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研究

2016-02-04张思敏

山西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网络时代思想政治

张思敏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江西 九江 332020

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研究

张思敏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江西九江332020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对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提出了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和措施。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建设引导者、学习生活的影响者。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校必须保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是网络传播主体的多中心性。网络新媒体使得传播主体由单一中心转变为多中心,并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特征。这种传播的多中心性,使得拜金主义、官僚主义、实用主义思想意识更加快速传播[1]。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还不成熟,网络平台使学生思想更容易受到误导。

二是网络传播方向的多向性。网站、QQ、群、论坛、微博、手机微信等工具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传播主体-信息流-受众-传播主体”多向传播。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互动与沟通,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

三是网络传播速度的实时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中的信息垃圾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误导,各类暴力、色情、民族分裂、虚假、反华、非法宗教、反社会主义等不良信息实现了“零距离”飞速传播,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

四是网络传播受众需求的个性化。网络信息呈现出碎片化、多元化的特征,学生的信息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信息传播过程中,要把握住学生群体舆论导向,就必须推出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传播内容,否则必将被大学生所抛弃。

二、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

(一)利用网络的多中心传播,做学生政治舆论的引导者

高校辅导员担负着艰巨的政治任务。在网络平台中学生受拜金、功利、金本位主义等思想影响严重,辅导员有必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做好学生政治舆论的引导[2]。使学生能够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利用网络的多向互动,做学生思想动态的倾听者

辅导员要利用网络的多向互动,对学生思想进行及时的排忧解惑[3]。通过网络平台的互动沟通,接触和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找到每个学生的思想特点。将传统的“点对面”的思想政治性说教,转变为“点对点、面对面、一对一”的贴身、贴心沟通。

(三)利用网络的实时便捷,做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者

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实时性特征,增强正面声音和“正能量”传播,增强思想教育影响力。加强学生的群体性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审美观念与道德判别标准。

(四)利用网络的个性需求,做学生行为导向的组织者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学生活动组织过程中,要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对活动目标、方案、内容、方法、载体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结合心理辅导、习惯矫正与解决生活和学习实际问题,建立健全行为引导体系。

三、网络时代做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措施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节点、计划、任务”,完善教育内容、方法、评价,建立教育目标、模式、手段、经费保障体系,形成常态化机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络党校、网络团校、德育基地),开辟融思想性、指导性、服务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辅导员工作平台,在网络上为学生进行引导、答疑、解惑。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转变“辅导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启发式、合作式、讨论式、角色式、问答式等多种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倾向、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利用网络多中心、多方向的信息传播与受众沟通方式,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引发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使学生拥有认同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感悟和体验,实现经验拓展延伸。辅导员要积极开设个人网站、博客、微信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接地气”,使辅导员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良师益友。利用网络“俱乐部、学生协会、非正式团体”博客、论坛、空间载体,设立学习和答疑专栏。

(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进一步利用网络平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由目标型向形成型转变,利用网络数据平台,将学生个人信息、心理变化、网站信息发表动态、所学专业、爱好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挖掘、分析,为学生建立思想政治学习档案。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一元化”评价转变为“学生、教师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差异化,树立“全纳教育”理念,尊重学生能力、兴趣、心理特征间的差异性,使所有学生均能够获得发展。

总之,在网络时代,只有进一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才能够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出拥有坚定的政治导向、良好的道德品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立荣,王健.高校辅导员数字化工作的现状调查与方法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4).

[2]刘燕杰,刘晓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强化浅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3]马玉青,胡俊祥.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118-01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网络时代思想政治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