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听觉启蒙的有效影响

2016-02-04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北方音乐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张 玲(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听觉启蒙的有效影响

张 玲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现阶段,学龄前儿童各种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盛行,当然也有很多的音乐教育家也在研究如何将音乐实践活动最终落脚于教育的真正目的,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那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音乐技能技巧与听觉的融会贯通,有效的对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它是在遵循音乐的特殊性中,发挥音乐活动的普遍性意义。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听觉;有效影响

本文获得西安美术学院201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XK108。

音乐诞生常有“劳动起源”“游戏起源”“情感起源”等不同说法,但无论哪种,音乐总是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体验、美的创造,甚至很多有成就的思想家、发明家将早期音乐教育视为成功的必要条件,即良好的音乐启蒙将伴随人一生,发挥着正能量的积极意义,其认可了音乐原本是趋向美的运动,是为追求人类更加丰富、美好、多姿多彩的运动;那么,这应该是每一个学习音乐的儿童最终都要感知到的,自然也离不开音乐教育者的正确启蒙引导:例如20世纪比较流行的奥尔夫音乐原本性教学体系、柯达伊教学思想、铃木镇一教学理念等等综合的音乐学习形式迅速在我国传播与发展并引起良好的反响,这远比传统的音乐教授练习要更贴近音乐与儿童之间的距离,但也不乏流于形式的行为。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艺术,任何的音乐过程自然要依赖听觉完成欣赏表演体验创造等环节;同时又具有教育属性,既要通过音乐进行教育,也要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最终达到学习音乐教育的根本性质:是面向所有人滋养心灵、陶冶性情的综合素质教育;那么就必须将音乐的创造性、非语义性、表情性、传情性、时空性等特点在音乐的体验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植入,直至每一位受音乐熏陶的儿童都能感受其音乐的审美特性,从而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启蒙教育形式,既得遵循儿童音乐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又得明确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常说音乐美,更多的是倾向于音乐的声音美,再延伸到音乐美的形式、美的内容、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影响,更多的是在自我感受体验中落脚于教育,直至具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文明习惯、道德情操、个性发展等,从而达到个人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也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方针中所要求的:“从技能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那么我们学习音乐,不仅是要学习其技能技巧、理论常识、表演表现,而是要做到真正的喜欢、关注、接纳、深入,拓展,与工作生活相联系,直至终身学习音乐的志趣,当然,这一切最终还是要归于音乐教育者良好听觉启蒙引导的前提。

我们常说:良好的习惯将受益无穷,那么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从小做起,各种资料显示:学龄前儿童无论在模仿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形象思维等能力方面都是有天赋的,例如:曾经给一个五岁孩子播放苏联音乐《伏尔加船夫曲》,让其听音乐画画,孩子画了船、水、还听出音乐中有种凝聚力,可见孩子的音乐想象力之丰富,不分年龄大小,只别于掌握音乐的约定性,即对音乐理解越深,听得越多、越能“听懂”音乐;另有播放《拍手唱歌笑呵呵》的儿童歌曲,其音乐旋律欢快活泼,孩子不由的玩起了儿时拍手掌的游戏,戏法多样,陶醉其中;可见,爱乐是人类的本能,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要将儿童的这种本能发散、引导,赋予这些本能天赋以正确的启蒙、更多的精彩、极多的意义,自然也就给予儿童继续学习音乐以极大的动力;我们说任何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无论是音乐形象、音乐情感、音乐结构、音乐内容、音乐想象、音乐体验等都是在听觉中获得,可是往往我们在引导部分学生聆听音乐后的结果却是不尽人意,大多是听不懂,或是感受不明确,更多的是无效的听,我们将其这种行为视为音乐听觉启蒙引导的差异性;另有很多琴童在表演时更多的是关注乐曲的整体连贯性、技能技巧,问其心理活动总说紧张的什么都忘了,更别说与作曲家的情感交融、与乐曲的和谐表现统一;这实际上也是教师在引导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长期忽略了音乐的听觉特点。

例如:曾在一个具有不等音乐学习时间的班级中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一首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为例,以击节者和听猜者的游戏方式入手,选择一名同学做击节者、其他同学为听猜者;起初,所有听猜者同学全神贯注的注意着击节者的一举一动,可见孩子都很渴望自我的肯定,可是后来更多的是脸上表情茫然、不知所措,直至告诉歌名后才觉得恍然大悟;但是同样有的歌曲就能很快得出答案,甚至和击节者一起敲敲打打、哼唱旋律,当然脸上也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可见,音乐的学习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需要将音乐本体和内在主体达到和谐统一的运动,这是每一位儿童音乐学习者面临的问题、是当前很多音乐学习者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众多音乐家乃至教育家以及音乐教育者急切要关注的问题;同样,音乐更是运动觉的艺术,其声音刺激于人的感官,蔓延至大脑神经系统,改变了人的心跳、呼吸频率、引起了各种生理心理变化、情绪情感波动。因此,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灌输,而是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试想:一个具备良好音乐素养的孩子在听到音乐后总是积极的投入音乐其中,如饥似渴的希望从中获取营养,这好比人类天生喜爱音乐一样,我们要引导这种喜爱顺势蔓延、发展,循序渐进的走向良性循环。

那么,在国际多元化音乐发展的今天,对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大都是以发展幼儿的美育、智育、陶冶幼儿性情、滋养幼儿心灵为起点,以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儿童为目标,这既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初衷,也是推动音乐教育发展的不断动力,无论是以培养未来幼教师资的高等院校还是身处社会幼儿音乐教育培训机构,都应该与时俱进,既重视音乐的本体,将音乐的听觉特性贯穿于任一音乐学习的环节中;又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音乐活动形式接近幼儿的个体发展区,从而有效迁移获得个体纵向的发展,使幼儿真正的做到不是要我学音乐,而是我要学音乐的积极、持续、有效的影响。

作者简介:张玲(1982—),女, 陕西大荔人,西安美术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音乐教育,大学本科,讲师。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龋病情况影响的调查研究
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及口腔健康行为探析
学龄前儿童家具发展趋势研究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在学龄前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
城市安置小区的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探析
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及其危险因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