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 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立足学生的后续发展

2016-02-04叶安妮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会计专业

叶安妮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1



新常态下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立足学生的后续发展

叶安妮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厦门361001

摘要:本文从当前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着目标多变、缺乏实践性、重复设置、未能凸显专业特色等问题,提出了从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创新课程等模块进行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后续发展

在“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打通从中职到研究生通道,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等新常态下,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升学的人数也逐年递增;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大财务时代的来临,云技术、信息化在财务工作的广泛应用,人才市场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于陈旧,不适应新常态的要求。所以当务之急是进一步优化当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满足学生或升学或就业等后续发展。

一、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的设定多变

1.注重就业的课程目标

为了实现职校向劳动力市场输送“无缝接”的应用型人才的功能,突出职校办学的职业特色,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过于重视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而不断压缩、淡化文化基础课程。

2.围绕国赛的课程目标

近几年的“普高有高考,职高有大赛”的指挥棒让中职校的课程设置跟着国赛变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围绕国赛使用的软件平台年年更新,浪费资源,耗费老师的时间和精力。

3.高考成为课程设置的“风向标”

随着中职生高考意愿的增强,同时也是招生宣传的需要,有些中职校的课程设置围绕着高考科目设置,硬是将中职教育设置成应试教育。但是以朝令夕改的高职招考政策为“风向标”的课程设置也常常不合时宜。

(二)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

会计专业因其行业的特殊性,开展实践教学的确难以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单位是自谋的,学生缺乏监管;实习单位往往把实习生当勤杂工、不履行传授实践工作的职责。在这种“会计实习就是走过场”大环境下,实习课程的设置毫无意义。

(三)会计专业课程交叉重复,文化及公共基础课程未能体现专业特色

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其中,会计的前提条件、一般原则,具体核算、会计报表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有涉及,而《基础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和实训课也有重复和交叉。文化基础课程及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未能结合财会专业的特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二、构想及对策

(一)文化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后续发展

1.根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会计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要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重视文化基础教育,重视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重人文、重过程,以培养学生态度为核心、能力为关键、知识为载体。”众所周知,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只有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及学习能力,才能实现培养目标。

2.根据学生就业及升学的目标合理设置会计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

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持证上岗,并要通过一系列的会计职称考试,才能在工作中得到认可、获得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工作日趋信息化、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行业知识,并具有快速领会并应用新制度的执业能力。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职校应通过文化课程的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为将来的考证和提供优质的会计服务奠定基石。

对于有升学需要的学生,在高一开设语、数、英课程,高二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文化课知识的补缺漏,高三年进行考前辅导,层层递进才能强化学生的文化基本知识,以便中职生能和普高生一样,在将来的高职院校顺利地深造,并能越走越远。

(二)专业课程设置应以考证科目、高考科目为主要核心课程并关注中高职课程衔接

为了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获得双证,增强就业竞争力,将考证的科目列为会计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并将考证辅导用书作为教学用书。

近年来升学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提到了在高职院校学的专业课程和在中职阶段是雷同的,甚至连使用的教材都一样。因此,本校的会计专业老师应主动和高职院校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进行有效的对接,中职校传授给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理论掌握“够用”这个度就行,以业务需要为准。而比较高深的理论由高职阶段来完成,避免重复,也更适应学情。

(三)文化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应彰显专业特色

文化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可以根据专业学科需要,大胆改革完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例如,对基础会计中共同费用的分配,成本会计中的计算等可以成为数学课的案例;会计报表可以成为计算机课上的制图案例……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可活跃课堂,吸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是要结合财会专业的特点,从初级会计人员到高级会计人员进行合理规划……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实用、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增设新课程,以迎合新常态的需要

随着中国企业经济环境发生的改变,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新的挑战,其市场观念、企业整体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会算、会管、会写”的要求,提出会计工作“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的新理念。会计信息化使企业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核算任务中解脱出来,促使会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及时地提供数据,还要求其准确地分析数据并作出科学的分析结论,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对软件所生成的数据的进一步加工、整理需要借助Excel来实现,而数据分析需要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的知识。因此,新增《Excel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管理会计》这两门学科具有时代意义。

职业教育新常态对中职校提出新的要求,为满足中职生多元化的后续发展,会计专业应在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创新课程等模块进行改革,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参考文献]

[1]乔刚,王芬.上海商贸职业教育集团专业教学方案汇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11).

[2]乔刚.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诠释,2015(10).

[3]乐彩珠.浅谈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与专业课的关系[J].人教网,2008(12).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211-01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会计专业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高职院校基于会计专业群改革实践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