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看中国工业博物馆经营模式

2016-02-04黄德章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鲁尔工业区博物馆

黄德章

(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广州 广东 510308)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看中国工业博物馆经营模式

黄德章

(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广州 广东 510308)

该文着重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开发模式,对比目前中国工业博物馆经营模式,以期找出存在问题,并就如何开展工业性博物馆经营提出见解。

鲁尔工业区;改造开发;工业博物馆;经营模式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早期工业化国家告别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和后工业时代迈进,新思维与新生活方式颠覆传统生产技术,再与普遍存在的“怀旧”心理叠加,形成一股以“怀旧”为特征的特殊社会思潮与工业遗产保护运动,于是充分利用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作为吸引物进行改造开发,建立工业博物馆,展示工业文明,发展工业旅游, 已成为博物馆发展新趋势。而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开发便是其中最典型代表。

在中国,随着技术进步与改革不断深入,人们对工业遗产保护意识加强,虽也兴建不少工业博物馆或“工业园区”而名噪一时,但因受社会、经济因素、服务体系、企业经营模式等影响,大部分经营陷入困局,甚至出现生存危机,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难以起到聚集效应。本文着重介绍德国鲁尔工业区开发改造模式,并与中国工业博物馆目前经营模式进行对比,以期找出差距,并就如何提高工业博物馆经营提出见解。

二、鲁尔工业区改造开发模式

鲁尔工业区改造开发模式有三:

(一) 博物馆模式

其中以“亨利”钢铁厂、“措伦”采煤厂和“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最为典型。将废弃的亨利钢铁厂变成一个露天博物馆,游客尤其是儿童可在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从而吸引亲子家庭旅游者。导游人员由原厂工人志愿者承担,增添旅游区的真实感和历史感,同时也激发社区参与度和认同感,使其具有生态博物馆氛围。措伦采煤厂厂房建筑得以保存,展现其古典风格,让其看起来类似大学校园,并利用废旧火车皮改装成园内游览工具,颇具吸引力。“关税同盟”煤矿区也被改造成博物馆并对公众开放。矿区内部的废弃铁路和旧火车车皮被用作举办社区儿童艺术学校表演场。焦炭厂基本保留下来,部分被改造成餐厅、儿童游泳池,也可举办会议和节日活动,典型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艺术和设计公司成为其办公和作品展示场所。整个鲁尔区共有200多座博物馆,成为了博物馆集群,提升了鲁尔区文化品味和文化产业地位,更成为欧洲2010年文化之都。

(二)公共游憩空间模式

北杜伊斯堡原来著名的蒂森钢铁公司,本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1985年停产后,被改造为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面积约23平方公里。废旧的储气罐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训练池;用来堆放铁矿砂的混凝土料场,改造成青少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迪厅和音乐厅,投资上百万的艺术灯光工程,更使景观公园的夜晚充满独特的吸引力。

(三)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

奥伯豪森中心购物区便是其中典型代表。奥伯豪森原本是一个富含锌和金属矿的工业城市,1758年便建立鲁尔区第一家铁器铸造厂。现在成功地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结合起来,在工厂废弃地上兴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与工业博物馆,并保留一个高117米,直径达67米的巨型储气罐。购物中心配套有咖啡馆、酒吧和美食文化街、儿童游乐园、网球和体育中心、多媒体和影视娱乐中心及由废弃矿坑改造的人工湖,巨型储气罐也成为一个可以举办各种式展览的实践场所。

三、鲁尔工业区改造开发特点

(一)工业旅游资源创意性开发,重视产品特色与体验性

鲁尔工业区改造成功的关键还在于,产品项目开发设计融入特色创意和丰富的体验元素。首先,德国工业旅游产品开发特别注重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将现代文化元素融入工业旅游资源开发,赋予创意性与新颖性。其次,依托名牌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工业优势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德国制造”乃上百年来德国产品优良品质之象征与标志,与德国制造业互动发展,探寻“德国制造”的奥秘更成为德国工业旅游项目开发不二的选择。

(二)注重民族工业精神传承。

德国人崇尚劳动,具有劳动神圣的传统及配套的制度建设。在设计博物馆时,不是单纯地当成一个旧厂房来设计,而是把它作为整个工业文明的标志,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工业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对接,保留德国传统,既考虑实用性,又考虑文化展示功能,同时注重工业精神的弘扬与传承。

(三)突出主题特色

每一个景点都有自己极具特色的发展主题,都有大量的故事可以述说。游客可以直接到生产车间去参观生产,甚至可以直接参与生产,对于工业历史遗址、遗迹,人们可以直接深入到历史的生产场景中去,看得明、摸得着、尝得鲜、听得见、嗅得清。游人与景点景物真正地实现了“零距离”接触,此乃工业博物馆独特魅力,也是增强工业旅游景点或目的地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四、鲁尔工业区经营模式

(一)区域性一体化发展模式

鲁尔工业区改造开发模式,目标明确,从整个区域来看,属于一个由区域综合整治计划所带动的区域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一体化模式。在选择开发模式时,不仅充分考虑工业文明与遗产保护,同时考虑休闲时代工业旅游休闲功能的设计,同时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效益相结合的价值取向,着重展示、教育、工业遗产保护与休闲功能的结合,不仅利用实际的生产车间开展教育,而且通过配套设置相应的展览馆、博物馆、陈列展览进行系统的科学教育和知识传播。历史、现代、未来融于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教育单位,做到合理规划设计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自1989年始,鲁尔工业区就开始组织实施一个多目标的区域综合整治与振兴计划,即国际建筑展计划(International Building Exhibition),简称为IBE计划。该计划极大地推动了鲁尔区工业旅游统一宣传推广与市场营销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

(二)政府、社区与投资者“三赢”模式

在鲁尔工业区改造开发过程中,政府起到了主导作用。除了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外,政府还将波鸿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14所大学、30个技术研究中心以及15个科研成果与技术转换服务机构设在了鲁尔工业区,将科技教育与科研成果转化结合起来,将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同时,从1998年开始,政府还制定了一条区域性旅游规划,将鲁尔区主要的传统工业旅游景点整合为著名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包含工业旅游景点、国家级博物馆和典型的工业城镇,以及利用废弃的工业设施改造而成的观光塔等;逐步形成了覆盖整个鲁尔区25条专题游线,使区内的工业旅游如同一部反映煤矿、炼钢、炼焦工业发展的“教科书”,带领人们游历近200年的工业发展历史。 通过发展工业旅游,政府实现了鲁尔工业区的经济结构由原来单一的重化工业逐步转型为合理的产业结构;社区优先享受科研成果的转化,既繁荣了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就业,又改善区域功能布局,达到社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鲁尔工业区改造开发后的良好形象与优美环境吸引着数十万学生大军与世界各地的投资商及游客来此投资、创业、旅游、参观学习、购物与休闲等,不仅为投资者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吸收大量优秀人才加盟,从而形成了政府、社区、投资者“三赢”局面。

(三)多种经营模式

鲁尔工业区注重旅游产品的多元性开发,各景点都设有礼品店、餐饮店、导游服务、会议设施及接待服务设施,有的还设立咖啡馆、酒吧和美食文化街、儿童游乐园、体育中心、多媒体和影视娱乐中心等设施。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展多种经营,提高游客重游率,增强对游客馆吸引力与影响力。

五、中国工业博物馆经营模式

(一)中国工业博物馆现状

目前,虽然国家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博物馆数量剧增,投资规模亦日趋增大,但多数为生产性工业博物馆,工业旅游的实践除了参观博物馆外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的生产和作业场景等。多为以下类型:科技型: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与先进生产工艺为主要内容,让游客参观先进生产线、领略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传统型:以过时、落后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模式为主要内容开发传统工业旅游项目;特定型:把特定产品生产过程转化为旅游资源;综合型:将生产工业资源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以突出综合优势。

(二)中国工业博物馆经营模式

1.经营模式

上述类型的工业博物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便是由工业企业兴办,因而经营模式不外乎两大类型:

1)依附企业经营模式

博物馆作为企业下属部门进行运作,企业向博物馆定经营任务,以完成的营业额与经营成本来进行核算(所有免费公务接待,均按有关标准折算成模拟收入)。博物馆可暂享受免除折旧费、水电费、员工工资等费用(暂不计入考核)。博物馆由馆长、主管、讲解人员(兼导购员)、行政管理人员、旅游推广人员、销售人员、安全维护人员等构成。馆长由企业委派(可兼任),具体管理工作由主管落实。其他人员配置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招聘,员工的工资由公司按企业标准发放,宣传推广费由企业以公司广告费形式投入。博物馆为企业创造出一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每年下达的营业指标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年底结算。

2)独立经营模式

成立专门的旅游文化传播公司按市场动作进行博物馆管理与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将有关对外宣传、企业文化传播、旅游市场推广、广告策划、货物配送等职能,划归旅游文化传播公司管理。总经理可由公司副总或市场总监兼任。设执行副总经理、博物馆馆长、纪念品商店经理、讲解员、美术设计员、旅游市场推广员、行政管理员、财务人员、售货员、维护人员等职。执行副总经理可向社会招聘职业经理人,其他人员由传播公司按计划和要求,由企业人力资源部统一招聘、培训,持证上岗。企业只需与经营者签订协议,约定金额以及每年递增比例。企业为博物馆的经营创造必要条件,提供必要的协助。

2. 两种经营模式利弊分析

第一种模式,即依附企业经营,名义上是独立部门,实际上只不过是企业的接待与旅游纪念品销售部门,接待多少、销售多少虽然有量的考核,但对员工的收入影响不大。

博物馆馆长由企业指定,多由某部门领导兼任,博物馆领导如果缺乏博物馆理论知识以及经营管理经验,用行政手段管理经营,甚至出现外行管内行,乱决策、乱指挥现象,这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对博物馆经营不利。

当然也可向社会招聘博物馆馆长,但由于受体制限制,博物馆员工多是由企业人事部内部调拨而来,属正式员工,新招聘来的馆长无权享受财政与人事任免权,还要企业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使新任馆长颇于应付,无法做到专心地进行博物馆管理与经营,再加上企业拍脑袋式的经营指标,最后多是自己将自己炒掉。

第二种模式,即独立经营模式,虽然成立旅游文化传播公司的总经理由企业领导兼任,具体经营管理由外聘的执行副总经理负责,享有充分的自由,自负盈亏。职业经理人在博物馆经营管理、旅游纪念品开发与销售、与旅行社、学校交往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有较广泛的人际关系。但博物馆毕竟是非营利性质,博物馆建筑所有权归企业所有,博物馆与企业形成实际上的租赁关系,单是每年产生的折旧费就是一笔庞大的费用,仅靠门票与纪念品销售收入,来养活博物馆工作人员很不现实,如果屡年亏损,给投资者增多一个亏损企业,势必会影响投资者信心,以后更难增加投资预算。

企业考虑的是经济效益与投资回报,而博物馆定义又是非营利性质,二者在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博物馆完全靠企业的投入来养活自己很不现实,因为企业不可能长期无回报的资金投入,企业也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一旦企业领导更换或者升级转制,博物馆便首当其冲被列入清理的对象,这便是目前大多数工业博物馆所面临的处境。

六、中国工业博物馆经营不善原因

目前,大多数工业博物馆经济效益不够突出,普遍存在入不敷出现象,主要原因如下:

中国工业博物馆由于受工业化历史、工业化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制约,以致工业遗产以及其他各类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的工业资源并不多,知名度与影响力不够。

许多工业博物馆都是在原工业遗址上拆后重建或者留下一两栋建筑物上建成,开展工业旅游的条件尚未成熟,有的甚至在某一建筑物留下一两层来作为博物馆,使得博物馆缺乏区域化一体式规划与开发,景点分散、孤立,不利经营。工业企业开展工业旅游的着力点与参与程度差异性较大,特色不鲜明。有的博物馆甚至深藏闺中,只是有领导来访或者有预约时才偶尔开放;有的更是建在人迹罕至的偏远郊区,造成工业资源浪费。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工业博物馆建成后,各级政府领导到现场剪彩祝贺,轰极一时,但之后,怎么经营博物馆都成了企业自己的事,真正在政策、财税等方面对博物馆的优惠措施至今未见落实。

产业化水平不高,市场需求挖掘不充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深度与丰度不够,缺乏富有竞争力的品牌。近年来,虽然工业博物馆都在加大资金投入,开发文创产品,但开发力度还比较弱,开发的深度与广度远远不够,多彩用“合作经营”方式,即文创产品生产由合作方投入,博物馆提供场地、品牌以及部分的产品设计。从而导致博物馆在产品开发方面据悉话语权。

熟知博物馆筹建,懂博物馆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外行管内行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经营管理不善,客源市场开发不足,服务质量下降。

七、鲁尔工业区开发对中国工业博物馆启示

鲁尔工业区的经营模式,已成为全球工业遗产的改造开发,发展工业旅游,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典范,工业博物馆也从中得到启示:

工业博物馆要经营好首先必须要有高质量、有创意、特色鲜明、适合经营的博物馆,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并将单一、零星、孤立的景点进行区域性一体化整合,进行“打包式”立体宣传与推广。企业必须在水电、折旧等方面考核上给予适当减免,争取让博物馆养活自己,不成为企业发展的累赘,做到“以馆养馆、企馆互动”的局面。

工业博物馆要经营,单靠企业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政府必须在政策、财税、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在制定每年的旅游规划时必须将工业博物馆纳入规划、宣传推广线路之列,为工业博物馆经营创造有利条件,实现政府、投资者、博物馆“三赢”局面。

博物馆要更好地发挥其教育阵地功能,吸引更多旅行社、学生前来博物馆参观学习,单靠博物馆宣传推广远远不够,还必须通过行政手段。如:由政府出面发出倡议,凡小学到大学学生必须到所属范围内爱国主义与科普教育基地、质量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至少一次,这样就不再为客源而发愁,既能激发博物馆工作积极性,聚集人气,又增加收入。

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多渠道培养博物馆经营管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加大资金投入,开放一系列新颖独特、有吸引力与竞争力的文创产品,增加博物馆收入。

加强职业道修养,提高员工文化素质与与服务水平。

八、结论

随着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城区土地“退二进三”式功能置换、老工业基地转型,大量工业企业迁出,所留下土地以及废弃建筑、设备等如何处理是一个必然面临的问题,简单地推平重建显然不能适应当代城市发展要求,而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开发与经营模式业已树立了典范,即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在统一规划基础上,进行统一开发建设与市场推广,以形成相对完整的城市机理和城市景观,发展工业旅游。而中国工业博物馆要摆脱目前经营不善,完全靠企业养活的尴尬局面,必须从自身入手,提高建馆质量,加强工业旅游资源一体化整合,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在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努力下,实现工业博物馆可持续性发展。

[1]沈峻.谈工业谈遗迹的景观改造——以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9(9).

[3]张丽兵.德国鲁尔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4).

[3]叶鹏.旅游经济——浅析从德国鲁尔区工业旅游开发举措与模式[J].当代经济,2008(8):48-49

[4]白福臣.德国鲁尔工业区经济结构转变经验[J].辽宁经济,2004 (8).

G268.9

A

猜你喜欢

鲁尔工业区博物馆
博物馆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露天博物馆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难点分析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