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行说”视角解读贵州肇兴建筑装饰思维

2016-02-04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思维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从“五行说”视角解读贵州肇兴建筑装饰思维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贵州肇兴侗寨从乡村选址、构筑选点、乡村结构、建筑构造、营造取材、环境气氛等建设大多基于五行风水的观点及“天人合一”的观念,蕴含着世代居民的智慧。肇兴侗寨讲究与自然、文化相融,它传达着侗族人民的民族信仰与精神文化,并且体现着丰富的艺术价值。本文从“五行说”中的金、木、水、火、土五材与肇兴建筑装饰思维逐一对应,从艺术人类学、艺术设计学的视角对侗族建筑的装饰艺术进行不同视角的研究和探讨,发掘出贵州专属的“侗族味道”。

关键词:贵州肇兴;装饰艺术;五行说;设计思维

一、肇兴装饰与五行说的内在渊源

肇兴侗族善依山傍水而居,有着水稻文化,干栏建筑、图腾崇拜等民族文化,在迁徙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的语言、宗教信仰及风土人情和璀璨独特的侗族建筑文化。鼓楼、花桥、戏楼、吊脚楼错落有致,被称为“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肇兴建筑群,为侗族的旅游观光提供了资源,还向世界展现了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肇兴村寨古朴雅致,历史源远流长。肇兴建筑装饰造型各异,技艺高超,精巧美观。一方面展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传达其民族独有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据有关史书文献记载和民间口传历史以及考古学、人类学的考察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侗族源于我国南方古百越民族中的骆越一支,是秦汉时期的骆越和魏晋时期僚族的后裔①。《淮南子》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向岭南进兵,并设置象郡,部分越人被迫转入山区,但仍沿袭古百越民族渔猎为生的传统。在经过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后,骆越在魏晋时期逐步演化为僚、俚、乌浒等,而侗族又由僚发展而来。②在《隋书·南蛮传》可以发现僚的居住地为骆越分布区,但是到了三国时期,僚人的分布区开始发生变化,北僚部分进入巴蜀之后,逐渐汉化;僚族在迁徙发展过程中,不断分化逐渐在今天的贵州、湖南、广西三省的交界地带定居。贵州侗族有些年长的长辈说他们的祖先有一些来自江西吉安府。明朝的时候,皇权为了实现集中统治,对侗族地区输送一大批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汉人。这些汉人长期驻扎在此,与侗族开始交流。长期的侗汉互动,促进了两民族间的通婚,彼此的文化开始融合,所以我们会在建筑装饰上看到汉族建筑装饰思想的影子。这就出现了部分汉人变成侗人,侗文化融合了汉文化。五行说,来自中国汉族,却也在侗族建寨,建筑装饰有着明显体现。由上述侗族起源与发展,发现汉族与侗族的文化有着密切交集,也就不难理解侗族建筑装饰上所体现出的五行学说的设计思维。

在侗族,进行建寨起宅选址的时候,师傅们非常注重风水五行。如整个侗寨背面依靠着连绵大山,前面小溪流淌,溪水贯穿在整个村寨中,环境强调依山傍水,这种建寨格局和汉族宗教选址有着相似之处,都秉承着“靠山”优势的风水学。侗族对龙凤崇拜,认为每一处的地理位置都有风水和龙脉。他们凭借社会经验会对水土进行测量。利用测量水土的重量来决定风水的优劣。哪里水土密集,质量重,就在哪里安家,这也体现出中国汉族“五行说”中“水、土”的精髓,侗族人通常以修桥、栽树、立亭、改道等方法完善村寨风水,弥补其不足之处。从古到今,侗族与汉族之间存在多方面交流,多少会都会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所以在侗族建筑,我们可以很多容易发现他们建筑也讲究“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四方观念,也迷信“后靠卧龙山,有人在朝上”等思想③。肇兴人视鼓楼为图腾,它是侗族人团结友爱的象征。鼓楼在设计上重檐叠加,泥塑活泼、色彩简洁。花桥横卧、彩绘绚丽,吊脚楼分布密集,鳞次栉比,色彩采用原木的暖色调,贴近自然,这种装饰风格体现出南部侗族地区建筑的基本特色。尽管肇兴建筑的造物工艺设计都是由工匠艺人具体完成,但工匠艺人的个体设计思维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肇兴的建筑理念主要是是工匠凭借经验直接参与造物设计,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诀窍、技能,直到熟能生巧!肇兴建筑装饰的设计思维是当时工匠艺人在不断的造物设计实践中相互口述传承、内化、沉淀形成的。工匠师傅的个人直觉思维决定着造物设计活动的运行,这种思维方式活跃,不具有普遍稳定的特性。社会经验影响他们设计思维、设计能力的形成。工匠们的“言传身教”传达了“悟“大于“记录”,继承者们在造物设计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模仿、掌握其方法,再通过自己的领悟能力来把把握规律。我们不得不感慨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他们把毕生的设计思维都赋予在这些宏伟独特的建筑之中,一座座建筑就是做好的设计语言,就是对他们工艺的完美肯定,也是我们研究和探寻装饰设计思维方式的重要线索和必经之路。从设计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肇兴建筑装饰的一个整体概况,同时我们在研究侗族风格的同时,需要的不仅仅是“侗族符号”,而是“侗族味道”。

二、“五行说”装饰思维分析

在中国古代思想上,五行说④是由五方说、五材说⑤肇始,尔后逐步吸收了六气五行说、五官说以及三辰五行说等相关内容、加以融会贯通,推而广之囊括各种事物,并用于社会人事历史,构建出基本框架。金木水火土本称“五材”。“材”即材料,“行”指走路,引申为从事某种活动,“五行”即对五材的使用。诚如《尚书大传·周传》所讲:“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养分,资生之条件,为人所用。金木水火土是与人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五类事物,今天呈现再完美眼前的,是古代使用金木水火土“五材”满足其特定需求的结果,即“物”;从五行入手研究肇兴侗族建筑装饰设计,不只是简简单单地按照材料的差异归类整理,而是着眼于古人如何使用各种材料以谋“人”事,通过寻找隐藏在物后面的人群需求、地理坏境、文化背景等“事”,进一步解释侗族的建筑装饰艺术⑥。以典型的侗族建筑为线索,搜索隐藏在物之后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背景,多视角地探讨工匠艺人造物行为中的装饰设计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鉴于五行说体系庞大,内容繁杂,本章节仅以五行说的本意即五材说的角度理解肇兴建筑装饰的艺术思维。

肇兴建筑不论在整个村寨的构造上还是单个建筑的装饰小品都有着五行之说,如整个村寨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呈船形状分布,以鼓楼塔身的高低和塔顶的样式来展现船头和船尾、以及船舱。水柔和有力,是侗族的生命之源,令人敬畏。村落呈船形的布局象征着侗族人不怕险阻,勇于乘风破浪。同时船是木材质,木生火,水又克火,相生相克,使侗寨建筑的变的更耐人寻味。五行说不仅体现在整体布局设计上,还集中在各个单体建筑的装饰部件上,同样建筑中的色彩也是与五行说有着密切关系。建筑用色多是来自五行之说,五行与色彩、方位象征等的关系十分系统化,从五行入手不论研究中国传统设计或者侗族的木建筑设计,重点不是研究材料的属性,而是着眼于人们如何使用这“五材”的特性。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生”就是帮助、有益于的意思,“克”则表达两事物之间的某种属性制约的关系、古人把五行的相生相克推演到各种事物而构成五行体系,用于解释万物的变化成毁。⑦如:五味循环相生,五音⑧依次演变等。肇兴侗寨的自然环境和建筑构成的装饰都体现着“金、木、水、火、土”的思想。

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也会用来解释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这五种属性不同的物质,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在自然界,万物生存的相互内在连接都离不开对立统一原则,这也统统归属于五行说范畴。天上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星给五行赋予了另一层神秘色彩,比如古代盛行的占星术,就是由此衍生而来。而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甚至可以延生比喻人的的德行就是“仁、义、礼、智、信”⑨我们也可以理解侗寨“高、格、登、府、派”五斗最在在民间演艺成为“仁、义、礼、智、信”五个“团”。这也体现出五行和鼓楼的命名也有着相关的联系。

(一)装饰中的五行之金

五行中木、水、火、土虽是自然界固有,人却要经常使用它们,作为材料的“金”的出现就已经身和人为紧紧联系在一起了,“金”无疑使最具有“人为”的特征。在肇兴民居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居民门上装饰金属构件铜门环,木建筑具有易燃危险,装饰铜门环,一来金属耐磨,二来有着主人对房屋防火寄托着美好意愿。这样的装饰就是用五行说来体现事物之间的辅助衍化关系和抗衡制约关系。

(二)装饰中的五行之木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⑩”木,有生长发育之性。肇兴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原材料,整个建筑群弥漫在自然的灵气中,似仙境一般。侗族建筑选择依山傍水,森林资源密集,侗族人民可以取林木之利,作为薪火,用于生活所需。建筑上很多装饰选择木雕、又如鼓楼的造型上建造有着一棵树的外形意向。可以说,这种木建筑已经牺牲自身原有价值的方式来成全了另一种所谓永恒的价值。

(三)装饰中的五行之水

侗族是百越族的后裔,他们的生活和水有着密切关系,水不仅仅是生命的源泉,更是对自己祖先的一种记忆,水源远流长,延续着侗族人民的精神信仰。这就是为什么,肇兴侗寨在建筑选址上总是会首先考虑逐水而居的原因。侗族有着深厚的水文化,在建筑装上也寄托着他们对水的喜爱之情。五行中水的概念在建筑装饰上应用较广,也是主要源于村寨建筑的取材为杉木,有易燃的危险,为了达到自然界平衡、稳定的状态,使得整个建筑环境中存在相生相克,达到和谐统一。如:侗族鼓楼最常见的楼檐角端的鳌鱼,一般还有悬鱼、鱼鼓等都是受当时防火知识的局限和五行说的影响,以属“水”的形象与纹饰来体现前科学状态下的防火思想,体现出五行中水克火的精髓观念。

(四)五行中的火与土

在肇兴侗族他们许多装饰都和火有关的纹样,比如鼓的装饰纹样。每家居民家都有火塘,尤其是在每座鼓楼地面最中央的地方设立火塘,方便族人参加各种习俗活动。火在侗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火生土,即使燃烧殆尽,却是新的生命开始,火的存在使得整个建筑环境动息有节,形成了对立统一的和谐整体。五行之土体现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肥沃的土地,是种植水稻的好地方。村寨处处是缓坡、梯田,这些既可以丰富村寨资源,又可以装点村寨,美不胜收。水可以浇灌荒地,造田耕种,也可以开渠筑坝、抵御洪灾。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肇兴的这片土地在选址上就体现着侗寨的文化价值,当然在建筑的各种装饰上也有很多绘画题材,通过掌墨师傅的笔墨来展现肇兴大地的风土人情。

五行说之间的关系解释了装饰艺术的思维,可以是我们更好的读懂侗族工艺师傅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来协调各物质的内在联系。使存在各种矛盾的装饰要素向统一和谐的装饰思维转变。肇兴的建筑同样有着和古典园林一样的营造特征,善于秉承“因地制宜,因材制宜”的自然原则。侗族的工匠艺人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将材质、工艺、环境于一体,创作出一座座因势利导的侗族建筑,令人惊赞不已!

[注释]

①吴军.活水之源[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1:24-25.

②吴军.活水之源[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1:25.

③杨圣敏主编,丁宏副主编.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337.

④关于五行说的起源分析.卢嘉锡总主编,席泽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1-103.

⑤五材说出自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传二七·六》:“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

⑥胡飞.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6-19.

⑦胡飞.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6-19.

⑧古代汉族音律,五声音阶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

⑨百度百科:五行说http://baike.so.com/doc/6625787-6839586.html.

⑩意为金木水火土,木是能够谈论种植的,太阳光使它生长活跃,出自《白虎通义》.

[参考文献]

[1]胡飞.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吴军.活水之源—侗族传统技术传承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066-02

作者简介:朱建花*朱建花,山西朔州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间美术。

猜你喜欢

装饰艺术设计思维
中国古代陶瓷装饰艺术探析
产品设计中的意境美
长袍后面的辉煌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浅谈建筑材料的装饰艺术及运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浅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设计艺术理念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装饰艺术”运动中建筑设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