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斯克里亚宾钢琴曲《音诗》OP.32-1的创作技法
2016-02-03雷诗君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雷诗君(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试析斯克里亚宾钢琴曲《音诗》OP.32-1的创作技法
雷诗君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斯克里亚宾以鲜明的独特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音诗》Op.32是斯克里亚宾创作阶段中期的作品,笔者通过对乐曲的和声语汇、调式调性、曲式及旋律等要素进行分析,以求深刻理解和准确表达作品。
【关键词】音诗;创作技法;音乐分析
概述
斯克里亚宾的钢琴曲《音诗》Op.32创作于1903年,共两首作品,第一首是如歌的行板,全曲笼罩在神秘的音幕上。第二首是自信的快板,是自始至终激烈的作品。笔者将对第一首音诗的各个音乐表现要素进行分析,以准确地演绎作品。
一、创作技法分析
这首作品的曲式是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和再现部两大部分组成。作品的曲式分析如下:
(一)呈示部
该部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以下是对各部分主题、节奏、和声、音响等特征的分析。
主部是一个复乐段,两个乐段均由上下两乐句组成,使用引伸手法。主题由上声部与内声部两种旋律纠葛在一起。上声部主要是一个上行旋律,内声部则是一个环绕型旋律。
第一个乐段从法国式六和弦的第二转位开始,为两小节的乐思,第二乐句扩大为三小节,在原乐思骨干音的基础上改变节奏、加花装饰。和声上终止于主和弦,旋律音为六级音。后一小节是萌生出来的新材料:两次歌唱性的级进上行旋律,和声上是两次补充终止,收拢性终止于主调#F大调,非方整性结构。
第二个乐段从下属调B大调开始,省略了法式六和弦,收拢性终止于B大调,非方整性结构。
节奏上,主部是如歌的行板,9/8拍,保持较强的律动性,每小节有一到两个和声支撑。高声部与中声部旋律以顺分型节奏为主,低声部以等分性节奏为主。
和声上,虽然主、属和声占优势,但变化的属七、属九和弦连接不断,以及主和弦的变化等,制造出多姿多彩的音响世界。
音响上,以弱奏为主,前后乐段均从p开始,终止于pp。前后乐段的终止处均出现两个级进上行旋律,有意外的效果。
连接部从主调的下属调B大调开始,通过自由模进过渡到#C大调。旋律上运用了主部后两小节的材料,连接部旋律是该材料的倒影。
两小节自由模进后,收拢性终止于属调#C大调。在和声上,连接部在终止处使用主音#C与Ⅴ9的复合和弦,丰富了和声语汇。音响从弱开始,渐强到最后出现呈示部唯一的f。
副部是一个转调模进的四句乐段,从属小调#g小调开始,转调方向为:#g—#f—E—#c—#C。从第三句起,使用了分裂和加速转调的手法,非方整性结构。
副部主题以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为主,摇曳不定的旋律与主部咏唱式旋律形成对比。
主题运用动机式的写法,呈示了两小节的动机后,进行转调模进、分裂、加速转调。旋律也是以模进、分裂的形式进行,导致乐句间没有终止式。
谋实效,让党员先锋融入员工集体。支部在党员的更衣柜、绩效单、工作牌、身份卡等细微处做了富于巧思的设计,一个小小的党徽、一个不起眼的党员标注,时刻突显党员的身份、彰显党员的责任。此外,还支持党员骨干承担课题攻坚任务,鼓励他们带头与身边的群众员工一起钻研业务,做勤于工作、勇于探索、精于业务的表率。
副部的速度不变,但节拍变为单拍子3/4拍。和声节奏比主部快,每小节有一到三个和声支撑,基本是主、下属、属的交替。高低声部分别以五连音和三连音为基础,以顺分型和等分型节奏为主。
副部较多地使用正三和弦,也有属变和弦,比如终止处使用b5Ⅴ13—Ⅰ进行。
音响上,以弱奏为主,从pp开始,终止于p,期间渐强、渐弱交替,制造神秘的气氛。
结束部在旋律上沿用副部的材料。和声上是两次b5Ⅴ9—Ⅰ补充终止,最后收拢性终止于#C大调。音响上,在p的基础上渐强、渐弱相交替,最后终止于pp,充满了幻想性色彩。
(二)再现部
该部基本上再现了呈示部。以下是各部分的特征及其与呈示部相比所出现的变化的分析。
连接部与呈示部的连接部相比,主要的变化是调性转回主调#F大调。
副部的变化在于调性,回归到主调#F大调,体现了奏鸣曲式调性回归原则。调性从属小调#c小调开始转调模进,分别是#c—b—A—#f—#F。主题旋律没有变化。
结束部在#F大调上,使用了b5Ⅴ9—Ⅰ补充终止。与呈示部的结束部相比,主要变化是直接终止于主和弦。
这种变化使结束句的旋律线更完整,主和弦和主调得到肯定,收拢性终止于主调#F大调。力度则变为ppp,为全曲最弱。
(三)综述
这首乐曲的曲式是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再现部基本上再现了呈示部。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是一对对比性主题。主部主题旋律性较强,句法清晰,调性稳定;副部主题的分解和弦动机简洁明朗,动机的作用在不断的转调模进和分裂、加速转调中得到发挥。此外,主、副部在还在和声、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音区、织体等方面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乐曲发展的强大动力。
特色的写法在于极具线性化与色彩化的和声,五音变位或倚音、附加音等变化的属七与属九和弦连接不断,加六音的主和弦,主功能之上的复合和弦等,制造出丰富的音色。同时,再现部主部主题重复时,内声部旋律提高到高音声部,使两条旋律的上下关系改变,也是该曲的一大特色。
调性布局上,较多二度、三度关系的转调,这是典型晚期浪漫派的写法;再现部副部的调性回归符合了奏鸣曲式的原则。
三、结语
笔者对这首作品的主题、节奏、曲式、和声、调性、音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研究处理和演绎作品的依据,以求为试图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该作品的演奏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为斯克里亚宾钢琴音乐的研究领域提供分析实例。
参考文献
[1](美)库斯卡特,宋瑾.译,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5.
[2]李哲洋,最新名曲解说全集(17)——独奏曲(4),台湾大陆书店,中华民国七十二年.
[3]汪成用,“神秘主义者”斯克里亚宾及其和声手法浅释,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
[4]宋莉莉,斯克里亚宾:迷幻的人生与音乐,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