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描写艺术分析
2016-02-04韩诗妍
韩诗妍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红楼梦》人物描写艺术分析
韩诗妍*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古典小说,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典型代表,具有非常大的艺术成就。首先,《红楼梦》中勾勒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人物形象描写手法上,作者曹雪芹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写作手法之上,通过诗词来巧妙地进行了很好的形象诠释,是在传统艺术手法上的继承和创新。作者对各种描写手法进行了灵活的调用,在人物神态、心理、外貌、动作等方面都有很细致的描绘,且入木三分,让人物角色更加生动。《红楼梦》中所呈现的人物描写艺术手法,不仅仅突破了原来对人物的单面化描写风格,让人物的性格表现更加全面,不仅有好的一面,也有其不足之处,从而让人物角色更加立体。本文针对《红楼梦》中诗词与人物描写艺术的结合、对比描写艺术、环境渲染手法以及人物言行举止方面的描写手法等方面的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描写;艺术鉴赏;人物形象
一、引言
说到《红楼梦》在我国文化艺术范畴中所创造的成果,那是多不胜数。其中最鲜明的一点便是在人物描写手法方面的巧妙之处。在《红楼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能让读者印象深刻,就像是身边见过的人一样。《红楼梦》曾被这样评价过:但凡是对一个人物角色的塑造,都能让这个角色活灵活现,生动起来。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对《红楼梦》表示了高度的赞扬。
《红楼梦》名列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确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继《红楼梦》出世之后,我国的文学写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作者曹雪芹在我国大家中的重要位置。上个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读者喜欢对《红楼梦》中的写作手法和故事构思进行品鉴和分析,借鉴大师的写作技巧。
二、诗词与人物描写的艺术结合
(一)诗词与人物形象描写的结合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当中,小说中增添诗词已经形成写作的传统,小说搭配诗词的写作形式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艺术文化。在我国古代的小说写作当中,加入适当的诗词描写,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从小说中诗词应用的情况来看,诗词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修饰故事情节、勾勒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在《红楼梦》当中所著的诗词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十分传神,尤其是在人物外貌方面的描写,堪称绝美。例如其中一段描写林黛玉的外貌形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又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拂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我国传统的描写人物手法通常都是从外貌开始,曹雪芹的写作方法也不例外。但是过去很多小说的写作都是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曹雪芹另辟新道,通过诗词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通过诗词的文体来描写林黛玉的柳眉、双目和身姿等,不仅能将林黛玉的美姿和神情活灵活现出来,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读者通过这一段诗词的描述对林黛玉有了初步的角色定位和认知,不仅了解到林黛玉的外貌形态,还能让读者对林黛玉病态美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在拜读了著作《红楼梦》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形象描写方面的艺术手法,能够对其中诗词进行的人物形象的描绘艺术领略一二。不可否认的是,《红楼梦》不仅对中国传统的写作手法进行了很好的继承和应用,而且也运用了很多值得推广的新的写作方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留以及艺术的发扬光大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确是我国文化艺术界中的一枚瑰宝。在描写人物形象的诗词部分,通过简洁精炼的字词就能让一个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全面,不仅能表现一个人物角色的形态神情,还能隐射人物内心的情感以及人物性格。描写手法做到动静结合、通过环境渲染人物心态等,十分细腻耐读。
(二)诗歌与人物命运隐喻的结合
读过《红楼梦》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部著作的写作兼具古典小说的特点与近现代小说写作的特点。从历史情况来看,《红楼梦》也正好创作于古典小说向近现代小说过渡阶段。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闪光点,《红楼梦》在人物描写手法上达到了文学的巅峰,也极大地彰显了我国文学的博大精深。细读《红楼梦》中的诗词,我们能发现其中的巧妙之处,便是对人物命运的隐喻和暗示。从很多诗词中间我们都能揣摩到主要角色的命运如何和故事走向。
通常来说,我国古代诗词中不会对中心思想进行明写,而是隐藏在其中的字词当中,耐人寻味,需要读者对诗词进行细细品味和揣摩,才能领会其中深意。说到《红楼梦》诗词中对人物命运的隐喻,比较有名的部分便是金陵十二钗判词。这些判词都对著作中的主要角色的性格和人生格局有所隐喻,从而为整个故事情节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读者对人物命运的看法给予了一定的暗示。
例如其中一段判词这样写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段诗词所暗示的人物命运便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角色,“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就是指薛宝钗、林黛玉,两株枯木上挂着玉带、雪中埋着金簪,暗示了两人的最终结局是“薛”埋而“林”枯。同时从“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人物角色的态度:可叹而堪怜。
三、对比描写艺术分析
(一)人物形象对比描写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红楼梦》中有多个部分对身份和地位相近的人物进行对比描写,从而避免角色重复的现象出现,让每个写到的人物角色都具有其独有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例如在对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角色进行对比描写的时候,对林黛玉的描写是:“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等等,尽显黛玉的病态美。
而对薛宝钗的描述则是:“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等,表现出宝钗的阳光美。就凭简短的诗词描写,就能将这两个角色明显区分开来。除此之外,作品中对入园的三姐妹也同样作了对比描写。
由于这三个姐妹在故事中的身份和地位设定基本一致,因而需要通过人物其他方面的描绘来进行区分。书中是这么描写初见三姐妹时的外貌形态:“第一个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从这里便塑造了三个明显不同形态的人物角色。虽然三姐妹的穿着相似,但身材、长相等都有明显区分,让读者能够立马在脑海中浮现三个人物形象。另外还有王熙凤与李纨的对比描写等等。人物形象的对比描写手法是整部著作中重要的写作手法之一,也是体现《红楼梦》文学价值的重要方面。
由此可见,名著《红楼梦》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勾勒时,不仅对其外貌形态进行细致的描绘,同时也对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进行了渲染,这也是《红楼梦》的文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二)人物性格对比描写
《红楼梦》中的一大特色和闪光点就在于人物描写部分,整个描写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和修饰,但是通过精炼的词汇和独到的写作技巧,就能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表情神态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过去的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过于偏执,正面人物就毫无缺点,反面人物就没有优点,不符合现实生活的情况,而《红楼梦》就突破了这一点人物描写的弊端,将主要人物角色都塑造得更加全面,更符合现实生活常态,也更能给读者留下印象。
品鉴了《红楼梦》之后,我们发现,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在性格方面是双面共呈的,比如二小姐迎春与三小姐探春两人的性格,就是两个反面。迎春性格文弱,而探春更为精明。晴雯与袭人两个人物角色的性格也是形成对比的:晴雯的心气儿大,易得罪人;而袭人性格温厚,平易近人,更加本分。但是在具体描述的时候,作者并没有选择直接进行全部坏或全部好这样的形象设定。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个人的性格是完好或全坏的,人总会有对有错,因此,在《红楼梦》中的人物,其性格都是丰满的,比如说主人公贾宝玉的性格设定,有时嘴甜讨喜,而有时又傻得可爱。在《红楼梦》中与贾宝玉人物形象成对比出现的是贾环,虽然贾环的心眼很坏,但却对彩霞是一片真心。由此可见,曹雪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尤为细腻丰满,符合现实生活的状态。
四、环境的衬托作用分析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的描写充分利用了环境的渲染作用。在整个故事中每个人物都会出现在大观园这个大环境中,但每个人也有自己各自的生活环境。例如贾宝玉出入的怡红院,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等等。
通过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对应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具有明显的联系的。例如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其环境雅致而又显得冷清,正好烘托了黛玉的忧郁性格。在小说中,曹雪芹给每个角色都配备了适应的生活环境和出现的场景。林黛玉自幼失去双亲,在姥姥家寄居,虽然有其他亲人的悉心照顾,生活不愁,但是身世悲惨又寄人篱下,让黛玉在心理上仍然感觉孤独,阴郁苦闷,多愁善感。
在黛玉的居住环境当中,栽种了很多竹子,竹子代表节气和傲骨,符合林黛玉孤傲的性格特点。假如将这个居住环境换作其他任何一个人物角色居住,就显然不匹配,或者让林黛玉住进其他浮华的环境,也同样不适应。环境与人物性格描写相结合,这也是曹雪芹写作水平的一个体现。
五、对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
长期以来,人们都惯用言行举止的描写来展现一个人物角色当时的状态,在中国很早之前的诗词歌赋中,就能领略到这一写作手法的妙用。但是,能够通过言行举止就把一个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神情神态都表现出来的作品还比较少见,而《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部文学著作,《红楼梦》在人物动作和语言方面的写作技巧是值得慢慢学习和推敲的。例如在书中第三十二回中宝玉回到家后的一段独有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在过去古典小说很难见到的。《红楼梦》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而直接的刻画。
除此之外,在第五十八回中贾宝玉对着杏树发呆部分的心理活动刻画,也是比较精彩的部分。这一段心理活动描写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将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与人物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正是因为《红楼梦》中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技术之高超,因而也有人将《红楼梦》称作一部伟大的心理小说。贾宝玉在看到已经开花结果的杏树时,便联想到即将出嫁的邢岫烟,然后作者利用动静结合的的写作手法对贾宝玉此时伤怀的心理感受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也是《红楼梦》在写作上的一个特色。
六、结语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的小说文学作品有所不同,传统的古典小说的故事原型大多在于社会纪事,整个写作以故事情节为重心,以叙事为主同时对人物进行描写。所以,传统的古典小说基本上是以故事情节为主的。近现代小说的写作中心有所变化,开始从故事情节转向为人物角色,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主,叙事为辅且主要服务于人物的描写。所以,近现代小说主要围绕人物角色展开,这也是与古典小说最显著的区别之一。通过以上对《红楼梦》中人物描写手法的特色进行探讨和鉴赏之后,可以看出,《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文学写作手法不仅是对我国古典小说写作的继承,同时也在此基础之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值得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展,赵炎秋.论《红楼梦》人物的修辞关系[J].船山学刊,2014(1):143-147.
[2]王想胜.《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管窥——以笑态描写为例[J].教育界,2014(17):94.
[3]苏素燕.贾宝玉的双性化性格分析——历史名著《红楼梦》人物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3):444.
[4]杨洋.《红楼梦》人物分析及艺术特色[J].青年文学家,2014(21):48-49.
[5]张松竹.《红楼梦》诗词与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遇合分析[J].作家,2012,24:135-136.
[6]蔡培青.《红楼梦》中雅集及其文学创作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
[7]李健韬.从几位“小人物”的语言描写中试析《红楼梦》语言艺术的功能[J].红楼梦学刊,2014,01:324-336.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123-02
*作者简介:韩诗妍(1993-),女,汉族,辽宁葫芦岛人,渤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