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袁州区学龄前儿童家长用药行为研究
2016-02-01刘婷
刘婷
【摘要】学龄前儿童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所以家长对其用药一定要慎重。本文结合宜春市袁州区的情况,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用药行为提出指导意见。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家长用药;行为指导
宜春市袁州区位于江西省西部,袁河上游,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7.2℃。全年有效积温为4295℃—5340℃,保证率为80%;总日照时间为1532小时,无霜期272天,总人口为105.045万人,儿童人口占20-30%,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所以,学龄前儿童用药都是家长行为。
一、近年来儿童用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龄前儿童(年龄 3 岁~6 岁)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各方面的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在药物的应用方面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幼儿园的医务人员,应熟悉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以及对药物的特殊反应,了解常用药物的作用,合理选择药物,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与合理。
学龄前儿童随着体内内分泌的改变,发育速度加快,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进入青春发育早期,因此对影响神经、骨骼发育和内分泌的药物特别敏感。如长期服用中枢神经抑制剂可造成中枢神经及智力的损害;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可造成骨质疏松,影响儿童的生长;喹诺酮类药物动物实验表明,可影响幼狗软骨的发育,虽在人类尚无实验证明,但可引起关节肿痛,故在儿童中不主张使用。在这一时期,还需注意药物是否会对儿童听力、注意力、营养吸收等造成影响。
二、学龄前儿童家长用药行为指导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生理特点独特,心、脑、肝、肾等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导致排毒、代谢和药物耐受性都比较差,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较之成人,更易受到药物不良反应的侵害。据报道,每年全球约有上千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2/3的儿童死于用药不当。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达到12.9%,其中新生儿是24.4%,分别为成人的2倍和4倍。所以家长一定要注重用药行为:
1、注意抗菌药物。许多家庭都备有多种抗生素,家长、孩子一不舒服就自行服用抗生素,如感冒、发热、咳嗽、腹泻、创伤甚至皮炎等都使用抗生素药物,造成抗生素的严重滥用。其实,上呼吸道感染 90%以上是病毒引起,服用抗生素无效。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增加耐药菌株,还要承担抗生素带来的不良反应。 须知常用抗生素可产生严重耳毒性、肾毒性、肝毒性、菌群失调、二重感染、过敏反应及免疫干扰作用等,如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我国聋哑儿童中,抗生素引起药物中毒性耳聋患儿已逾百万,每年仍以 3 万人的速度增长。四环素可使儿童牙釉质损伤,形成黄斑牙,甚至影响骨骼发育。 不要同时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与卡那霉素联用,联用不仅不会增强疗效和抗菌范围,反而会增大毒性;;使用后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耳鸣、耳内发胀、口面部发麻、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早期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需医生诊治。
2、区分感冒药。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市售的感冒药都只是缓解症状,通常含有的成分有退热的对乙酰氨基酚,有可以收缩鼻腔黏膜血管的伪麻黄碱、麻黄素,属于抗组胺剂的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抑制咳嗽的右美沙芬、 福尔可定以及用于除痰的愈创甘油醚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对儿童大都存在风险,所以尽量不用。 另外,在服用感冒药时要注意成分,避免重复使用而增加毒副作用。
3、慎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按来源可分为两类: 天然的如氢化可的松,人工合成的如泼尼松。 按作用时效又可分为三类:短效如氢化可的松,中效如泼尼松,长效如地塞米松。 药理作用是抗炎、免疫抑制、抗毒和抗休克。 因激素不良反应很多,如果滥用激素,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下降等,还可致代谢紊乱,诱发多种感染性疾病等,滥用激素是股骨头坏死的头号杀手已被国际公认。
4、尽量不用维生素。面对日益增多的保健品的诱惑, 加上广告的夸大宣传,中国六合一式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往往营养过剩,维生素增补过量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值得重视。维生素 A 过量可致毛发枯干、皮疹、瘙痒、厌食、骨痛、头痛、呕吐等;维生素 D 过量可引起低热、呕吐、腹泻、厌食、软组织异位骨化、蛋白尿、肾脏损害等症;维生素 C 过量可引起腹痛、腹泻等症。 还要警惕与其他药物合用会减低疗效的相互作用,如维生素 A 与激素(两药作用拮抗)、 维生素 B6 与左旋多巴 (使多巴胺进入脑内量减少67%)、维生素 C 与维生素 B(2 还原性与氧化性)、维生素 C 与氨苄西林钠、维生素 C 与碳酸氢钠、维生素 C 与庆大霉素、维生素E 与钙离子、维生素 E 与三价铁等。一味追求“补药”是滥用药物,如盲目服用“人参蜂王浆”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而引起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