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的与美学的批评标准
2016-02-04王虹
王 虹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浅谈历史的与美学的批评标准
王虹*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文学批评标准问题是文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的与美学的批评标准作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历史的具体性、客观性与美学的普遍性、创新性、继承性相结合。历史的美学的批评标准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批评标准;美学;文学价值
文学批评标准,就是衡量文学作品价值、判别一个作品高低优劣的尺度。因文学价值属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文学的批评标准亦是多种多样。从文学批评发展史角不相同度来看,不同立场的批评家所持的批评标准自然也不相同。孔子曾提出了“尽善尽美”的批评标准;恩格斯则认为批评的“最高标准”是“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毛泽东曾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文艺批评标准;在当代文坛上还有的人提出了“思想性、艺术性、真实性相统一”、“真善美相统一”的批评标准的批评标准等等。
在中国,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是讨论文学批评标准的主要问题。1948年,恩格斯最先提出了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之后又在写给拉萨尔的评《济金根》信中提到了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并把它确立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之所以强调是最高标准,主要基于两点原因:其一,“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理应成为一切文学批评参照的基本原则;其二,“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所具有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它能够包容文学研究的诸多理论视角,可以成为文学批评多样化发展的科学基础。因此,在文学批评标准的研究中,如何理解恩格斯所持的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即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下面将对其进行浅略分析。
一、历史标准的批评
历史的批评标准具有具体性和客观性。
(一)具体性
历史的具体性是指在特定时代的基本特征。从文艺发展史上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批评家,甚至同一个批评家在不同时期,也会持有不同的批评标准。不同的年代,文学的批评标准也不同。从古到今,文人作家创作大量文学作品,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也有自己具体的批评标准,要拒绝以今人的批评家标准评价古人的文学作品,反之,也不要以古人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今人的文学作品。
(二)客观性
文学批评中的批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它也在无时不刻地改变着自己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强调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考察人的本质,研究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实实在在的人。文学本身是客观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文学批评标准是衡量作品客观价值的标准。作品价值同商品价值一样也有其自身的规律,不是由人主观制定。
二、美学标准的批评
美学的批评标准具有普遍性、创新性和继承性。
(一)普遍性
文学活动是一种以审美方式来观照世界的人类实践方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根据审美规律可以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文学作品,相应地文学批评也是一种审美的批评。这种审美的批评,包括对艺术家审美地掌握世界的评价、对欣赏者审美接受的评价、对文艺作品审美价值的评价等等。因此,真实性、人性和艺术性的标准适用于各类文艺作品和文艺现象,是最普遍的文学批评标准,具有普遍性。
(二)创新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作品的累积,文学创作会超越之前的作品,且具有创新性,随之发生变化的还有文学批评标准。在《艺术的起源》中,德国著名的艺术史家格罗塞曾指出:“18世纪的批评,很注意理解各种艺术的特质,又按着各该艺术自己的标准去评衡各该作品。19世纪的批评,则从一个较高的观点来看,以为那样划分各种艺术的界限是很少意义的,所以对于每种艺术,往往要求它担负别种艺术所能尽的责任。”19世纪的文学批评较18世纪的文学批评来说有了更高的批评标准,是对之前的批评标准的突破创新。
(三)继承性
继承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来源于继承,有创新就必须有继承。文学作品的创新来自于文学作品的累积,而积累则是源于对前人的继承。然当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都要继承,而是要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前人的文学作品中的精粹,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望得更远,飞得更高,从而创作出更具内涵、形式新颖的高水平文学作品,这体现出文学创作具有继承性的特点,相应地文学批评也具有继承性。
三、历史的美学的批评标准的统一
做为文学活动的本质属性,审美性和历史性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以历史性为根本,文学既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审美现象,又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历史现象。任何排斥历史性的审美价值或是排斥审美性的历史价值都是不全面的,而“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正是对文学基本价值的宏观而准确的把握,理应成为一切文学批评参照的基本原则。
以历史具体性为基础,审美的超越性文学创作必须在历史具体性的基上才能创作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文学作品。只有历史的标准与抽象的标准相结合,才能正确的反映文学作品的价值,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批评标准的最高价值标准。
对于文学批评标准的认识,目前文艺理论界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你。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文学批评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这些“文学批评家们”(包括艺术家、欣赏者等等)也都是处于动态之中,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批评的标准自然也不例外,也会存在各种不同的批评标准。因此,对于文学批评标准而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学作品的评价要选取适宜的批评标准,不要一刀切,以防止教条主义和拿来主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是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文学实践和总结前人文学批评经验的指导下提出的,是对文学批评原则的科学认识。文艺求美,美在和谐,文学批评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和历史观,不趋时尚,勇于担当。
[参考文献]
[1]陈翠平.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J].广西师院学报(哲社版),2000(7).
[2]葛红兵.关于相对主义批评观的讨论[J].文艺争鸣,199(1).
[3]刘伟林.对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思索[J].海南大学学报,1994(1).
[4]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裴斐.文学原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0.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089-01
*作者简介:王虹(1990-),女,汉族,辽宁海城人,渤海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语文,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