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巢老人孤独困境的小组工作介入*
——以齐齐哈尔市H小区为例

2016-07-02王奕杰左晓菡

山西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社会工作者空巢

王奕杰 左晓菡 王 冰 付 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空巢老人孤独困境的小组工作介入*

——以齐齐哈尔市H小区为例

王奕杰**左晓菡王冰付伟* 1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本研究在社会工作理论指导下,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以齐齐哈尔市H小区空巢老人群体为介入对象,有针对性开展社会工作小组活动。通过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介入活动促进空巢老人的社会参与,重拾社会价值感,排解生活中的孤独感,增加生活情趣,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本研究为国内空巢老人相关研究提供了样本和借鉴。也期望社会能够更多的关注空巢老人,国家有关部门从法律和政策制度层面建立健全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社会支持体系,从而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空巢老人;孤独困境

一、问题的提出

(一)老年问题现状

进入9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的增长率达到了3.1%,已是发达国家的三倍,全世界的老年人口月增加量为120万人,其中百分之八十来自发展中国家。随着老年群体日益庞大,老年人问题已经是各个国家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1]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老年人生活在“空巢”环境下,由于人际关系疏远而产生被分离、舍弃的感觉,常出现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调症状,其中尤以孤独感最为普遍,逐渐成为空巢老年人群的一种心理危机。空巢老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予以关怀和照料,更是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的对象。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应运而生的老年社会工作利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帮助老年群体解决问题,让其享受社会关怀,提高现在老年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所以社工不仅要考虑老年人问题的纠正,更重要的是问题的预防。关注潜在问题领域也同样可以增加老年人的价值感,体现他们的生命价值,从而更好地挖掘老年人之间互相促进,互助发展的潜能。

(二)齐齐哈尔市H社区老年人人口分布情况

H社区是齐齐哈尔建华区的社区之一,历史悠久,人员构成复杂。现在的H社区是合并后的社区,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它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人口13450人,老年人1980人,辖区内较大单位11家。社区党委下设4个片区,H社区老旧小区众多(具体数字情况见图1),老年人口众多,其中空巢老人占较大比重。

笔者与志愿者在为期3个月的时间内,对社区内的空巢老人进行了逐户的走访并作了深入的交流,总结出H社区空巢老人孤独困境存在如下特点:

1.疾病情况严重导致足不出户,增加孤独寂寞感。

2.因单位调动与原户籍问题,与原社区居民存在融入问题,沟通不畅,增加孤独感。

3.老人自身缺少兴趣爱好,不善交际,因闭锁心理导致严重的孤独感。

4.子女不在身边且长时间俩地分居(如移民国外),对子女的思念与日俱增,久而久之,孤独成为心理困境。

表1 H社区人口分布情况

(其中老年人口占区域人口百分比:33.76%,空巢老人占区域人口百分比:24.85%,3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百分比:73.59%)

二、小组工作介入

本文从孤独困境作为介入视角来开展空巢老年人的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通过带有目的性的团体之经验,帮助个人发展社会功能,从而更好地处理个人团体以及社区的问题。[3]小组工作是一个由不同阶段而组成的动态过程,对于小组工作阶段的划分有不同的方法,但主要划分为五个阶段:筹备、初期、中期、后期、评估。在开展小组工作实务时,社会工作者要清楚把握各阶段组员的特征,小组工作者的任务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地位。

(一)前期准备工作

笔者通过对H社区空巢老人进行实地走访,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访谈,配合使用UCLA孤独量表(第二版)进行筛查,对数据结果,老人生活水平,身心健康状况进行仔细严密筛选,结合实际条件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建议,经过反复的协商与论证,认为UCLA量表得分超过44分的空巢老人合适入组,并进行沟通协商,签订小组契约。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联系小组活动的时间、场地安排,并争取资金的支持。主动联系社区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在社区工作方面表现积极活跃的老人,从而让这些关键人物成为小组发展的动力。

笔者发现适合入组的空巢老人因长期的生活环境与人际环境,对于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于是采取"代币值"的方法,对于积极参加小组活动的成员每次给予积分的奖励,等小组结束后依据积分的多少划分不同的等级,进而换取不同的奖品。这一办法的施行,大大提高了空巢老年人参与小组的积极性。

(二)小组工作实际操作

遵循社会工作个别化的原则,针对入组的的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小组活动,分别为娱乐放松小组,发展社会功能小组,互帮互助小组,兴趣小组(每组8至10人,共5期),下面笔者做一下简略的介绍:

第一期:娱乐放松:彼此认识,做破冰游戏(包括做猜谜,表演节目,演唱红歌,忆往事活动),让老年人通过回忆自己的往昔岁月,感受当年的意气风发从而重拾对生活的激情与自信。重点是缓解空巢老年人孤独寂寞的不良情绪,使空巢老人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生命的美好。

第二期:恢复功能:依据社会心理模式,通过小品表演和模拟社会情境等方式,恢复空巢老年人的社会功能,提高存在感与自信心,发挥自己的余热,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与存在感。让老年人回到社会情境中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及社会经验,重新参与到社会及社区的管理与服务中去。

第三期:互帮互助:“结对子”进行一对一定点帮扶,由社区内较年轻的老年人志愿者对空巢老人进行定期的走访,并向社会工作者定期反映问题。

第四期:培养兴趣:下设老年人歌舞小组,合唱小组,书画小组,招募社区内有特长的老年人进行教学,培养空巢老年人良好的兴趣爱好,重点是为解组之后老年人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遵循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念。

第五期:解组评估:社会工作者带领老年人回顾小组的全过程,彼此之间交流分享感受与心得,处理离别情绪。对小组成效与工作者的工作进行评估,并使用UCLA孤独量表对组员进行后测。

(三)典型案例

笔者从众多组员之中选取出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组员C,女,81岁,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有明显器质性疾病,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丈夫去世多年,一直一人生活。子女在外地工作,每年过年回家探望老人,其余时间因工作原因长期留在外地,平时偶尔电话联系。UCLA量表前测得分46分,远高于平均水平,属于严重孤独类型,经过反复交流与开导,同意尝试性参加此次小组。

小组初期,C表现得较为沉默,拘束,前两期多扮演旁观者的小组角色,笔者在主持小组过程中多次给予其机会表达自己均已各种理由拒绝,但是在第三期小组中,偶然间结识了同楼的女性组员H,二人背景极为相似,俩人结对子成功,成为一对一帮扶对象,笔者了解到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C与H经常一起交流,外出买菜散步。C告诉笔者"这种友谊的陪伴与快乐,自从丈夫去世之后就再也没有体会到了"。之后在兴趣小组中C的表现出现了较大的改观,积极参加了歌舞类小组,认为可以强身健体对身体会有很大的帮助。在UCLA量表的后测中,C的得分是39分,虽然仍高于平均水平,但是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四)辅助性工作

在开展小组工作的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可以作为资源的链接者。提供经济援助,情感慰藉服务以及疾病医护与生活照料服务等方面的帮扶工作[4],比如开办健康类讲座,组织空巢老年人学习健康保健方面的知识等。与小组工作共同展开,从而更好地配合小组工作,达到更好的介入效果。

三、结果与讨论

H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感量表得分情况比较

(说明:得分大于等于44,孤独感很强;如果得分低于28,说明孤独感很弱。大多数人的得分都介于33到39之间。)

从结果可以看出小组工作的介入对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的缓解和恢复社会功能有一定效果。通过本研究的开展,笔者希望能对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空巢老人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大众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同时,笔者认为小组工作的介入是空巢老人孤独困境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但并不是唯一的办法,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可以使更多的社会工作者投入到关注空巢老人的队伍中来,带来更具有建设性的介入方法与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12.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14.

[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3.

[4]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社,2006:376-380.

**作者简介:王奕杰(1994-),男,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社会工作学专业2013级学生;指导教师:付伟(1969-),女,教授,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学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C916;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022-02

*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社区老人空巢综合征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511230005)。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社会工作者空巢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齐齐哈尔老年大学校歌
齐齐哈尔地区一例鹅圆环病毒的PCR诊断
齐齐哈尔冰球城市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