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写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以我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对同一影片片名不同汉译为例

2016-02-04禤健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7期
关键词:香港地区汉译台湾地区

禤健萍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0)

改写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以我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对同一影片片名不同汉译为例

禤健萍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0)

电影片名翻译,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往关于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研究,大都局限于传统翻译理论。而主张翻译活动语境化的改写理论则展现了新的研究角度,恰好地为不同地区对同一英文电影片名不同汉译的现象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

电影片名翻译;改写;意识形态;诗学

引言

电影片名翻译作为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往,关于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研究,被圈在传统翻译理论的框框里,大都从“信达雅”的文字层面出发,总结翻译方法和技巧,如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中国特殊国情,英文电影的引进渠道通常分为我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三种。因此对同一影片通常有三种译名,如未能亲自观赏,光看译名,往往会让人误以为乃三部不同的电影。本文尝试把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放在文化语境的背景下,运用勒菲弗尔改写理论中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两个操纵因素,分析不同地区对同一英文电影片名不同汉译的现象,提出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的影响下,虽然同一英文电影片名出现不同的汉译,但并不一定要有较真的优劣之分,只是在于观众的可接受程度。

一、改写理论

(一)定义

Translation is,of course, a rewriting of an original text. All rewritings,whatever their intention,reflect a certain ideology and a poetics and as such manipulate literature to function in a given society in a given way.①(Bassnett & Lefevere,1990)

“改写”,泛指对文学原作进行的翻译、改写、编选、批评和编辑等各种加工和调整过程。勒菲弗尔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改写主要受到两方面的限制: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

(二)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

意识形态是指某一阶级、政党、职业人士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它是某一个国家或集体里流行的信念潜藏在其政治行为或思想风格中,哲学、政治、艺术、审美、宗教、伦理道德是它的具体表现。译者为求得读者的接受,也会设法迎合读者的主流意识、审美习惯和社会伦理。改写者,即译者,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翻译,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中进行翻译操作。如谢天振在《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里所提到的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唐代诗人寒山译诗集在美国的翻译和出版,是因为寒山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价值观恰巧与当时美国社会流行的一种意识形态吻合。

诗学则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文学手段、文学样式、主题、原形人物、情节和象征等一系列文学要素;另一个是观念,即在社会系统中,文学起什么作用,或应起什么作用。再如谢天振所举:20世纪50、60年代,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主流诗学的中国,西方现代派的作品难以找到立足之地,更不用说翻译和出版,而当时得到推广和译介的则是一大批属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流派的作品,如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作品。

二、我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对同一影片片名不同汉译的对比

改写者的创作主要受到来自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的限制和引导,这是意识形态的表现。而诗学则是改写者进行创作时所处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改写的作品尽可能被广泛地接受,改写者往往根据自身所处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

(一)意识形态与片名汉译

我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自古同源同根,但由于地理位置、社会生活的不同以及历史沉淀的差异等因素,分别实行了不同的社会政治体制。社会政治体制的不同导致了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不同,那么改写者在进行翻译改写的过程当中,需将观众的意识形态和市场因素考虑在内。

我国大陆:社会主义体制。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形态和儒学思想的影响,造就了我国大陆人谦逊保守的性格,因此译者在进行电影片名汉译时通常选择比较中性稳妥的用词,以符合我国大陆观众的欣赏心理。香港地区:资本主义体制。香港地区曾是英属殖民地。在长达一百年的统治时间里,社会各界被慢慢地潜移默化,香港地区民众熟悉和接受西方文化以及西方的价值体系,如性、基督教义及暴力等。此外,在经历了几次较大的金融风暴之后,香港地区政府各界一直呼吁并鼓励民众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坚持一种娱乐精神。所以,娱乐大众的态度深深植根于香港地区民众的心底,他们更愿意抱着轻松的态度,从电影里寻求娱乐和心理安慰。台湾地区:糅合了西方民主政治与中国封建王朝传统的“五权宪法”体制。台湾地区文化独特,既维持中国传统,又接受西方价值和法度。因此,译者倾向于采取平衡的翻译手法,有时也与我国大陆的如出一辙。

例① Pretty Woman译名:漂亮女人(我国大陆);风月俏佳人(香港地区);麻雀变凤凰(台湾地区)。

《漂亮女人》,我国大陆译法老实严肃,忠于原名,感觉平淡;《风月俏佳人》,香港地区译法用词巧妙、暗藏玄机:“风月”一词暗示了女主角的职业,“俏佳人”则展示了对女主角的赞美以及对片中那段姻缘的赞颂(邵艳,2010:101)。《麻雀变凤凰》,尽管遭人诟病,提出用“麻雀”来形容女主角的扮演者朱丽娅·罗伯茨带有贬低之意,但这应该是提出者自身笼罩追星效应或者粉丝心理。因为片名翻译应当对应的是影片内容,而不是里面的扮演者在生活中的真实身份。所以,该译名还是做到了内容对应。

例② When the Bough Breaks译名:当树枝折断时(我国大陆);断手血案(香港地区)。

《当树枝折断时》,就商业效应而言,甚微。因为该译名会让观众误以为这是科普教学之类的影片,无吸引力。而《断手血案》,翻译较为血腥,却恰当地预示了影片里的情节。因为,这的确是一部悬疑惊悚片。

例③ American Pie译名:美国派(我国大陆、台湾地区);美国处男(香港地区)。

由于政治体制和教育内容的不同,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趋于保守含蓄,而香港地区对于性文化的接受尺度较大。

翻译即改写。从以上例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译者,即改写者,要么受到自身所处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要么考虑持不同意识形态的观众的心理及口味,针对不同的影片市场,进行推广及实现最大的商业价值,因此采取不同的翻译,即改写。

(二)主流诗学与片名汉译

文学在社会系统中起什么作用或者应当起什么作用是主流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系统的大环境下,文学所起的作用在译入语社会中主题的选择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某一给定的文学系统里,主流诗学的形式和功能指明了文学在该时期的方向。一旦诗学形成,将会对文学创造起到统治作用。

我国大陆: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美学,多用成语和四字格,简练。香港地区:曾被殖民者统治,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用词大胆不含蓄。粤语文化体系,日常生活中交替或者混合使用粤语和英语。台湾地区:书卷味浓,浪漫主义和怀旧感伤的情绪,如琼瑶、席绢写作风格的深远影响。

例④ Billy Elliot译名:芭蕾之梦(我国大陆);跳出我天地(香港地区);舞动人生(台湾地区)

这部以主人公名字Billy Elliot命名的影片讲述了来自英国底层矿工家庭的少年Billy在旁人误解的眼光下勇敢追逐梦想的故事。我国大陆译为《芭蕾之梦》,四字格的运用,表意简洁,形式工整;香港地区译为《跳出我天地》,符合港人直白的粤语文化;台湾地区译为《舞动人生》,文学气息浓,略显小资。

例⑤ Dr. Dolittle译名:怪医杜立德(我国大陆);D老笃日记(香港地区);杜立德医生(台湾地区)。

相比之下,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较喜欢直译,讲究与原作对仗。香港地区由于语言习惯,喜欢双语混合使用。

例⑥ Along Came a Spider 译名:蛛丝马迹(我国大陆);血网追凶(香港地区);追踪吧我的小马子(台湾地区)。

我国大陆译为《蛛丝马迹》,成语的使用预示了影片的悬疑剧情和抽丝剥茧的案情分析;香港地区译为《血网追凶》,“血”“凶”二字,大胆制造惊悚效应。台湾地区译为《追踪吧我的小马子》,“小马子”的使用是因为剧情和连环少女绑架案有关,语气词“吧”的使用体现“浪漫与柔情”,与剧情不符,整体翻译容易误导观众,让人遐想联翩。

据前所述,诗学的第二个部分,即观念,对于主题的选择影响重大。如果文学作品要被人关注,那么所选择的主题必须是跟社会制度相关。在文学作品形成时期,诗学既反映了手段,又反映了作品的功能观。这是诗学一开始编为标准的时候就在其文学体制占了主导地位。因此,电影片名作为吸引观众最直接的第一步,其功能或目的是为了给观众留下第一印象。而经过翻译的电影片名能否达到同样效果,这是译者必须考虑及应该做到的。在上述例子中,片名的翻译,针对影片引进地区不同的主流诗学,译者应当考虑用词、修辞以及格式的选择。

三、结语

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的不同,导致我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存在对同一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差异。意识形态和诗学是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操纵因素。根据勒菲弗尔所主张的,郭建中在《当代美国翻译理论》中作了以下解读:翻译创造了原文、原作者、原文的文学和文化形象。而一切改写,不论其意图如何,都反映了某种思想意识和诗学,它根据的是原文问世之前早就存在于目的语中的价值观、信仰和表达方式,并据之对外国文本进行改写。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翻译实际上也是译者对原文文本的“操纵”,使文学以一定的方式在特定的社会里产生作用。不难看出,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是就整个文化语境而言,把翻译置于文化的大语境下进行考查,具有积极的意义。把同一影片片名的三种不同译本加以比较,不是为了评论优劣,因为翻译存在自身的文化语境,优劣论不免有失公平。套用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合适,只有更合适。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把翻译放到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去思考。立足点不是以原作为中心,而是以译本为中心。综合上述,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才出现了这样有趣的片名翻译,而片名翻译恰好印证了改写理论。没有最好的翻译,只有更好的翻译。综合考虑不同观众的意识形态、诗学以及所针对的市场等因素,翻译对味儿了才能被接受,其最大价值才能实现。

注 释:

①见《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General editors' preface,2004(7):1.

[1]Lefevere,Andre. 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蒋骁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3,24(5):24-29.

[4]邵艳.目的论观照下的两岸三地电影片名翻译比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1):100-102.

[5]王佳.从改写理论看英文电影片名汉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9)::64-65.

[6]谢天振.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J].外国语,2003 (4):59-66.

[7]http://baike.baidu.com/.

[8]http://movie.mtime.com/10502/comment.html.

G633

A

该论文是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立项项目(编号:KY2015LX465),2014年度梧州学院科研项目(编号2014C016)“社会意识形态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香港地区汉译台湾地区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香港地区政党与内地民主党派的发展比较研究
香港STEM教育的推进和支持举措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当代台湾地区法学教育与司法官训练制度之现状与启示
香港地区公立大学“服务学习”的经验及反思
香港地区读书会的发展及其启示
汉译莎士比亚第十八首所遗失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