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生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2016-02-04刘凯军

山西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教学管理效能

刘凯军

株洲茶陵县思源实验学校,湖南 茶陵 412400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生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刘凯军* 1

株洲茶陵县思源实验学校,湖南茶陵4124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转向高中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素质能力发展的高低,这就对该阶段的教学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在分析我国初中教学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教学;素质教育;教学管理;效能

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科学、高效开展的基础,是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保证初中阶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就需要建立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和制度,并在教学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予以体现,进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初中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教育改革不仅仅要针对教育内容、目标及结构进行,也要关注其中的管理因素。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教学管理层面略显不足。如果一个学校没有创新、高效、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就难于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初中教学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学管理改革滞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其观念、方法均较为陈旧落后,使得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明显滞后于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和新的网络信息化发展,难于适应当前环境的新需求、新节奏、新方式。

(二)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僵化

教学管理改革的滞后,使得教学管理制度内容、条款,多年不变,对其执行也僵化、呆板,显得过于机械。这从某种意义上助长了形式主义“应查”恶风。

(三)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普遍流行的教学评价制度是通过考核打分然后划分等级,并以此作为甄别优劣的依据。这样的考核方式功能较为单一,内容覆盖难于全面,划分的方式机械,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缺乏公信最终导致流于形式的不良后果。

(四)德育教育效果欠佳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学校过于强调对智育的提高。虽然也比价重视德育教育,但太过空洞和说教,缺乏直观性的实践教育,使得学生感觉德育教育“假大空”。目前我国初中的青少年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归根到底是德育的欠缺。

(五)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高级人才,我国的师资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教书素质的乘次不齐,导致了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最终的落实效果。

二、提高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一)加快教学管理改革

传统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已经落后于我国新课改要求以及信息化发展现状,应加大重视、积极投入,从机构上、理念上、制度上推进教学管理的改革。

1.建立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的阶段性特征,研究和推动制定教学管理体系。

2.建立开放、包容、创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对学校现有管理体系和制度进行改革。管理的目标从单纯的智育培养向提高和促进师生全面可持续的身心发展转变;管理内容更强调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主体向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方向转变;管理方法更系统科学,始终保持开放、创新的管理理念。

(二)强化教学监管力度,重视实效而不流于形式

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学个环节的管理,细化教学管理过程,建立内容全面且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估细则,包括业务学习、备课、教案准备,作用批阅和考试等方面。建立完善班主任、学科组、备课组工作的工作职责与评价方案,使得目标明确并实现量化考核。加强教学相关资料的文档流程管理,包括建档、资料收集、材料整理、归类存放等,使之规范、科学易于查找和考证。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要解决重“教”轻“研”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教”与“研”之间的辨证关系。重视教研组的作用以保障教学质量具有后劲和动力,使得学校教学质量具有永久生命力。要进一步强化教学的研究工作,努力克服只教不研或重教轻研的错误倾向,筑牢常规管理平台,坚定走科研兴校、教研兴教的道路,学校要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健全机制,规范管理,保证时间,挤出研究经费,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带动和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四)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的核心目标,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形式多样、符合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的多种教学手段。对不同的个体因人而异地展开教学活动,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其潜在能力,帮助其发现自我优点并建立学习信心,使得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学习中来。

(五)落实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

杜绝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正在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应细化对备课详案的记录要求和检查制度,杜绝教研活动内容假、大、空现象。探索出适合学校实情的集体备课模型,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真正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需求,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管理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拓,屈波.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4:103-109.

[2]邓广涛,崔志恒,赵俊伟,阎秋凤.改革实践教学管理 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6:349-352+423.

*作者简介:刘凯军(1977-),男,汉族,湖南株洲人,本科,株洲茶陵县思源实验学校,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207-01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教学管理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