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柴烈火的性,不如淡然如水的趣
2016-02-04本刊编辑部
干柴烈火的性,不如淡然如水的趣
在古典感情模式里,仅有干柴烈火的性,并不能成就爱情,甚至不能维持奸情;反倒是看似淡然如水的趣,拥有最长保质期。
陈芸,清朝人沈复的妻子,因为丈夫写的《浮生六记》得以留名。而在这段婚姻里,她是沈复真正的精神支柱,在她生前死后,让他梦绕魂牵。
这位人妻长得并不美,她对沈复的吸引,来自性格的因素多过性的因素。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新婚夜,他们竟从讨论书籍开始,新娘让新郎感到“恍如密友重逢”,然后才“戏探其怀,拥之入帐”。
沈复是苏州人,出身殷实的幕僚家庭,自带文艺光环;陈芸虽家徒四壁,却有着与生俱来的小清新生活情趣。她擅烹饪,能把寻常食材做出高级口感,还附带花样摆盘;她会
插花,能想出将昆虫制成标本,再用针线系于花叶之间,令人爱不释手。
更妙的是她的性情。沈复爱游山玩水,陈芸不方便抛头露面,有一次女扮男装去看庙会,遇见相熟的少妇忍不住拍肩膀打招呼,被人骂登徒子后她翘起三寸金莲,调皮地说“我亦女子”。
这样的活泼、有趣,无疑对极了沈复的审美,更难得的还是两人和谐的三观。书中最让现代女读者无法接受的情节,一是陈芸积极替丈夫物色小妾,对合意的女子发自真心地欢迎;二是沈复去广州做生意,嫖妓时找了个脸和身材都像陈芸的幼女。即使不管封建道德伦理,也很难解释这对夫妇的“博爱”,但这也说明他们在许多方面足够默契——决定两个人能否过到一块的,不在于观念有多高尚,而是有多相像。
趣味虽然难得,但如陈芸和沈复的良配,至少还有《秋灯琐忆》的秋芙和蒋坦、赌书泼茶的李清照和赵明诚;性却难以捉摸,像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奸夫淫妇”组合,叫人怎么也想不起还有更著名的哪一对。
在西门庆所有妻妾及偷情对象中,潘金莲是在性上最放得开、花样最多的。她还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女人,庭前扑花蝶、纤手破新橙、雪夜弹琵琶,这些诗词里经典的美人行为,她都有过。只是,在潘金莲“纤手拈了一个鲜莲蓬子与他吃”时,西门庆的回应是“涩刺刺的,吃他做甚么”,绣像本对此点评:俗甚!俗气的西门庆不可能明白“莲子乃怜子”的浪漫想象,他理解不了她的小情趣,她也无法独占他的性生活。
很花心的西门庆其实也有很用心的“知己爱人”,他对潘金莲只有性的欲望,却对李瓶儿寄托了灵的爱情。比起贫贱出身、以色侍人的潘,李既有美色还有钱财珠宝、社会关系,这些都比只有性更让商人西门庆感兴趣。并且,李瓶儿守拙忍辱、贤妻良母的气质,也激起了西门庆这个浪子对正常家庭关系的新鲜感。
所以,他或她最终没有爱上你,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们不在一个频道。
(《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