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稳定性与朝代更迭的必然性
——以“焚书坑儒”事件为例

2016-02-04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7期
关键词:暴政中央集权专制

程 柳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稳定性与朝代更迭的必然性
——以“焚书坑儒”事件为例

程 柳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秦朝为实现君主专制和王朝的大一统,在文化上实行了以“焚书坑儒”为代表的文化专制政策,从而开启了封建专制主义文化的先河。秦朝的文化专制政策巩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统治,并帮助实现了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然而,这种专制性的文化政策也为秦朝的统治增添了一些专制和暴力的色彩,成为秦朝最终暴政而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焚书坑儒”这种秦王朝的文化专制政策为契机,分析中国古代专制制度拥有长久生命力以及朝代更迭必然发生的原因,从而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

文史研究;君主专制;焚书坑儒;朝代更迭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与之相对应,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这两层关系之外,文化对于政治制度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相当一部分文献资料显示,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通过实行文化霸政来达到更高的集权程度。中国的封建君主既是政治领袖,也是精神领袖,是价值、意识、形态的源头,而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与意识形态恰恰是保障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千年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思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得与失的过程中,我不禁疑惑,为何纵然朝代更迭,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却一直流传下来,甚至对今天的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想通过分析秦朝的“焚书坑儒”运动来探究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稳定性与朝代更迭的必然性。

想从“焚书坑儒”运动入手,还是因为偶然听长沙简牍博物馆的讲解员讲起,这次事件焚毁的只是那些《诗》《书》、百家语和史书,医药、算卦、农业方面的书并没有焚毁,很多都流传了下来,我才惊觉,也许这场历史性事件并不像我之前所以为的那样是秦始皇单纯为了巩固专制制度而实行的暴政,其中应该有许多我不了解的缘由,这也使得我想一探其中的奥秘。

文献资料显示,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因为方士卢生、侯生等人迁怒于方士(也有资料显示是儒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此即为“坑儒”。其实“焚书”和“坑儒”是两回事,它们一前一后,背景各异,性质有别。可以这样说,“焚书坑儒”事件是秦始皇为实行愚民政策而做出的文化应对,反映了以秦始皇为代表的秦朝统治阶级轻视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

秦始皇进行的焚书坑儒,是在东西区域文化的价值系统的碰撞下文化政策转向的结果,也是始皇求仙受挫后偏激的个性心理因素所致,更是保障君主专制顺利实行的必然结果。不论是史学界亦或是其他学界都对此事件进行了众多的探讨和研究。从根本上说,“焚书坑儒”事件的思想理论根源就是法家文化。焚书”“坑儒”,并公示天下,标志着秦帝国文化专制政策的确立,它反映了了以等级、秩序、服从、功利等为价值目标的君主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这也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先河。

之所以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有历史必然性的,是因为在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行政体制、文化政策和经济领域等众多方面都进行了统一规范,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这有利地巩固了中央集权的严密性,促进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在当时的历史潮流下,有文人提出要效仿西周古制,实行分封制,这无疑挑战了始皇的权威,也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先焚书后坑儒,是秦始皇为消除“思想异端”和巩固统治的必然选择。虽然这不仅让始皇留下了“暴君”的称号,更为秦朝最后因暴政而灭亡留下了隐患,更阻碍了当时思想的自由发展,但这次事件仍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也为以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很多朝代也许在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的过程中埋下了暴政的隐患,并可能加速朝代的灭亡,但每个朝代的做法无疑都进一步加强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巩固了君主集权。因此,直到清末废除君主专制为止,君主专制的稳定性与朝代更迭的必然性是并行存在的。

由此可见,为了保障本朝代国家的大一统,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让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有效。尽管如此。为实行思想统一而进行的文化禁锢既有利于国家统一,也可能会加速朝代灭亡和导致朝代更迭,二者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这是因为,历史进程总是有它的必然性。以军功、秩序、服从以及文化禁锢政策来加强君主专制、实现王朝统一的秦朝,对于文化专制政策的强制和批判,必定会显出君主专制和文化专制的暴力和专政来

我认为,焚书坑儒并不只有消极影响,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很多学者也对该事件持不同观点。梁启超认为“坑儒”的对象,大都“如汉时文成五利之徒”,认为“始皇一坑,正可以扫涤恶氛,惩创民蠹,功逾于罪”。胡适认为虽然“焚书坑儒”的手段很残忍,但是肯定了李斯反对崇古思想、进行改革的精神。刘泽华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认为“焚书坑儒”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打击了复古的思潮,维护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田昌五、安作璋的《秦汉史》一书中认为“焚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以后各代都延续了这种文化政策,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刘泽华在其书《中国政治思想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中认为“焚书坑儒 ”是对文化的浩劫,是用暴力和行政手段来禁锢人们的思维,是对历史创造力的最野蛮的打击。何兆武等著作《中国思想发展史》中认为“焚书坑儒”摧毁了古代文化典籍,压制了“百家争鸣”的学术高潮,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没有统一思想,也没有巩固秦朝的统治。说明“文化思想领域中的问题不能用专制强暴手段来解决”。总之,“焚书坑儒”事件既有利于秦朝实现大一统,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这几乎是大部分学者达成的共识。

现今,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视角上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做出评判,这自有我们所依据的价值观和时代背景。但就整个历史长河来看,始皇无疑做出了最能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有利地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甚至对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千年也做出了一定贡献,在时代的背景下是必然的行为和选择。加速秦朝灭亡只是该事件带来的并发反应,并不能判断该行为是不恰当的。真理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真理也可能变成谬误,因此,我们要将“焚书坑儒”事件放到具体的秦朝环境中去分析,在当时的秦朝统治不够稳定的情况下,这种文化专制政策无疑能有效促进秦朝大一统和君主专制的更好实现,同时,该事件或该政策所带来的失民心以及残酷暴政则是引发秦朝灭亡的重要因素。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奉行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统治理念,与此同时,巩固中央集权必然会产生暴政和人为的专制,这就会加速失民心的旧朝代的灭亡,促进顺民意的新朝代的产生,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所以说,中国古代纵使有必然的朝代更迭,但君主专制制度仍旧稳定地延续了下来。

[1]晁福林.焚书坑儒原因再议[J].天津社会科学,1987(1).

[2]堵斌,高群.近代以来“焚书坑儒”研究综述[J].文学与文化研究,2009(1).

[3]张玉书,杨晓青.“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J].管子学刊,2001(3).

[4]李殿元.关于“焚书坑儒”研究的几个问题[J].文史杂志,2007 (6).

[5]李禹阶.秦始皇“焚书坑儒”新论[N].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 (6).

[6]陈生玺.秦始皇缘何焚书坑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23-132.

B222

A

程柳(1995-),女,山东莱芜人,南昌大学,本科生。

猜你喜欢

暴政中央集权专制
商纣王的暴政
归马放牛
三论秦始皇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资金“中央集权”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欧洲早期印刷业应对专制统治的方式与成功原因探析
制度的奠基,文明的发展
学会和孩子沟通 别让父爱变“专制”
批评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