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研究

2016-02-04吴红歌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传统文化创作

吴红歌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研究

吴红歌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艺术歌曲是将诗歌和音乐进行完美结合的产物,是在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最具内涵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歌曲作为我国声乐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将国外的歌曲进行融合创造之后,形成的一种独具我国特色的歌曲表现形式,将创作技巧与诗词相结合,对艺术歌曲的代表与独创,是艺术歌曲的经典代表,这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艺术歌曲;传统文化;创作

我国的艺术歌曲发展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歌曲的兴起和发展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见解和观点,这也促进了我国的歌曲艺术的发展。艺术歌曲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较,有志者很显著的特点,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强烈的艺术表现形式,相对而言,歌曲演唱的难度也就更大。如果演唱者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一个最佳的演唱方案,进行艺术歌曲的设计和创新,才能不断进步。

一、咬字、吐字方面的特点

(1)遵循传统声乐艺术的语言规律。要想唱好我国的艺术歌曲,就要对传统的声乐艺术进行学习和借鉴。唱歌时进行清晰的咬字和吐字可以使歌曲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准确的对情感进行表达。由于汉语是单音节文字,由声母和韵母组合而成,在声乐理论上就是要把字分为头、腹、尾三音,字的声调分成“阴、阳、上、去”四声。咬字就是咬声母,吐字就是吐韵母,咬字时要快而有力,口齿清晰,嘴型可以张大一些;吐字时,要长而稳,保持口型不变,引发共鸣;最后是归韵收声,要将字尾收清。做这些时,要有良好的气息作为支撑,下巴不能过分用力,要尽量放松。(2)注重对特殊字音进行行腔处理。艺术歌曲进行演唱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字音的发声,汉语中很多助词和叹词,在诗词歌赋中往往会有很多这种字,包括一些轻音字、虚音字、儿化音字等。对于轻音字,进行字与字的连读时,在歌唱中要时短时轻,加强情感意境;对于虚音字,主要是为了表达感情和意义,使用舌头进行发音时要灵活反映,朗读准确,如《春思曲>中的字“衾”应该读“qin”,“钿”应该读“dian”,“囤”通“个”,读“ge”。(3)借鉴古诗词的吟诵手法。古诗词的吟诵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歌唱形式,在歌唱时要注意词句的拍、对仗、音节和句的停顿等结构,要注重把握文字的节奏感,随着语气的抑扬顿挫,可以体会歌曲的不同意境,我们可以从中进行一些借鉴,既对传统唱法进行继承,又能丰富现代的艺术歌曲演唱。现代艺术歌曲的演唱,要通过气息的运动进行页数延长,将作者的情绪淋漓尽致的展现,可以将歌唱的美感充分发挥,发挥艺术歌曲的魅力。

二、音色、音量方面的特点

(1)把握音色变化。艺术歌曲中不同的音色变化可以对不同的人物特点、不同的感情以及情绪进行表达,音色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对鸣腔的不同运用方法以及共鸣管道的不同粗细及长短而形成的,共鸣管道长,气息的流动距离就会长,声音位置就会显得靠后,音色听起来较为厚重,表现出来的是哀婉、悲伤、深沉和离别的情感;共鸣管道短,气息流动距离就短,声音位置就会比较靠前,音色单薄,表现出来的就是兴奋、欢快和激动的情感.如《思乡)这首歌中,歌曲旋律在“凭栏无语”的“栏”字上转了一个弯,就显得圆滑而又柔美,在“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这句时,声音逐渐拉宽,显得生动而有力,“问落花”这一句则直接把歌曲推向高潮。全曲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音色不能太过明亮,要根据歌者内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演唱。艺术歌曲对于声音的音色要求很高,如果唱得不够开放或者不够内敛,都会使作品失去应有的色彩。(2)要控制音量大小。艺术歌曲对于音量的要求是要严格控制,音量的强弱、强调及淡化都会影响歌曲的表现能力,是作者通过歌曲表达情感的渠道,声音强会使人振奋,声音弱会让人愿意倾诉,音量的变化也是感情变化的直接体现。如《花非花>这首歌曲中,“来如春梦不多时”中的“多”字,从旋律上看是最高音,这时就要根据整首歌曲的意境,控制它的音量,将字进行弱唱带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受。因此,对于艺术歌曲的演唱,要善于控制音量的大小,这样才能体现歌曲的艺术之美。

三、呼吸与气息方面的特点

在演唱艺术歌曲时,不能随意进行气息的转换,这样会破坏歌曲的完整性和艺术性,歌曲的咬字和吐字,音色以及音量都需要用正确的气息进行协调,换气要从容,表达感情要连贯,对于换气点的把握要根据歌曲的意境、作者的情绪进行。如,《春思曲》这首歌的演唱,就需要很好的呼吸和气息来支持,需要很娴熟的演唱技巧,此外,根据感情的需要,在句子之间的某些地方也是需要有气息转换的。在《花非花》这首歌中,“去似朝云”后面的最后一句组要进行换气来表达作者的忧伤;《思乡》这首歌的最后一句,“我愿与他”处换一口气,然后再唱“同去”,也带给听众一种回味悠长的感受。在进行艺术歌曲的演唱时,需要中西结合,古今通用,对传统文化进行继和创新,不断对艺术歌曲进行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艺术歌曲的研究也逐渐开始借助于科学技术和设备,解决相应的歌曲方面的问题以及疑问,不断推广科技在歌曲中的应用,为歌曲的推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更加广阔的平台。在学生的歌曲培养和教学过程中,重视对中国的艺术歌曲的作品教学,不断探索艺术歌曲演唱的特点和规律,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因此,演唱教学应该尊重我国国情,不断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歌曲,才能使歌曲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瑜.艺术歌曲教学初探[J].音乐艺术,2014(1).

[2]王必主.论艺术歌曲的特点[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2).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149-01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传统文化创作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一墙之隔》创作谈
艺术歌曲流行唱法对艺术歌曲发展的影响
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创作随笔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