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古咏史词时代精神之演变

2016-02-04金凤蕊

山西青年 2016年16期
关键词:咏史词话怀古

金凤蕊*

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怀古咏史词时代精神之演变

金凤蕊*

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咏史怀古词历经五代、北宋、南宋时期,呈现出了各自风格。它们因景抒怀,吟咏历史的兴衰成败,但是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政治局面、词人经历使得怀古咏史词中表达的现实情怀也不同。花间是个人命运的感伤,北宋是忧患意识的抒怀,南宋是英雄失意的悲诉,在历史长河中演变出了独特的精神风貌。

怀古咏史词;精神;词

怀古咏史诗在历朝历代都作为一种专门诗歌题材而为文人们所创作乃至吟咏。尤其在唐代达到鼎盛,它以一种独有的对于历史的感悟和人生的体悟成为诗人们争相创作的对象,也是唐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景观。在词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出现后,词人也需要用吊古伤今的形式来抒发兴亡变幻、盛衰枯荣之感,。于是,词中也出现了怀古咏史这样瞩目典范的题材。事实上,它在运用长短句那种情韵绵长的形式来咏史抒怀时,有一些独具匠心的风采之处。

一、花间词人——个人命运的感伤

唐五代两个词人创作中心,即西蜀词人群和南唐词人群。其中花间词人避居西蜀,他们大多目睹了唐王朝宦官争权、结党营私、藩镇割据、异族侵略的残酷事实,目睹了唐统治者腐朽无能乃至改朝换代,五代十国的分裂并立的局面。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随之失去了应有的光辉,历史上的动荡和篡乱每每在“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的智慧观照下,①被顺理成章地置换为现实社会的殊相,成为抚感时事、寄托遥深的载体。晚唐诗人们尚且可以在过往历史中找寻亡国的经验教训,迸发出唐王朝的最后一抹流光溢彩,可是花间词人们只能被动接受亡国的命运,凄凉地哀叹神伤,其中寄托着个人命运的无可奈何,悄怆幽邃的伤感无奈。

花间咏史怀古词的出现受到了唐代怀古咏史诗的影响,他们熔铸唐人诗情画意,营造唐诗朦胧情景、讽刺历朝历代兴衰荣枯故事,记录了不同时代下词人对当时事件的不同情感和心路历程。花间词人的吟咏抒怀集中在历史上兴亡变幻、沧桑巨变的史实上,他们在后人眼中处于一个被讽刺感慨的时代,而当时将前代凄艳衰飒的故事来写进词中,情韵缥缈间哀感凄怆。

如孙光宪的两曲《思越人》以“古台平,芳草远,馆娃宫外春深。翠黛空留千载恨,教人何处相寻”、“古渚莲枯,宫树老,长洲废苑萧条。想像玉人空处所,月明独上溪桥。”渲染悲剧的气氛词人借用西施之事来感怀伤情,用悲悯绝望的目光来俯瞰自己所处的时代,乱世乱离,生发出无奈惆怅、生不逢时的苦涩郁结之情。

二、北宋词人—忧患意识的抒怀

北宋中后期咏史怀古词开始蔚为大观。外忧内患的历史背景下词人们感怀乱离,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兴亡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宏大的特定时期文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环境。从而名篇迭出。

其中文人政客的咏史怀古作品以苏轼为代表,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其雄奇深厚、纵逸豪放的气概冠绝千古。他将山水之音与壮志未酬熔铸在一起,借古伤今,以三国的苍茫史实来呈现如烟往事、抒发功业未成的感慨。从而扩大了怀古咏史词的表现功能,并提高了其艺术品位。词中借周郎写出自己的人生失意,而结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转为将个人命运、历史变幻放到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中去考量,物我两忘,超然自得。这是经历一番痛苦思考。后的人生领悟,如黄苏所言:“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1]“人生如梦”并非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还有对于国事民生的体慰感触。

三、南宋词人—英雄失意的悲诉

南宋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民族危亡、志士扼腕,促使人们开始接受苏轼的词风,加强了用词来抒发时代感伤和民族情怀的功能。怀古咏史词在靖康之难后大量涌现,或是沉痛失地、或是立志收复、或是报国无门、或是感叹兴亡、或是借古伤今。朱敦儒、辛弃疾、史达祖、陈亮、张孝祥、李纲、戴复古等无不写下传世名篇。

南宋的怀古咏史词在特殊时期内呈现出新的风貌,沧桑巨变下展现文人英雄的情怀抱负、感怆伤怀。他们的创作常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相关史事联系,展现出以词记史的真实和沉郁。

隆兴元年,张浚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开府建康积极筹备北伐。张孝祥在张浚席上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有泪如倾。”一气如注,满是英雄自诩的气概和参与北伐的激情。如陈廷焯言:“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2]张孝祥的词作感慨昂扬,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收复失地而努力。灌注着强烈的情感和澎湃的豪情。

辛弃疾的咏史怀古词取得了南宋咏史怀古词的最高成就,誓要收复故土的愿望与南宋小朝廷苟安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对比。以建康为咏怀的地点,抒发收复神州无望的失落、激愤,赋予了南宋咏史怀古词辉煌沉郁的色彩。例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这些登临怀古之作无不显示出一个报国无门、伤今怀古的仁人志士的形象。纵观辛弃疾的咏史怀古词,其英雄失意的悲诉千载之中令人动容。

南宋时期的咏史怀古之作塑造了词人们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了激昂沉郁的情感。慷慨激昂的英雄从振奋到失落、从希望到哀然的心理过程,展现出英雄失意的悲诉。

怀古咏史词时代精神的依次演变,使人们追思古往今来一幕幕相似的兴亡变幻,时代背景不同,词人们表现出来的情感也不同,但是无不将天下兴亡、物是人非与个人的感慨悲歌联系在一起,赋予咏史怀古词浓郁幽邃的感伤悲剧色彩,千载之下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读之心中或感慨或惆怅或惊叹。

[注释]

①王国维《人问词话》“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之眼通古今而观之诗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

[1]黄苏.蓼园词评[M].唐圭璋.词话丛编:册四.北京:中华书局,1986:3077,1986:3077.

[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M].唐圭璋.词话丛编:册四.北京:中华书局,1986:3912.

金凤蕊(1989-),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I207.23A

1006-0049-(2016)16-0071-01

猜你喜欢

咏史词话怀古
增山词话
半梦庐词话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北陵公园咏史
中山城怀古
上都怀古
咏史抒怀
论左思《咏史》与陶渊明《咏贫士》之异同
新词话
词话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