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维度视角解读《安娜与国王》

2016-02-04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从文化维度视角解读《安娜与国王》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摘要:作为探寻文化差异的重量级跨文化理论,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我们解读文化间的碰撞冲突提供了理论基础。《安娜与国王》是一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经典电影,在电影中,文化差异和冲突比比皆是。本文从阐述文化维度理论入手,从五个文化维度对《安娜与国王》情节进行系统的分析,希望通过具体情节分析跨文化理论,进而呼吁人们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减少无意识的文化冲突,进而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安娜与国王》

一、综述

随着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愈加频繁。在进行跨文化交流中,文化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荷兰国际文化合作研究所所长吉尔特·霍夫斯塔德于1980年在他的学术专著Culture Consequences 提出了文化维度理论。这个理论已经逐步发展为颇具影响力的跨文化理论。这部书的出版也奠定了他作为文化比较研究创始人的地位

文化维度理论起初是调查研究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IBM在全球40多个国家中近万名员工进行了文化价值观调查,得到了大量数据。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之上,霍夫斯泰德撰写了重要著作Culture Consequences。根据分析和研究,霍认为文化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而不是一种个体特征。他把文化差异总结概括为五个维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社会-女性社会、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和长期导向-短期导向。

二、《安娜与国王》简介

《安娜与国王》是根据事实改编而成的爱情文艺电影,它讲述了19世纪中期一位寡居的英国女教师安娜受聘到暹罗皇宫做家庭教师,随后与国王发生的旷世之恋。电影以安娜与国王的感情发展为主线,表达了东西文化相互摩擦碰撞的主题。安娜与国王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然而在其文化冲突的过程中,两人相互理解,逐渐接受了彼此间的文化差异,产生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恋情。

三、文化维度视角下的《安娜与国王》

《安娜与国王》作为研究跨文化的经典电影,在许多情节上都反映了经典跨文化理论,如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维度理论、爱德华·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卡拉克洪与斯乔贝克的价值取向理论等。本文旨在通过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视角分析历史爱情片《安娜与国王》。

(一)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视角下的《安娜与国王》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界定,“个人主义”社会指的是人与人之间松散联系的社会结构,这个社会中的人们崇尚个人价值,重视个人需要,追求个人自由,着重照顾自己及其核心家庭。相反,“集体主义”社会是一种紧密联系的社会,人们自出生起就融入到这个庞大而联系紧密的群体中。在这个群体中,人们通过表现个体对群体的绝对忠诚来得到来自群体内部的保护和照顾。在集体社会中,个人作为不可分割的一份子,要服从于社会。

霍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计算出了各国家在每个维度上的得分,这个得分代表了各国家在每一个文化维度的表现指数。数据显示,泰国的个人主义指数是20,而英国的则高达89。暹罗文明历史悠久,是以种植稻米为生的大河文明,人们集体观念强烈。而英国在发展过程中封建势力薄弱,自由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

在电影中安娜向国王提出自己搬出皇宫的要求得到了国王的否定,生气的说“我不得不恭敬的提醒您,我不是您的仆人,而是您的客人。”安娜来自英格兰文明,注重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当时泰国是君主专制国家,所有人都是国王的臣子,包括安娜。国家中任何人都要服从集体。在安娜第一堂课上,当暹罗王子说道暹罗国王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时,安娜的儿子路易不以为然,说在他们家可不是这个样子。此时,王子和安娜的儿子思考的出发点是截然不同的。在王子眼中,整个国家是一个群体,而路易则把他与父母所组成的核心家庭看作一个群体,进而两个孩子发生了口角。

(二)权力距离视角下的《安娜与国王》

权力距离回答了“怎样对待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个问题。该名词来源于荷兰社会心理学家米尔德的研究,用来指上下级之间的感情距离。在权力距离大的国家中社会等级鲜明,组织管理结构呈金字塔状。下级对上级有很强的依懒性,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下级听从并服从上级。而在权利距离小的国家中,社会等级差异小,组织管理机构呈扁平状。下级对上级的依赖性小。

霍的权力距离指数表明,大多数亚洲、非洲、拉丁语和阿拉伯语国家和地区为高权力距离国家,而德语系国家和地区,美国,英国等国家权力距离指数较低。

泰国有着悠久的封建历史文化,虽然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的等级观念依旧根深蒂固。而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英国则没有长时间的封建社会统治,人们更加追求平等自由。

在影片中,安娜和泰国臣民在礼仪上的态度相差甚远。在泰国,人们把国王当作神一样信奉,任何人不允许直视国王,并以下跪表示尊敬。而安娜则坚持使用英国的屈膝礼表示敬意。当安娜提出打算遵循英国的习惯,搬到皇宫外住的时候,国王回答:“我喜欢你住在宫里。”并严厉地说道:“你不能讨价还价,这是命令!”这表明在高权力距离的泰国,社会等级森严,普通百姓严格服从皇权的命令。当王子拿着国王的肖像和泰国地图歌颂国王时,路易与王子发生冲突并恼怒的说王子有的不是父亲,而是一张地图。封建时期的泰国,作为一个极端的高权力距离国家,社会等级高于亲情关系。

(三)阳刚气质-阴柔气质视角下的《安娜与国王》

阳刚气质和阴柔气质是指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人们对两性社会角色的认识。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构造和社会分工不同,他们的性格和社会角色也有所差异。人们通常认为男性更强硬、富有竞争力而女性更温柔感性。在“阳刚型”倾向的社会中,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有明显差异,而在“阴柔型”倾向的社会中,两性的社会角色界限模糊。“阳刚型”社会对女性地社会角色持保守态度,而在“阴柔型”社会中,人们对鼓励两性社会角色的重叠。

在阳刚气质的社会和“阴柔型”社会中,两性的地位高低关系存在明显差异。在安娜与首相初次见面时,她对首相称她为“先生”感到迷惑不解,于是翻译解释道“我国女人在首相面前是不能站着的”。“阳刚型”社会和“阴柔型”社会的差别也反映在夫妻地位中。与英格兰文明相比,古暹罗文明更趋向阳刚化。暹罗国王有23个妻子,42个妾,58个孩子。丈夫和妻子地位的严重不平等使奉行一夫一妻制的安娜大为惊讶。

霍认为:“阳刚气质的国家往往对待两性持不同标准:男性是主体,女性是受体。”路易在安娜课堂上与泰国王子发生了口角,向安娜道歉。而王子傲慢得说“在泰国,男人从不向女人道歉。”国王与茶商之女塔恬大婚,在洞房花烛之夜,塔恬双手合闭,向泰国国王磕头行礼。这不仅是对皇帝的尊敬,也是对男性的遵从。

(四)不确定性规避视角下的《安娜与国王》

霍把不确定性规避定义为:“某种文化中的成员在面对不确定的或未知的情时感到威胁的程度。”在不确定性规避指数高的国家中,人们的危机感高于安全感,并乐于探寻未知领域,而不确定性规避指数低的国家则完全相反。

在安娜和首相去觐见国王的路途中,安娜对首相假装不会说英语的做法感到好奇,首相说道“做人还是谨慎些好……不要期待太多”。在不确定规避指数高的泰国,即使是首相也对未来充满危机意识。对生活抱有紧迫感。人们也更容易依赖于具体的指令。

(五)长期导向-短期导向视角下的《安娜与国王》

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来划分文化差异的。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体现着了一个社会或文化群体对当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的价值观。由于此项数据结果是结合儒家文化而产生的,所以参照39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导向指数,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度等绝大多数亚洲国家的指数明显高于以英国、美国等为首的欧洲国家。

在电影中,安娜和国王发生了基于文化差异的意见分歧。这时国王感叹道:“有些事情在暹罗都急不来,纵然着急的是国王也不行。”由此可见,以长期导向为主导的古暹罗重视并鼓励人们关注过去和当前的传统而不是去追求未来回报。

四、结语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不同文化的差异进行提炼和概括。该理论为我们理解不同文化,应对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促进文化交流提供了理论基础。《安娜与国王》作为一部关注文化差异的影片,不仅直观地向观众直观呈现了中西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同时也传达了理解异文化的必要性。通过描述安娜在暹罗经历的各种文化碰撞,为我们理解学习文化维度理论提供了生动案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密切的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我们要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文化理解和包容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投身于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这也是电影《安娜与国王》的永恒魅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冯乃祥.霍夫斯泰德及其文化维度简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

[2]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文化与组织:心里软件的力量(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尚艳辉.从霍夫斯泰德价值维度看中美家庭关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9).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075-02

作者简介:刘颖*刘颖(1990-),女,山东济宁人,中国传媒大学在读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