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19期
关键词:升级制造业电子商务

戚 亮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戚亮*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是增强经济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借助互联网思维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和升级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制造业企业能够借助这些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地融合发展。

大数据技术;绿色制造;互联网思维;电子商务

在互联网背景下,美国和德国分别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战略和“工业4.0”战略,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使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李克强总理也在第十二届三次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所谓的“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与金融、制造业等各种不同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发展,也就是说传统行业将会以互联网为依托基础进行转型升级,创造出更多的新兴业态与产业。这里的“互联网+”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物联网。互联网把世界链接起来,导致目前可见的工具在未来都有可能成为智能设备;第二,企业的商业模式将会被颠覆。企业的商业模式将会从一次性买卖,变成实时与互联网相连变成互联网服务;第三,互联网将会与传统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不断加深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产业各个方向的渗透,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改革制造业

根据LNS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大数据不仅能够了解生产设备性能的指标,而且还能够预测出产品的最终需求和供给。因此大数据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和更快的服务,还能够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性能,另外通过大数据可以很清楚地估测出供应商产品的质量以便能够更好的选择出优秀的供应商产品。

对于市场上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按照订单来生产或者是生产定制化的产品将会获得更高的利润。在大数据背景下制造商通过高级深度的分析来找到对劳务配置、当前的生产计划等影响最小时来进行生产,这样制造商就可以选择出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品生产。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绿色制造

由于资源和能源数量的限制,导致制造业生产商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包装、运输、使用等多个环节时,要做到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小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协调和优化,也就是说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实现绿色制造。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大量工业数据等多种资源的集聚效用,这样可以提升产品的运营效率和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用户端设备以及智能决策水平等。具体的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叙述:一是有利于模糊系统、神经网络以及知识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绿色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制造的过程中要量化产品设计、运用专家识别系统、材料消耗以及废弃物产生之间的关系,来优化制造业的生产工艺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二是有利于绿色制造知识库、数据库的建立,因为这样能够为绿色材料的选择、绿色设计以及绿色工艺的规划等提供知识或者数据的支撑;三是有利于绿色制造集成系统的形成,这些系统包括:绿色制造过程的集成、用户需求和产品使用的集成、绿色制造系统中的信息集成等。

三、借助互联网思维更新观念

在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要做好生产、营销观念的升级。一方面要利用好互联网的思维不断更新网络营销模式以及生产和销售等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领导和员工的观念也要不断地更新,这样才能更加积极地对互联网内容进行学习和深化。

四、借助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中国制造企业要想在竞争的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就要挖掘自己的客户资源、提升自己的营销服务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因素就是不断地创新管理模式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不仅可以减少自己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加快产品销售的流通速度进而增加自己的利润。其次忽略制造业企业内部本身的需求,它本身所拥有的巨大资源优势以及广阔的物流平台都可以使网络经济和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可能。这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表述:第一,制造业的产业链条比较长且具有较强的国际性特征,不过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与国际体制接轨的形势比较严峻;第二,当前相对成熟的物流网络可以支撑制造业发展电子商务;第三,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成本比较低,若是电子商务和制造业能够相互融合则可以减少成本使其获得较高的利润和提高总体效率;第四,由于制造企业熟悉本行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运作环节和特点,则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就可以很好地掌控制造业的产供销体系运作。因此,在这样的外部条件下制造业很容易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去挖掘互联网经济的潜在价值。

五、借助互联网深度融合实体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

由于生产性服务业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因此制造业的繁荣发展将会给生产性的服务业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要凭借自身的产业优势,按照制造业提供的目标需求,加快向生产性的服务业发展。另外,由于制造业的产业链趋势越来越全球化从而企业产生外部服务化的深度也就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条件下一方面中国应该加大R&D的投入、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服务企业、制造企业以及高校科研单位机构的协同创新机制、产学协同创新体系,从而能够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最终向生产性服务依靠和发展。

[1]胡霞.广东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探析[J].岭南学刊,2014(4).

[2]辜胜阻,李正友.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傅勇.产业互联网化应提升为国家战略[J].经济参考报,2014(03).

戚亮(1987-),男,安徽宿州人,硕士,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F424;F719

A

1006-0049-(2016)19-0104-01

猜你喜欢

升级制造业电子商务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回暖与升级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