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新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提升高校音乐教学办学质量及竞争力

2016-02-03

黄河之声 2016年4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竞争力人才培养

杨 斐



现代新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提升高校音乐教学办学质量及竞争力

杨 斐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各大高校的音乐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中,也逐渐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双重考验。那么如何构建现代新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音乐教学办学质量和竞争力,也将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本文将着重讨论当前形势下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总结相应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人才培养;办学质量;竞争力

高校音乐教学办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音乐教师及优秀的音乐创作人才。然而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我国的音乐教育显现出了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缺乏音乐审美能力、音乐人才技能单一等问题,制约了高校音乐人才的全面发展。随着国内音乐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音乐教育迫切需要修正当前教育模式下出现的诸多问题,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新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音乐人才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一、高校音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文化素养稍低。音乐类学生综合素质偏低,一直是非常显著的问题。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具有一定音乐天赋的人才,从小便将音乐技能学习作为主业,而轻视了对文化课程的学习。现今,高中阶段的音乐特长生培养,都将考试重点放在了音乐学科上,而对文化课的要求并不高,在高考中文化课成绩基本合格,学生便可以顺利升入相应的大学或高职院校。而有的音乐专长的学生则是为了考学“另辟蹊径”,因此他们自身对文化课的学习并不重视。所以,在此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偏低这一问题也就逐渐的显现了出来。然而,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音乐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深造、综合竞争力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音乐审美能力尚需提升。审美能力是音乐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教育中可以把“审美能力”理解为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认知和审美创作的过程。通俗来讲,学生只有知道什么是美,拥有鉴别美的能力,进而才能有创作美的音乐行为。然而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实际中,学生对于音乐美的感知和认知是学校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创作能力往往被看成一项不可多得的“天赋”,而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重点培养内容,这也最终导致我国的音乐人才缺乏创作型的人才。对于高校来说,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不仅让学生能唱能跳,还要让学生具备自编自演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校的音乐人才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在职业竞争中凸显优势。

(三)音乐人才技能单一。现在,大多数高校的音乐人才在培养上显现出了一定的短板:会唱的不会跳,会跳的唱不好,会跳、会唱、会演奏的音乐人才基本就算珍宝了。拿现在观众当前比较热衷的电视节目《我是歌手》来说,韩国青年歌手黄致列凭借其唱跳俱佳的表演在这个节目中让人眼前一亮,进而成为很多青少年观众追捧的对象。这无疑给我国高校传统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上了深刻的一课。我们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与之相比,真是相形见绌,不禁让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对自身的工作产生了反思。显然,对于我们的音乐人才培养来说,在综合性的音乐技能的培养上还是太缺少创新了。

二、音乐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的方式方法

(一)加强文化课培养,优化人才素质。针对音乐人才文化素质偏低这一现象,高校必须加大对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首先,加强文化课程的比重,使学生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获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其次,要加强文化课程的考核。教师一般会在课堂上进行点名考核,很多学生在点名后就“逃之夭夭”了。对于这类学生来说上课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起到丰富文化知识、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课堂考核,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文化知识。同时,高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类的活动,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学习中成长、提高。

(二)增加音乐欣赏课程比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我国高校音乐课程教育中,专业技能课程所占比重较重,而纯欣赏类课程比重则较少,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加入欣赏课的比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欣赏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品鉴能力,而且可以缓解学生长期专业技巧锻炼的压力,避免其厌学心理的产生。然而很多学校认为欣赏课见效慢,因此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上,显然,这种做法忽略了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加强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过程之中,逐渐学会如何将自身情感融入表演之中,实现创造美、表达美这一目的。

(三)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为音乐市场注入新鲜血液。现在看来,我国急需一批具有综合能力的音乐人才来发展我国的音乐事业。要实现这一目的,高校首先要从课程结构上采取措施,可以采用“双专业”或“多专业”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在培养歌唱人才方面,进行“双专业”教学,即在设置音乐课程的同时,再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另一专业课程,可以是舞蹈,也可以是演奏或者其他。这样做的优势是:一来提高了高校音乐人才的竞争力,二来拓展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双专业”或“多专业”的培养必然会拓展学生的综合技能,使高校的音乐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高校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各高校需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提高本校办学竞争能力的同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科研项目《现代新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提升高校音乐教育办学质量及竞争力》研究成果之一(HBWY2015-Y-J012)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竞争力人才培养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