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大融合趋势中建设新型媒体集团

2016-02-03顾涧清

传媒 2016年18期
关键词:广州融合

文/顾涧清

在大融合趋势中建设新型媒体集团

文/顾涧清

媒体融合的创新,应该是平台的创新,思维的创新,也是制度的创新。《广州日报》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268.36亿元,我们不仅是追求最出色的新闻、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而且是提供最管用的资讯、构建最具多样化平台。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经使得整个世界包括媒体的生态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互联网大潮已经形成新的全球发展大势和媒体融合趋势,传统媒体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择善而从,突出价值创新的引领,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和拥抱互联网的时代风帆。因此,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既要遵循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又要遵循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更要遵循“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强化互联网的理念和思维,这样才能推动媒体与文化、科技、产业以至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大融合,这样才能推动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跨界融合和深度融合,才能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才有可能在新的大融合趋势中建成真正的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借助网络强市智慧发展实现媒体跨界融合

我们知道,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城市作为重要的空间载体和文明坐标不可或缺。城市化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旋律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1776年英国的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此为契机爆发了工业革命,由蒸汽机拉起了工业时代的风帆,使得英国站在了世界城市化的浪潮之巅;而互联网则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也是人类迄今为止唯一可以与蒸汽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它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商业逻辑。中国虽然错过了前几次工业革命,但这次却牢牢抓住了互联网新技术浪潮的机遇,可以说眼下这个风帆就是互联网的时代风帆,扬起这个风帆,中国也可以站在新的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浪潮之巅。

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笔者的理解不仅是把握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洞见,而且更是关系未来城市发展命运的战略远见。广州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交通枢纽就是由国际化的空港、陆港、海港、信息港来支撑的,就是要求人员、物资、信息等能在这个城市顺畅地进出和转换。特别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持续深入推进,城市的交通网络、信息网络、产业网络、创新网络、人才网络、生态网络逐步完善,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扩散,城市的枢纽带动力和网络连通性直接决定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广州只有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才能进一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城市功能。同时,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不仅要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而且还要建设高速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枢纽与文化创新枢纽,这样才能与广州巩固和提升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

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是由建设众多的网络强市共同组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建设网络强市的战略定位不放,以久久为功、水滴石穿的精神,坚持推进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建设,坚持嵌入全球创新链条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坚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面向全球集聚更多高端创新资源。特别是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遥感遥测、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式的发展,广州更要强化国际信息枢纽功能,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设集中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政府信息互联共享。

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体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大融合,实际上是如何看待共享经济对媒体融合的影响,需要我们对融合概念进行再认识。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加上新媒体,更不是传统媒体产出一些新媒体产品,而是在互联网思维下重新建构一个包括媒体产业在内的大融合生态系统。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应该全面转向互联网思维,引入开放、用户和共享的理念。明确媒体面对的用户并不是单方面的受众,而是服务对象,同时也是新闻报道的主体。这就需要媒体做到精准投放、精准推送、定制化,把互联网思维真正用到产品和服务里去,建立和完善用户中心,产品与服务导向,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一体化,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场景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其实质是资源的共享、价值最大化和互惠互利,而不是对资源的垄断、割裂和相互封锁,新的大融合要抓住这个核心,改变传统的单向思维方式。互联网推动的大融合趋势如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以网络强市智慧发展带动媒体跨界融合的时代风帆。在广州就是要聚焦聚力建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奋力抢占这一全新的互联网制高点,在全球范围内高扬互联网的时代风帆。琶洲岛是开放岛、创新岛,确实见证了广州对外开放与敢为人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琶洲东有黄埔古港,中有广交会现址,自澳门开埠,至一口通商,长盛不衰,商机踊跃,流金璀璨,贸易之隆,享誉全球。琶洲西正在建设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这里已经吸引阿里巴巴、腾讯、唯品会等聚集,特别是跨境电商、网络广交会生机勃发,跨界融合多元多赢,众媒时代又与智库相通,这真是广州未来之冀望,广州的媒体融合就是要有这样的宽广视野和深远洞见。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政治家办报,使媒体融合成为各行各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地方媒体的担责创新,笔者的理解就是要担“文以贯道、成风化人”之责,创“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之新。“文者,贯道之器也。”从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立场上说,这个“贯道”,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坚持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所谓“成风”,就是要树新风、扬正风、引领社会新风尚,就是要弘扬时代的正能量与主旋律。“因时而变”就是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随事而制”就是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我们要在新的融合趋势中建设新型媒体集团,就必须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政治家办报,坚持服务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这才是地方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否则,地方媒体的一切无从谈起。

特别是在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者更要有政治家办报的理念和思维,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大事的高度,从党和国家全局出发把握工作的定位,不仅在内容上讲政治,在体裁样式、方式方法、表现手段上也要讲政治,使新闻舆论工作真正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和道德的“风向标”,最大限度地消除杂音噪声,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对地方媒体的管理职责就是要引导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在广州建设新型媒体集团,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正能量、营造好氛围,说好广州故事、促进广州发展,进一步提升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全力占领和维护广州的权威舆论场,努力将《广州日报》《广州参考》等媒体打造成推进广州各项工作与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需要时常对标的“工作手册”和“办事指南”;《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等媒体打造成面向工作重点区及街道的所属基层单位,以资讯服务为主,与集团各媒体相辅相成的信息平台,努力成为广州市中心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努力形成广州人不可或缺的本地化新闻和服务大工作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媒体融合成为各行各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因为“多媒体共生”开始转向“一切皆媒体”,每位互联网用户不仅有可能成为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有可能使媒体成为每个行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媒体和所有用户同在一个信息池子里,已经很难把新闻舆论工作与各行各业的工作分开了,信息资讯传播与各种工作方式相互交融,并呈现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同时每个人又都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单纯的新闻资讯,已经不能满足每天面对海量信息的用户了,媒体必须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提供一种“信息+产品+服务”的个性化套餐,才有可能在媒体格局深刻变化中继续生存和发展。

紧紧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以新观念迎接众媒时代的新挑战

2001年,笔者负责承担了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报业集团化产业化研究》,在当时研究的谋篇布局上,笔者就把研究的主线放在报业的大变革和媒体的大融合上,其中有关“与新技术无缝对接事关报业集团的生死存亡”和“打通拉宽接高产业链是重要的产业链是重要的产业制胜之道”等观点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文化政策调研》上,并获得了2004年度广东新闻奖的论文奖。

然而,与十几年前相比,现在新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除了新媒体的各种技术的迭代不断加快外,还有一些更新的技术又正在改变媒体的生态格局。如VR虚拟现实技术,用户使用VR装备与虚拟场景进行交互,虽然目前VR的报道形式还只是尝试阶段,但仍然很值得期待;柔性显示与可穿戴技术与设备,不仅能做到优化资讯呈现效果,最为关键的是它可以收集到每个用户的个人数据,媒体可实现个性化的内容及服务推送;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目前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已经开始于机器人写稿、传感器新闻、无人机采访等方面;大数据技术,媒体可通过使用一定的运算方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来识别和智能化的分析来提升内容的质量和水平,还可开发相应的数据分析和营销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的革命性在于它可以把一切物体之间进行互联,物联网的真正融通并不是简单的线上下单、线下仓储物流搞一座网上商城,而是深挖用户所需,建立安全有效的数据库,实现线上线下的全面融通,这也许正是大融合的真正意义所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6.88亿,其中手机网民占6.2亿。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正在大量使用“两微一端”的传播手段,并已成为一种“标配”。与传统新闻传播相比,“两微一端”确实互动性更强,也可使用网络语言,视频、音频相结合的传播方式,但目前传统媒体的“两微一端”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盲目攀比,定位不清,运营模式比较模糊;缺乏原创,内容多是转载,容易牵涉到版权问题;投入虽多,但用户并不多,真正有量级的新闻客户端寥寥无几;更重要的是从业人员缺乏互联网思维,管理体制也比较陈旧。

其实“两微一端”还不是真正的媒体融合,其创新不足,仅仅是现有平台的利用,其发展前景到底如何还有待观察,因为技术的迭代往往是非常快的。特别是作为转型中的传统媒体,我们应该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不能一条道走到黑,而要有及时变道、不断创新的能力。

媒体融合的创新,应该是平台的创新,思维的创新,也是制度的创新。《广州日报》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268.36亿元,我们不仅是追求最出色的新闻、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而且是提供最管用的资讯、构建最具多样化平台。因为媒体单向传播的生态格局已经改变了,而各种新媒体应用平台如搜索、视频网站、微博微信却风生水起,这些平台真正做到把用户之间、用户与媒体之间连接起来,真正体现了网络无限、连接一切的理念。所以传统媒体的转型,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声音发出去就行了,而应该是转向体现用户关系的平台,这个平台的特征就是开放、聚合、社交、服务、跨界。

因此,在共享经济和众媒时代,媒体不再只满足于单一的新闻生产,而应该鼓励跨界融合和多元化发展,通过吸收其他行业或产业的优势运用到自己的发展中,寻找到双方合作共赢的契合点,也就是人们在传播要素、市场要素的使用和配置上产生一种新的跨界发展模式。广报集团在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精心谋划、突出重点,努力在升级整合资源、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下苦功夫,出台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方案(2015—2017年)》,形成了“建设广州信息交互枢纽平台、培育几个有影响的样板和标杆,构建盘活存量和做强增量的融媒方阵”的具体工作思路。

今年是广报集团作为首家报业集团20周年,也是集团在大融合趋势中建设新型媒体集团的关键之年,已经实现了以报纸出版为基础,支持多平台多媒体数字传播的全方位、立体化新闻采编系统上线,实现了 “统一指挥、统一把关;滚动采集、滚动发布;多元呈现、多媒传播”。打造以“广州参考”“微社区e家通”“广报汇”“健康有约”“食在广东”为主的一系列媒体融合的拳头产品。“广州参考”围绕“广州政务+新闻+服务”定位和“广州主流新闻第一发布平台”目标。《广州日报》、大洋网及其“广报汇”移动端,围绕建设广州信息交互枢纽平台,一并融入集团媒体融合大数据云采编平台,与中央厨房模式的编辑部、报纸、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系统无缝对接,采编分发流程一体化运作。“微社区e家通”全力建设微社区2.0版本,强化办事端口接入,更加有效地整合街道的管理、服务信息资源,努力建成社区类传播和服务的标杆。“健康有约”将以《广州日报》医疗健康内容产品和专家资源为主动脉,建立“社区+疾病+专家”模式,更广泛地服务群众。“食在广东”将在报纸+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微博的基础上,以“内容+活动”为支撑,弘扬广州饮食文化,以独特美食体验传播城市魅力。同时,集团也在建设大数据平台,探索媒体数据融合模式。《广州日报》数据与数字化研究院今年6月发布2016广州日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成为国内首个由权威媒体发布的公益性大学排行榜,数百家新媒体平台和多个高校转载,还得到了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慎海雄当天批示的肯定:“《广州日报》这个排行很有意义!这是标准权、话语权制定的有效途径。”研究院接下来还将研究推出社会治理、医院满意度、科技创新企业等排名。同时,广报集团正在与汇桔网合作,拟发布知识产权的广州指数,通过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积极探索“大数据+政务”“大数据+企业”的数据融合新模式。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由互联网时代风帆拉起的大融合趋势,让我们看到了可计算的未来、虚拟与现实的融合、社会结构的变革、商业模式的颠覆、人工智能的社会化传播、人的行为能力的巨大变化,面对这种大融合的趋势,我们要始终保持媒体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努力做勤学习、有想法、能成事、善整合的新型媒体人,可以相信,机会还是会留给我们的,建设新型媒体集团的前景还是光明的。

作者系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广州日报社社长,广传媒董事长、粤传媒董事长

猜你喜欢

广州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融合》
多彩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