档案部门可以根据档案工作的具体思维,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详细分类,并且进行层次化、档案化以及规范化的整理。这有利于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完整保存,在规范科学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帮助下,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科学保护。

二、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主要档案工作现状

档案工作既能够为社会保留记忆,又可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档案信息保障。然而,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档案工作参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机会很少,对民族文化遗产档案化整理的频率低下,具体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点内容:

(一)在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档案工作始终处于次要地位。比方说,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资料当中所牵涉到档案工作的,其出发点均是对文化遗产建立档案,以便于保护。但是几乎没有通过对民族文化遗产系统建档来固化民族文化遗产,进一步实现对民族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开发的实践研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受到社会转型的严重影响,许多传统文化的功能开始日渐衰弱,甚至出现失传的现象。在过去的档案形成和管理机制之下,有很多现实功能不断持续衰弱的文化事项,因为受到主体多元化的冲击,几乎没有个人和机构会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详细记录,这就导致了很多文化事项即将失传,所以才会有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将以往档案工作机制和思维的局限性展现出来,尤其是在档案工作思维与社会职能定位方面。首先,以往的档案思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仅仅停留在了档案馆的现代档案管理层面,几乎不会参与社会文化事项的实践活动。尽管综合档案馆可以开展档案展览,但是其主要内容大多来源于档案馆的馆藏资源。其次,因为档案馆的社会职能始终定位于社会文化事业单位,缺乏充足的社会基础,所以档案部门难以像博物馆和文化馆那样直接参与文化活动[2]。

(二)由于受到社会实践组织化以及社会分工的严重影响,在实际档案工作之中,久而久之形成了由档案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社会组织机构负责档案形成的工作机制。这样的工作机制虽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面对大部分社会文化实践活动之中档案的形成和管理,却面临着不少阻碍。一是大部分文化事项都是以少数民族文化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传播的主体通常不是正规的社会组织,而是由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所组成的社会主体。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正规组织所采用的档案工作思维和管理模式是不可能有效解决民族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问题的。二是过去档案工作机制的有效发挥,其基础是各种各样档案形成主体具备独立的档案能力,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假设。从社会文化实践活动这个角度来说,很多民间文化实践主体都缺乏明确的档案意识和能力,文化档案的形成也难以正常开展,所以出现了很多漏洞,从而进一步导致了相似文化档案资源不够丰富。

(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了档案部门的建档工作。其总共列举出了五类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表演艺术、礼仪、节庆、社会风俗以及传统的手工技能。用国际公约的形式对社会文化进行保护,不但彰显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宗旨,还进一步显示出了民族文化保护对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所具备的重要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当中所提出的建立档案保护文化事项的责任,其在客观上要求文化部分与档案部门之间进行通力合作。在实践过程中,只要是准备申请文化遗产的项目,按照相关的要求,都应当先进行系统的建档工作。负责完成该项工作的主要是文化遗产项目管理单位,在此过程中,档案部门需要为文化部分提供业务技术指导,为具体的文化事项建立系统、生动以及直观的档案。然而,因为申请文化遗产会受到项目特色以及规模的束缚,很多文化事项无法融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中。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保护所制定的相关策略给档案部门参加社会文化事业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这表明档案部门需要以民族文化的保护为基础,从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着手,将当地发挥作用的特色文化事项建立档案,并对现有的文化事项进行记录和保存[3]。

三、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主要档案的工作职责

(一)我们之所以要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挽救和保护,是因为文化具有传承性。也正是因为这种传承性,人类的文化根基才能够更加稳定坚固。但是文化的传承性常常会受到众多外来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文化转型、社会变迁以及主体价值观变化等等。换言之,也就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文化特殊性的认识存在很强的局限性,在面对新的体制或者机制时,会毫不犹豫地摒弃已经存在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对于外部的文化,这也进一步促进了自身文化的分化,如此一来,也就产生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档案部门应当将社会文化的有效传承作为出发点,将系统的文化实践活动建档规划制定于整理本地特色文化事项的基础上,同时合理确立文化建档规划实施的有效路径,从而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传统文化日渐衰弱,所以必须对面临失传的民族文化进行保护。部分文化还依然有继承人在世,国家应当面向文化继承人,采集文化信息,并对其技能进行档案化处理。如果某项文化技能并没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极具地方特色,应当逐渐纳入到地方文化档案的建设规划之中。若某文化事项已经失传,档案部门可以与文化部门通力合作,利用田野调查以及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查找,并且可以考虑使用现代高科技技术让文化要素重现人间。档案部门可以对地方历史和文化特征进行详细考察,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事项进行整理归纳,比如饮食文化、生活方式、婚姻习俗以及建筑风格等等。对选取出来的文化事项进行详细讨论,逐一制定文化建档计划,并且充分落实到位[4]。

(二)选择文化建档工作机制。由于社会文化具有多元性和特殊性,所以在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过程中,应当将文化的建档过程定为开放式的。说得详细一点,档案部门必须将文化建档的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且在产业管理部门、文化部门、事业单位以及民间组织的帮助下,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作为出发点,推动文化建档工作的进行。在此整个过程中,协调者和发起者是档案部门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其主要职责是与设计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之间进行密切交流和沟通,从极其专业的角度,将文化建档所独有的意义完全展示出来。面对牵涉到主题的民族文化遗产建档工作,档案部门应当主动协调各个文化部门之间进行交流合作,保障文化建档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个文化建档的过程里,针对类型各异的社会文化事项,制定出科学的建档方案是档案部门技术指导责任的集中体现。很多文化事项并不存在文字记录的形式,比如手工技术、工业文化以及建筑文化等等,都需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将研究结果作为文化事项保留下来。这表明对文化遗产的探究分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作品。所以,发挥辅助作用的视频、音频以及相片等都需要进行集中归档保护。

(三)由于文化建档工作机制的存在,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一条崭新的管理之路,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机制也将强有力的保障提供给了文化建档机制。在管理民族文化遗产档案的过程中,需要始终贯彻落实分门别类的原则。对于民间缺乏管理条件的文化遗产档案,可以由地方的综合档案馆负责保管,避免档案馆之间因为争夺档案而出现管理无序的情况。对于已经由企业、民间组织以及个人实施的民族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档案部门可以将档案管理规范作为出发点,评估其管理状况和管理方法,符合规范的维系好当前状态,不符合规范的进行整改。尤其是涉及到文化遗产的分类、保管以及整理等基础性档案工作环节,应当进行科学规范的指导。除此之外,综合档案馆还可以和当地的民族文化机构联合起来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开发,让有意义的民族文化资源再次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开展一系列的文化宣讲和实物展览活动,如此不仅可以加深公众对地域文化的认知,还可以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特点[5]。近些年来,中央电视台所播出的“远方的家”、“舌尖上的中国”等具有极高社会影响力的节目,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对我国各个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进行了档案化的详细记录,显示了人类对文化的依赖性和文化对于维系民族认同感和民族传统的重大意义。

四、结语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生活习性以及体现生活习性的各种有形的文化表现形式逐渐成为了支持民族发展的内在力量。所以,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仅仅是档案部门的事情,也是全体社会文化部门的事情,甚至还是社会中每一个中国公民不可推辞的责任。唯有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档案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世代传承。

[1]程靖.构建民族语言有声数据库档案,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J].百色学院学报,2013,26(3):49-51.

[2]米楠,刘衡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问题[J].兰台世界,2016,15(6):25-27.

[3]钱兴彦.解析地方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体系建设策略[J].山西档案,2015,(6):94-96.

[4]张玉祥.论边疆民族地区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以新疆为例[J].山西档案,2016,(4):84-86.

[5]张玉祥.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J].山西档案,2014,(4):97-100.

G122;G270

A

1005-9652(2016)05-0072-03

(责任编辑:魏登云)

黄志敏(1981-),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民族学。

猜你喜欢

建档事项文化遗产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与文化遗产相遇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加强社区入户建档管理的初步探讨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