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银翼杀手》中的哲学思想解读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19期
关键词:银翼罗伊猫头鹰

邓 越 杨 泽

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电影《银翼杀手》中的哲学思想解读

邓越*杨泽*

宁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

《银翼杀手》作为八十年代最优秀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科幻电影,从人物、美术、特效和镜头表现等等无不透露出一种质疑世界本质的虚无精神。电影包含了对存在哲学的思考,对超现实美学的探寻。结合西方存在主义对其进行哲学性的解读,以反思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性本质的界限。

自我;存在;银翼杀手;电影哲学

2016年是《银翼杀手》上映的第三十四年。在英国《卫报》所做的影史最佳科幻片的调查中,有60位科学家们认为《银翼杀手》是影史上最佳科幻片,超过了《2001太空漫游》。[1]《银翼杀手》(Blade Runner)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情节设定在2019年的未来世界。由哈里森·福特饰演的男主人公德尔克是一名退休警官,奉命追捕克隆人(片中叫做复制人)。这些复制人从外太空殖民基地的监牢里逃出,企图回到地球,混入真实人群中生活。但在追捕复制人的过程中,他却爱上了同样是复制人身份的搭档瑞秋,同时也渐渐与复制人们产生了共鸣。

一、电影中重要意象的哲学解读

作家本·波瓦曾说:“科幻是思考者的文学。科幻中具有一种力量,那就是提供机会使人去思考,一种通过幻想世界反映出我们世界的多种侧面的能力。”[2]在这个幻想世界里,阴暗的都市,疏离的表演,冰冷的机械感以及东方文化随处可见。每一处导演设定的意象里都掺杂着强烈的哲学意识,这种意识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批判的关系,它的眼光与其说是盯着这片冰冷黏腻的空间,毋宁说是投向了更高远的哲学天空。

创造复制人的工厂——泰瑞公司,其标志就是一只猫头鹰。在电影中,德尔克看到泰瑞公司的大厅里就飞翔着一只猫头鹰,这只猫头鹰眼睛里闪烁着复制生物特有的红光,他问瑞秋:“这一定很贵吧?”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带爪的猛禽中,只有猫头鹰不生双目失明的后代,因为猫头鹰的眼里全是火和热。”[3]于此,在某种意义上猫头鹰在传统上有着预言家的属性,它拥有象征预言家们透过某些征兆洞察一切的天赋。当现实世界进入冥暗的黄昏时,当周遭变成了冰冷黏腻的钢铁建筑之后,哲学这只“密涅瓦的猫头鹰”才开始起飞。

不光是猫头鹰的眼睛,影片就是由一只人类的眼睛的特写来打开叙事的。蓝色虹膜的特写和工业景致的广角镜头交替出现,使得这只如上帝一般的全识之眼带领着观众们洞察主题。导演坦言这颗眼球是直接根植于某种奥威尔式思想的。影片中的世界就是利用“老大哥”之眼被处处操控的所在。根据图灵测试虚构出的Voight-Kampff测试,在电影里一开始被运用为甄别复制人,通过观察心率、瞳孔、呼吸及面部毛细血管的细微扩张等,通常可以在20—30个问题里甄别成功。仪器伸出的触角放大人们的瞳孔,在这扇心灵的窗户中就隐藏着复制人的秘密。但后来复制人又被创造的过于逼真,所以只能通过“人性测试”来判断其是否为人类或异类。

究其主题,什么是“人性”?我们创造出的科学仪器真的能够精确对人的定义吗?《孟子·告子上》中曾云:“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说人性善,荀子又说人性恶。但无论如何中国的圣哲前贤们大都从社会伦理阐发人性,这是基于直觉的体验,是修身立命的实践原理。而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资产阶级则把人性看作感性、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的综合体,他们从人的本质、天赋人权等角度来解构人性。但是之于电影,我们更不如说“人性”所表现出来的应是“人类”才具备的特性。正如马克思的定义,“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电影所表现的几个复制人的情感和正常人毫无区别。因为我们所清楚的人类概念,都是以“智慧”或“智能”来定义人。猿猴从学会使用并制作工具与火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了人类的属性。但这种论断,随着科技的发展会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因为“会思考”的“智慧”或“智能”,越来越不为人类所“独有”。马克思等人所称的“创造性地劳动”也好,其他哲学家所称的“自主性思考”也好,都阐明了那句泰瑞公司的名言——比人类更像人类。

二、电影中重要人物身份设定的哲学解读

电影中,复制人罗伊知道命定的时间已经来到,自己即将死去,他说完便低下了头,白鸽从他手中展翅而飞。围绕着整个电影中的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此刻得到了最大的升华。叔本华认为悲剧是最高的戏剧形式,因为它最能反映生命的本质,它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尤其以那些最为纯粹的角色为甚。作为复制人,罗伊英俊健美,身手敏捷,富有艺术修养,又有高尚人格。无论在那个方面他似乎都更有资格享受人类的特权。可就是这样的“超人”却只有短短四年的寿命,“我想要更多的生命,父亲。”他向泰勒恳求道。“两倍明亮的光芒,只能燃烧一半的寿命,然而你燃烧的非常耀眼,罗伊。”当泰勒说出这个无法再延续复制人生命的这个事实之后,愤怒的罗伊捏碎了泰勒的头。这种弑父的血腥手法恰恰颠覆了泰勒的造物主地位。哲学家弗罗姆对爱的定义里,人们之所以爱神,是因为神总是体现着最高价值与至善至美,人们对神的爱实际表达了某个阶段人们对他自己最高力量的体验,以及追求真理,正义和统一的努力。而正是这种爱使罗伊的向往与崇拜逐渐演变成疯狂和迷失自我了。

如果说罗伊之死是静谧的悲悯的,那么蒲莉丝之死就是炙热狂暴的。电影中的蒲莉丝作为复制人被用于外太空开发部军营里供军人们取乐玩耍,她被设计为“用于悦乐用途的单元”。在这种父权背景下,工业技术批量制造妇女,她们被设计得年轻又性感。《银翼杀手》里强健的形象都是白人面孔,底层的群居是以日本和香港为首的亚洲人和墨西哥人。这种从人物形象的设定上流露出浓重的男性沙文主义,就连导演在纪念访谈中都直言不讳:这完全是一种法西斯观念。被德尔克抢先一步用枪杀死的蒲莉丝,躺在地上犹如昆虫似的全身剧烈抽搐,她被禁锢的灵魂仿佛在烈焰中被焚成齑粉。那痛苦的悲鸣给德尔克以巨大震撼,强大的共情能力让他无法忍受蒲莉丝死亡的痛苦。他发现自己似乎已经无法和复制人们划清界限,为什么他们可以和我们有着同样的爱恨情愁?如果以智慧定义人的本质,形式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如果连存在都无法识别,我们要如何来定义生命?近代西方哲学的传统是将自我视为理所当然之物,什么都可以怀疑,而自我不可以怀疑。德尔克把自我不是作为一个知识前提,而是一个可能。要认识到自我是一个任务,他必须经历一种精神状态,这就是畏。所以在电影里的最后一场,罗伊与德尔克的互相追捕中,德尔克攀着墙眼看就要落入滚滚车流之中。罗伊居高临下的出现说:“深深的感觉到了恐惧的滋味了吗?那就是身为奴隶的心情。”罗伊在他们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不断地在寻找自我,但却被无意识地置换了主体、无意识地构建了自我,这与作为观者的我们是何其相似。站在这样高度上才会产生如此的反思,这便是电影的最大价值。

三、余论

时至今日,电影对现实的复制已经无所不能,但它正是面临着这种现实之外的种种不可能,迎难而上。电影思想家阿兰·巴迪欧把电影理解为“一场与无限的战斗,一场为了把无限进行提纯的战斗。电影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与无限、无限的可见性、无限的感性、无限的其他艺术、无限的音乐、无限的文本的肉搏。”在这个维度上,电影才为哲学提供了力量。巴迪欧也曾无限感慨的说:“从本质上看,电影给哲学上了一堂希望之课。”[4]在哲学语境下看电影,这使得哲学去思考完全不同的理论、思想之间的关联。它通过思考电影来创造新的概念。在《银翼杀手》主线的发展过程中,德尔克不断的猎杀复制人,逐渐丧失了人性。作为被猎杀的对象们却衍生出了真正能称之为人性的高尚品质。这我们不得不进行哲学式反思,如果人性不是人类独有的,我们是否应该对其他生物一视同仁。

[1]南野.结构精神分析学的电影哲学话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25.

[2]王富.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上篇)[J].江苏社会科学,2001(1):34-35.

[3]杨筒茹.暗地光芒——看《银翼杀手》中的人性绽放[J].东方艺术,2010(23):23-24.

[4]李洋.电影美学的十个论题——阿兰·巴迪欧电影美学评述[J].文艺研究,2013(9):21-22.

邓越(1992-),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宁夏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哲学(伊斯兰哲学);杨泽(1992-),女,回族,宁夏石嘴山人,宁夏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J905

A

1006-0049-(2016)19-0101-02

猜你喜欢

银翼罗伊猫头鹰
猫头鹰
亚马逊将拍摄《银翼杀手2099》真人剧集
插上“银翼”,人民的五菱还能飞多远?
猫头鹰
猫头鹰
罗伊·希尔的散文诗
重逢的安全帽:一个善念的凯旋
《银翼杀手》没杀手?看不懂不冤枉(聊天室)
《银翼杀手2049》票房不及口碑
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