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保持党的纯洁性

2016-02-04陈云超李咏民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陈云超 李咏民

新疆库尔勒市委党校,新疆 库尔勒 841000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保持党的纯洁性

陈云超李咏民

新疆库尔勒市委党校,新疆库尔勒841000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现代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培训全体党员,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政治灵魂的现代文化方向。中共党员作为新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通过现代文化建设,尽快培育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党的纯洁性,通过党员去影响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现代文化;理论学习党的纯洁性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牵动着时代脉搏。中国历史上的秦朝能一匡天下,汉唐雄风盖世,其原因在于拥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化。回溯世界近代史,正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人类才开始告别愚昧和专制,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才有了当今西方国家的发达。中共党员作为新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掌握最新时代文化理论武器,对于改造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党员去影响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形势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保持党的纯洁性使我们事业能否胜利的关键因素。

一、新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

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大考验”,面临着“四种风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方法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总结1949年党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保持纯洁性方面的经验,必须从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相统一的高度把握党建的总体要求,思想上纯洁和政治上纯洁尤为重要。

党内确实存在一些腐败分子和不先进的分子,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不纯洁、不健康的东西。但是中国共产党的绝大多数成员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怎样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呢?

马克思主义一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同时,社会意识、社会精神生活,对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也起着一定的反作用。先进的思想,一旦被群众所接受,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统一思想,才能统一行动。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保持党的纯洁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一思想,指导行动,又好又快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其他方面的科学知识、文化知识、管理知识等也要认真学习,全面提高。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所学基本理论联系工作实际,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真实情况,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矛盾,把人民大众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一以贯之地贯彻执行,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建设文化强国与保持党的纯洁性存在重要联系。

党的十八大已经把保持党的纯洁性纳入到党的建设高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中通盘考虑一个因素,足见对党员队伍在纯洁性、团结、有战斗力等方面总体上提高了要求,“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现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融入同步协调可持续发的理念到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文化建设,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取得新的胜利的前提和基础。

二、在创建活动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文化理论着手,普遍宣传文化的功能,突出文化及文化建设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意义,即文化化人,化风气,促进人向更高级的文明迈进,人脑中的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没有核心价值观,人就会魂无定所,行无所依。培育和弘扬这种观就是在人心里搞建设,入脑的问题,解决人脑中的观的问题。“观”是什么?对事物的看法,分为心观和眼观。用什么来引导“观”呢?文化。有人了有文化,反过来,有文化的知识和经验还要作用于人,对人产生效果,让多数人受其用,就要进行文化建设了,持续不断地建设下去,化解人脑中的“旧观”,滋生“新观”。化“杂乱不一为统一有序”的核心价值观,化人为现代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少数民族地区的需要更甚。当今中国西部要进步,要同步小康,不解决精神文明问题,经济即使搞得再成功,也会在另一方面变质。

通过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有效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近代西方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美国始终把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作为其主导文化,并用来强化美国国民的自尊自豪感、开拓进取精神、实用主义、平等民主自由等,他们称之为“美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的内核,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改革创新的动力,需要培养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体公民文明素质,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持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开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让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一种文化的吸引力,最强的磁场就在于它的核心价值观。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展示,这种精神力量既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整体战略的核心理念和价值目标的设定中,也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具体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的体系框架中,更体现个人日常生活的践履中,它内在地支配着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需要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使之成为典范,并将这种影响潜移默化的人们的内心深处。这种价值观越深入人心,团结奋斗的目标指向就越清晰、创新创造的活力就越巨大、崇德向善的自我修养就越自觉,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主旋律也就越强劲。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主流如果说是军事竞赛,那么,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主流可以认为是经济竞争,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则可能是文化的竞赛。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党员干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引领全体公民,包括工人、农民、士兵、学生,都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并充分发挥其对多样化价值观念的主导性、引领性作用。

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保持党的纯洁性

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全体党员和人民,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塑造自己的灵魂,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文化认同,形成精神力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就来自对马克思主义长期地、持续地、系统地学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头脑、指导新的实践,始终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点。历史经验表明,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推动我们的事业大进步大发展。

共产党员只有坚定不移地信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精髓,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结构,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其他学科和社会思潮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观是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髓、特征、结构、作用,发展阶段、发展规律和历史命运,以及它与其他科学和各种意识形态形式的关系等的根本看法或根本观点。信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道路,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依靠信仰的力量维持未党的事业拼搏的激情。特别是加大对青年工人、青年农民党员党性的锻炼,适度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加强对党员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保证党员队伍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前提、重要基础,没有纯洁性也就无所谓先进性。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执政党如果失去了纯洁性,就将很难保持其先进性,如果没有了先进性那么也会失去战斗力,那么走向衰败也是必然现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把保持党的纯洁性同永葆党的先进性统一起来,紧紧抓住这条“生命线”永葆党的本色,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著.《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85.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120-0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论金岳霖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理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