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寂寂寥寥六十载,心无旁骛读《管子》
——美国汉学家李克研究、翻译及推介《管子》始末

2016-02-03樊丽霞

管子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汉学家学刊管子

樊丽霞

(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文化比较

寂寂寥寥六十载,心无旁骛读《管子》
——美国汉学家李克研究、翻译及推介《管子》始末

樊丽霞

(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作为代表性的先秦著作之一,《管子》在西方国家的研究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但是,能全面、系统、终其一生来研究、翻译《管子》的,恐怕只有美国汉学家李克一人。李克教授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专注于《管子》的研究、翻译,通过对这一历程的梳理,可以按其不同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介绍每一阶段取得的成就及其影响,旨在对李克教授表示敬意,同时唤起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管子》的英译及海外传播情况。

《管子》英译;李克;研究历程;典籍传播

作为卓有成就的美国汉学家之一,李克(WalterAllynRickett,1921-)最为人称道的是翻译了中国先秦经典著作《管子》全集。实际上,从1948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卜德(DerkBodde)期间开始接触《管子》,到2014年接受美国管子学院的聘请任顾问兼首席高级研究员,李克的学术生涯别无旁骛,以其毕生精力及所学致力于《管子》的研究、翻译及推介,因而在美国汉学界乃至世界范围内被尊为《管子》方面的权威丝毫不为过。

今天,在李克教授九十余岁高龄之际,有必要对其六十余年来一心研究、翻译《管子》的历程做一梳理,尝试性地分为三个研究阶段,通过介绍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向这位伟大的汉学家致敬,同时也呼吁更多的国内学者关注李克及其代表译作《管子》。

一、李克《管子》研究的肇始、初现锋芒阶段(1948-1965年)

1948年10月,李克及夫人李又安(AdeleAustinRickett, 1919-1994)在美国富布莱特奖学金的资助下踌躇满志地来到了北平,先后在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燕京大学系统学习中国哲学,同时担任英语教师。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李克在友人冯友兰、许维遹等人的引荐下开始了他穷其一生的研究《管子》的解读与翻译。

在北平生活之初,李克夫妇没有衣食之忧,有的只是与学者钱钟书、周一良等人的交游,因此,他本应度过一段充实、平静的读书生涯。但是,因为临行前受到美国海军部在中国搜集情报的“委托”,又正逢上中国新旧交替的历史巨变,李克夫妇分别于1951年7月和1952年9月被捕,至1955年先后释放,两人在监狱中度过了四年左右的时光。1957年纽约CameronAssociates出版了两人合著的回忆录PrisonersofLiberationFourYearsinaChineseCommunistPrison*《解放之囚》,又译《两个美国间谍的自述》,1958年群众出版社翻译出版。,介绍了两人在中国生活和在监狱“思想改造”的经历[1]。其实,对李克来说,除了在狱中接受“思想改造”外,这种经历更是难得地使他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知识分子、农民、屠夫、国民党军人等,体会到了和“象牙塔”内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同时,他也充分利用这一时期攻读中国历史、哲学方面的文献,为返回美国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基础。

李克返回美国后继续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选取了《管子》中有代表性的八篇文章作为其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于1960年出版TheKuan-tzu:AnAnnotatedTranslationandStudyofEightRepresentativeChapters(《〈管子〉中八篇代表性文章的注释性翻译与研究》)。同年,李克在T’oung Pao(《通报》)第48卷第一期发表了AnEarlyChineseCalendarChart:Kuan-tzu,III, 8, (YuKuan)(《中国古代的一幅历图:〈管子·幼官〉》),用50余页的篇幅对《幼官》一文做了详尽的解读和翻译。在此基础上,李克更于1965年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Kuan-tzu:ARepositoryofEarlyChineseThought(《管子》:早期中国思想的一个宝库)*一说为Kuan-tzu: A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Twelve Chapters。,除了《通报》中单独发表的《幼官》外,其余篇目为《大匡》《度地》《法法》《问》《形势》《形势解》《内业》《心术上》《心术下》《兵法》《地图》,共计12篇,对每一篇都进行了较详细的注释与考证[2]。

至此,李克开启了他穷其一生对《管子》的研究与翻译,并在认真考证的基础上厚积薄发,通过对其中12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认真考证、潜心研究、精心翻译,正式向美国的汉学界宣告了系统、全面地研究《管子》的开端。

典籍《孟子》的英译者之一、汉学家W.A.C.H.Dobson(杜百胜)1967年在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第26卷第二期撰写书评,肯定了汉学家李克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对美国汉学界作出的贡献。但是Dobson也指出李克在这本书中受到博士论文要求的影响同时出于严谨治学的考虑力求字对字的翻译,保留了汉语中词序、句子结构、思维模式等方面的特点,方便了汉学家们最大程度上对《管子》思想的理解。但是,顾此即失彼,这种字对字的翻译专业性较强,文学性较弱,从而限制了非汉学家们的阅读。因此,他呼吁李克等人为无法阅读原作的非汉学家们增加相应的注释和叙述性评论[3]。

二、李克《管子》研究的沉积、全面爆发阶段(19662001年)

自1965年出版了《管子》中12篇文章的翻译和研究之后,李克立志将《管子》现存的76篇尽数翻译出来。但是,由于教学工作及行政工作的影响,整整二十年之后,李克才终于在1985年整理、出版了《管子》的英文本第一卷,Guanzi:Political,Economic,andPhilosophicalEssaysfromEarlyChina(《管子: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哲学论文集》),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作为“普林斯顿亚洲翻译丛书”之一出版。在本书的引言部分,李克用了四十余页的篇幅介绍了《管子》的编排体例、《管子》与管仲的关系、各时期的版本变迁、以及文中使用的翻译方法等。正文部分共收录了现存的34篇文章,每一篇的翻译之前先是介绍性的评论,篇幅长短不一,以考证和介绍背景材料为主,其中包括每一篇文章的特定历史、内容、结构以及与其他篇章的关系等[4]46,再加上大量的脚注以及对部分韵文的处理,足可以看出李克深厚的汉语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考虑到内容的衔接,将第64章、65章、66章的《形势解》《立政九败解》《版法解》提前,分别放在相应的《形势》《立政》《版法》篇之后。更需要指出的是,李克摒弃了之前的威妥玛拼音翻译法,对关键词采用汉语拼音直接标注,如将《管子》的翻译由“Kuan-tzu”改为“Guanzi”。这既体现了译者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又有利于保持欧美学者阅读的异国腔调[5]。

针对这一开拓性著作的出版,国内的学者冯禹于1988年撰写评论,认为李克潜心钻研四十年,又有马非百等专家相助,因此翻译质量很高,“决不是那种缺乏对于中国了解的草率之作”[6]。国外学者Robin D. S. Yates也于1988年在TheJournalofAsianStudies对该译著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现在对原文的重要性及其真纯性是不能再加否认的了”[7]。“此书对《管子》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未来许多年内,它都将是第一流权威著作。”[8]

《管子》第一卷出版之后,李克受到自己年事较高以及夫人李又安(Adele Austin Rickett)患癌病故的影响,1996年才最终完成《管子》第二卷的翻译、整理工作,并于1998年同样于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除掉遗失的多篇以及提前到第一卷的三篇,第二卷实际收录42篇。第二卷的编排体例、翻译方法基本遵循第一卷,但是根据上述Robin D. S. Yates等人的评论和建议,为了照顾译文的可读性,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取消了很多对原文古汉语中省略部分的补充。同时,根据William Boltz等人的建议,李克对“理”“义”等术语在不同的语境中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处理办法[9]5。

将《管子》的全部翻译工作完成、出版之后,李克并未止步。他对照第二卷的翻译风格对第一卷重新进行了修订,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凸显了韵体,并且添加汉字便于读者研究,于2001年由波斯顿程与崔东方翻译公司出版。

自此,李克成为西方汉学界唯一一位将《管子》现存24卷76篇悉数译成英文的汉学家。不止于此,凭着对原文的精湛解读和译文中贯穿始终的注解,李克当之无愧地成为西方的《管子》研究权威。Robin McNeal于2003年在Early China撰文TheDevelopmentofNaturalistThoughtinAncientChina:AReviewofW.AllynRickett’sGuanzi,肯定了李克长年研究下得出的成果并称这本译著给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频繁咨询的去处,其中涉及到的许多历史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早期中国的社会、知识结构等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0]161。

除完成《管子》一、二卷的翻译与研究工作之外,李克也多处撰文发声,介绍管仲及《管子》中体现的哲学、经济、国家治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李克也非常关心中国国内《管子》研究的阵地《管子学刊》的创刊及国内《管子》研究的相关进展。1989年,李克在Early China第14卷第一期撰文向美国学术界介绍1986年在淄博召开的首届《管子》学术讨论会以及随之诞生的《管子学刊》。同年,李克在《管子学刊》介绍西方的《管子》研究情况,并对将来的管子研究指出了一定的方向。1990年,李克将马非百的《管子·内业》研究遗稿交由《管子学刊》连续三期刊载,为国内的管子研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

三、李克《管子》研究的沉淀、持续影响阶段(2002年至今)

《管子》一、二卷终于交卷之后,李克并未停笔。他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珍贵资源、多年研究的积累,继续行走在介绍、推广《管子》的道路上,并至今乐此不疲。

2003年出版的Antonio S. Cua 编撰的EncyclopediaofChinesePhilosophy(《中国哲学》)一书按字母顺序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从孔孟到现当代梁启超、林语堂、毛泽东等人的哲学思想,其中包括管仲。李克写了Guanzi(KuanTzu):TheBookofMasterGuan,介绍了《管子》的成书背景、作者、编者、编撰特点等,尤其重点分析了书中体现的儒家、黄老道家、法家等哲学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11]277-279。200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William Theodore De Bary编辑的SourcesofEastAsianTradition第一卷中,在“法家和军事家”一节中,李克也介绍了《管子》在相关方面的表述。

除此之外,在其他学者从事的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等的论述中,但凡涉及到《管子》,李克是不得不提到的专家之一。早如Sydney Rosen1976年在JournalofAsianStudies发表的文章InSearchoftheHistoricalKuanChung,近如HaroldD.Roth于2015年收录在DaoCompaniontoDaoistPhilosophy中的长篇论述DaoismintheGuanzi,可以说是达到了“言《管子》必称李克”的境界。著名汉学家Graham也曾经指出,严格说来,西方的《管子》专家只有李克一人。

2014年,92岁高龄的李克教授接受位于美国费城的管子学院的聘任,担任顾问兼首席高级研究员。2015年6月,李克将毕生收集、珍藏的《管子》相关典籍共六十余册捐赠给管子学院,其中一部分为国内少见的线装本古籍[12]。由此可见,李克不仅仅是穷其一生研究、翻译《管子》,更是通过捐赠的方式将《管子》介绍给更多的人,为《管子》的海内外研究提供自己全部的能力。

《管子》涉及哲学、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军事、自然科学等方面,当之无愧地列于古代综合性学术巨著之林。国内学者对《管子》的内容、意义向来重视,对《管子》的研究方兴未艾。西方对《管子》的研究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开始全面系统地解读、介绍《管子》,李克教授是第一人,并且至今无人超越。著名汉学家A. C. Graham(葛瑞汉)认为, “严格说来,西方的《管子》专家只有李克一人”[2]。李克翻译、研究《管子》,“是对于管子、齐学和中国古代思想研究的重要贡献”[6]。因为李克对《管子》全集的译注,“从事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制度研究的历史学家,再也不会舍弃《管子》一书中所涉及的内容了”[8]。

《管子》和《管子》英译的重要性如此,我们的相关研究到目前为止却还没有全面展开。李克教授倾尽毕生的学术生涯译出的《管子》全集,也只是在1985年、1998年、2001年分别出版之后有相关的几篇书评散见于国内外期刊,起到了介绍的作用,但是真正的研究性文章寥寥无几。因此,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管子》英译,在译者分析、翻译策略的选择、代表性文本解读、译文比较、译文接受情况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形成系统性成果,为《管子》的外译、传播提供更多的思路。

[1]穆玉敏. 来自美国的“解放之囚”[J]. 档案春秋, 2015,(5).

[2]冯禹. 欧美国家有关《管子》研究的主要论著[J]. 管子学刊, 1988, (2).

[3]Dobson, W.A.C.H. Book Reviews[J].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1967, (2).

[4]Rickett, W.A. Guanzi: Political,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Essays from Early China, Volume One[M].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5.

[5]李宗政. 《管子》外译研究概述[J]. 管子学刊, 2014, (2).

[6]冯禹. 《管子》英译本评介[J]. 管子学刊, 1988 ,(2).

[7]李克. 管子研究在西方[J]. 管子学刊, 1989 ,(2).

[8]罗宾. 评李克译注《管子: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哲学论文集》[J]. 管子学刊, 1988,(4).

[9]Rickett, W.A. Guanzi: Political,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Essays from Early China, Volume Two[M].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5.

[10]McNeal, Rob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ist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A Review of W. Allyn Rickett’sGuanzi[J]. Early China, 2003.

[11]Rickett, W.A. Guanzi (Kuan Tzu): The Book of Master Guan[M]// InEncyclopedia of Chinese Philosophy. Ed. Antonio S. Cua. New York, London: Routledge, 2003.

[12]潘涵.美宾州大学管子研究专家赠典籍予费城管子学院[EB/OL].中国侨网.(2015-06-24).http://www.chinaqw.com/zhwh/2015/06-24/54387.shtml.

(责任编辑:张杰)

2016-08-26

本论文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外语研究专项“汉学家李克及其译作《管子》研究”(项目编号13CWJJ22)阶段性成果。

樊丽霞(1973—),女,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与跨文化。

B226.1;G

A

猜你喜欢

汉学家学刊管子
著名汉学家史景迁逝世,享年85岁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北斗语言学刊》简介
美国汉学家巴托尔德·劳费尔的首次中国考察
关于《红楼梦学刊》编委会调整的启事
欢迎订阅《红楼梦学刊》
美国汉学家艾思柯译介《红楼梦》研究
海外汉学家影廊
滚球游戏
搞不定的水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