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乱针绣中的现代人像绣研究

2016-02-04宋恩妹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宋恩妹

(江苏省扬州国凤乱针刺绣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800)

乱针绣中的现代人像绣研究

宋恩妹

(江苏省扬州国凤乱针刺绣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800)

刺绣作为中国最传统的手工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尤其在桑蚕业兴旺的江南地区,女红的刺绣水平一直闻名全国。20世纪初,在东西方艺术思想的碰撞下,常州地区的“乱针绣”以其独特的针法、逼真的图案、鲜明的色彩独树一帜,成为极具地域风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乱针绣的历史发展出发,通过对绣品特征、艺术理念、针法技术和色彩风格等作品属性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乱针绣中的现代人像绣在刺绣工艺中的地位和影响。【关键词】乱针绣;发展;传承;人像绣

刺绣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民俗文化的艺术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四千年前,刺绣又称绣花、洒花,在各个历史时期和环境背景下都有着独特的理念,正是由于这种发展和继承,才能在当今的世界艺术之林散发着其神秘的色彩。江南刺绣大体可以分为:苏绣、仿真绣、顾绣、乱针绣、锡绣等,其中苏绣作为四大名绣之首有着最长的历史,而乱针绣则是兴于20年代末的刺绣新军。它源于苏绣,但又超越苏绣,打破了传统的平面绣法,开辟了将油画和绣花结合的“绣画”创作道路。

一、乱针绣的发展历史

乱针锈,也称正则绣,由常州女刺绣家杨守玉于1930年创作。杨守玉在少女时期就以才女著名,能画善绣,是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和绘画大师吕凤子的门徒,深得吕凤子赏识,毕业便在正则女学担任老师。正是得益于杨守玉超然的绘画功底和娴熟的油画技巧,她在刺绣时融入艺术绘画的理念,一改传统刺绣中的“排列其针,密连其线”的针法,转变为用长短不同的横斜、竖斜线条交汇穿插,多层次色彩的技法来绣出风格迥异的绣品。乱针绣法看似针法乱,但实则是乱而有序,通过不同层次的针法、色彩从而达到神似油画的绣品。创始人杨女士的创作初衷即是在绣品的创作中,生动地贯入绘画语言,所以乱针绣不仅仅是刺绣艺术的新流派,更是绘画艺术创作的新画法。

二、乱针绣的美学特点及艺术价值

(一)与苏绣的区别

苏绣迄今为止已有千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就对苏绣有所记载。随着历史的变迁,江南地区的经济越发繁荣,在文学创作上也人才济济,促使苏绣的绣法技术迅速发展,几乎家家都养蚕作丝,刺绣也成为了女性的主要活动。一直到明朝,由唐寅、沈周为首的画家推动了苏绣的进步。绣女们开始结合画作来刺绣,流传下来了许多生动鲜活的绣品,有了“以针作画”的坊间美言。一直到清朝,苏绣在色彩、绣法技巧和艺术风格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绣风,甚至得到皇室的青睐。在新中国成立后,它的针法更加丰富多变,由原来单一的集中发展到几十种,大概可以分为:平、齐、细、密、色、顺、光、匀。苏绣针法主要是平针和乱针,平针法是所有针法的基础技巧,采用“密连其针、排列其线”的方法,针线讲究整齐均匀,起落有律。乱针绣是以针代笔,以丝为水墨,用乱而不乱,乱中有律的针法,将中国的传统民俗技艺与西洋油画糅合。

由于乱针绣的首创杨守玉是江苏武进人,使得乱针绣没有成为完全区别于苏绣的大范围,杨守玉先生的创作初衷理念其实是用针线来创作一个全新的绘画风种,但是由于没有脱离绣字,且在刺绣发展上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影响,最终乱针绣成为了针法的一种范例。虽然都属于乱针绣,但苏绣和杨女士的乱针绣是大不相同的。苏绣的乱针偏向于飘逸、古秀、虚实结合,而常州的乱针绣则活泼大胆、层次分明,远观富有立体感,近看错综复杂的针法又精细有序。乱针绣由苏绣发展,但又在技法表现和艺术内涵上对其进行发扬创新,是刺绣史上的一次革新。

(二)乱针绣的美学特点

虽然每针错综复杂,但必须乱有乱的规律而不是杂乱无章。乱针绣的针法突破了以往的严谨有序,使得绣工有更大的想象和发挥空间。乱针绣的色彩层次比传统针法要更灵动、丰富,可以灿烂如花海,亦可阴郁如秋风萧瑟的断桥边。色彩、构图较传统更有环境浸入感,厚重如画,采用大小乱针,使得线条有更多的表现形式:疏密深浅、收缩放射,让绣品更有艺术表现张力。另一方面相比于油画,得益于针线材料的广泛,棉线和丝线在不同光线下的效果更佳丰富,甚至在一张绣画上可以有不同的图案效果。油画在调色后不会保持调和前的色彩而是以新的颜色鲜活于纸上,但乱针绣却可以在创作新色彩的同时保留原先的独立内色,使之更富有韵味和层次感。

(三)乱针绣作为艺术品的价值

一个乱针绣作品是刺绣者对作品内容的深刻感悟和情感宣泄,它蕴含着刺绣艺术家情感、思维和艺术境界。从乱针绣品种不仅仅是刺绣者的刺绣技艺的体现,更是其内心的表达。吕凤子大师曾经说过,乱针绣的核心在于“能让手指脱离眼睛的束缚,直接由心去控制”,也就是说,灵活、不拘形式的乱针法提供了丰富的线条表现手段,赋予了绣制者自由的思想空间,让绣制者站在艺术和美学的高度,用创造性的想法和手法去创作。这样便把简单的针线技术上升到了工艺美术的范畴。另外,乱针绣发给予创作者充分表达情绪的自由,使情绪在多层次的色彩中升华,结合西方油画的色彩、构图、笔触等要素,类似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画面色调等突出图画的内涵。所以乱针绣强调的是创新和独特的视角,即使是同一位创作者的同一主题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作品。正因为乱针绣作品的唯一性,才使得每幅臻美的刺绣作品更加珍贵。

三、乱针绣中人像绣的艺术创作

(一)人像绣的初现及地位

抗日战争期间,杨守玉女士随学校在四川教学,这是她进行刺绣创作的高峰期,一幅《美女与骷髅》后,人像绣题材的佳作迭出。1941年的《吕凤子像》是她的又一幅佳作,以刺绣的手段将吕凤子大师的悠然自若、气定神闲的面部表情刻画得惟妙惟肖。而在1945年,她绣制的人像作品《弗兰克林·罗斯福》更是作为国礼送给了美国政府,这在世界艺术界有极大的反响。自此,以人物像为题材的乱针绣作品逐渐成为主流,由于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经常作为国礼赠予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地区的文化交流。

(二)现代人像绣的表现特点

乱针绣强调的就是创新、大胆,在色彩搭配和选线上从来没有标准,全依赖于绣制者的想象、心理和理解等,有时还蕴含着绣者的生活感悟和情趣。绣者一般具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对色彩的把握和空间布局有着敏感的认知,根据艺术理论和技巧将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并富有深刻的故事性。在创作过程中,经常利用大胆特殊的色彩来突出形象,将人物的情感通过攒动的色彩传递给外界。

(三)现代人像绣的艺术个性

与固定标准的传统刺绣的人像绣不同,乱针绣要随着脸部肌肉和轮廓的变化用交叉绣的技法随时改变针法,所以乱针绣中的人像绣难度更高。要想使人物形神兼备,更要注重人像的色彩和线条。首先要把握好人物的轮廓,用粗细不同的针线来勾画人物的外形和五官细节,主次分明地刻画出人物外形特点,其次色彩是整幅绣品的核心要素,用基线打底,然后由淡到浓,先易后难,将颜色层层铺设,调整明暗色彩的搭配来增加画面的真实流动感。

(四)现代人像绣的美学价值

乱针绣中的人像最关键的灵魂就是“乱”。乱得大胆,乱得活泼,乱得有规律可循,将千丝万缕的线条有神地交织在一起,就像作一幅油画,大中杂乱,小中精细。为了衬托人物的外形和感情一针扣一针,一线搭一线,在线的层层穿插中将精神高度凝聚。思想是自由的,鲜活的,将思想倾注在一针一线中,画面便活了,这就是乱针绣中人像绣的美学价值。而一幅入木三分的人像绣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感情和精力的,不仅仅是对绣者创作的考验,更是对其毅力的考验。一件好的人像乱针作品,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对作者的创作能力以及意志力都是极具考验的。所以在现代社会中,不管是赠送、陈列还是收藏,乱针绣的人像绣都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美学价值。

四、结语

乱针绣是对传统绣法的创新,是不同艺术思想碰撞的产物,既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发扬。它代表着一种新的审美角度,是一个充满新鲜思维的新绣种。乱针绣作为我国第五大刺绣流派,是不可复制的艺术瑰宝,是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和发扬乱针绣技法的同时,更要注重改变和创新,加入新时代的理念,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为传播优质的中华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1]项建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以常州乱针绣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3):26-30.

[2]吕元.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艺术——乱针绣[J].纺织报告,2015 (7):28-29.

[3]曾红,王淑华,李蔚,等.常州乱针绣工艺品消费市场拓展研究[J].艺术科技,2013(1):252-253.

[4]张鹍.以针为笔,以丝为丹青——试论常州乱针绣[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3(8):33-35.

[5]阮立.融合中西传承创新——民国刺绣革新“仿真绣”和“乱针绣”[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6):130-133.

J523.6

A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