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机制构建探析

2016-02-03文/胡

山西档案 2016年2期
关键词:东巴灾害应急

文/胡 莹

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机制构建探析

文/胡 莹

档案灾害防治与保护近年来在业界受到关注,这与我们身处的环境恶化以及社会对档案事业的关注不无关系。灾害往往以种类多、性质杂、危害深、预料难的特征,对档案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以丽江地区东巴档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灾害应急保护现状的分析,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应急保护机制构建的思考。

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机制构建

一、东巴档案理论界定与保护的复杂性

东巴档案具有集多元文化属性于一体的特殊性。东巴档案可以界定为:“由纳西族社会机构、组织或是个人直接用东巴象形文书写或绘画于东巴手工纸或布料、石料等其他物质载体之上的手稿、珍贵文件,能够全方位反映纳西族古代社会风貌的原始真实记录以及相关口述史影像记录。”[1]然则,多元化的载体形态及多样化的内容信息丰富了东巴档案价值的同时,也增加了保护的复杂性,特别是面临灾害时的易毁性。

东巴档案的多元载体与多样化的内容在应急保护过程中也会呈现出消极的一面。首先,根据档案保护技术学原理可知,多元的物质载体虽各具特点,但须通过不同措施实现保护。不同保护措施实施之前需协调上至政策、资金、法规,下至人员、技术、操作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工作环节之间衔接稳固与否都反映了保护的复杂性。其次,由于灾害类型多样,且常伴有几种灾害交织发生的可能,当灾害突发时,其破坏性总是不可估量的。不同灾害针对不同载体对象的破坏性也不一致,因此,若启用完全相同的应急保护策略,则很难全面兼顾具体保护实践。最后,东巴档案孤本多、备份少,抗击灾害风险的能力很低,若不提前做好防御应急准备,则很有可能出现大批量的毁灭,从而导致保护对象残缺不全。

二、东巴档案应急保护机制的构建对策

(一)开展整合化保护规划

首先,应拓展现有灾害应急保护机制的构建范围。涉及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的部门主要可以划分为三大模块,即政府管理部门、收藏研究部门以及保护联动部门。以往,实施灾害应急保护只限于收藏单位,这不仅使灾害应急保护工作失去外围政策、资金的支持,还无法整合技术与人员等资源优势,最终应急保护工作丧失实际可行性。由此,应统筹丽江地区涉及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的相关部门,并进行业务整合,以便上下连贯地疏通灾害应急保护机制构建的实践通道。鉴于现阶段云南省各地州市均已出台灾害应急预案规范,而内容又主要涵盖民政事业,基于灾害应急机制应囊括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诉求,笔者认为,文化事业领域的灾害应急保护机制可以构架于现有灾害应急预案的平台之上。与本研究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应至少包括文化主管部门、发改委、安全保密部门、安监部门、财政部门、规划部门;而保护联动部门则至少应包括气象部门、地震部门、消防救灾部门以及民间志愿团队。通过三个模块的规划整合协作,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机制的构建与实施才能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其次,文化主管部门应树立整合化灾害应急保护意识。组成灾害应急保护机制的三个模块中,政府管理部门发挥着关键的推动作用,而推动灾害应急保护机制构建的力量中,又尤其以文化主管部门为主。如果说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机制构建的内因在于收藏单位,那么外因则一定在于文化主管部门。文化部门能发挥主管职权,为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机制的构建营造一个可行的外部环境。这个环境不仅能提供构建所需的技术、资金、政策及人员等“软件”支持,还能完善构建所需的设备、库房等“硬件”支持。从业务横向拓展而言,文化主管部门可以联合其他平行的政府管理部门,构建丽江地区少数民族档案防灾合作共建典范;从业务纵向延伸而言,文化主管部门可以整合丽江地区东巴文化优势资源,以行政指导的手段,破除过去各收藏研究部门“闭门造车”及“单打独斗”的分散局面。

再次,收藏单位应转变固有的分散性、封闭性保护工作模式。笔者走访过的四家基层收藏单位是保存丽江地区东巴档案的主要官方场所,也是实施灾害应急保护实践的核心部门。然而,长期以来,各个收藏单位的灾害应急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仍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东巴档案不是哪一个收藏单位独享的文化遗产,而应属于整个纳西族、整个人类。很显然,固有的分散且封闭的保护工作模式并不适合科学规划灾害应急保护。由此,对内而言,收藏单位应按照档案工作基础原理等相关理论指导保护工作,整合原本互相贯通的各项保护任务,重视应急抢救性保护,关注编研与提供利用;对外而言,收藏单位应互相合作,合力打破本系统内不利于整合保护的屏障,勇于发挥各个收藏单位的业务优势,积极构建一个互动性较强的灾害应急保护收藏系统循环。

(二)加强立体化保护控制

首先,加强参与灾害应急保护单位之间的横向合作。基于现有的民政事业救灾应急预案范围与内容,将档案灾害应急保护机制作为一个新的部件糅合于已有的框架上,新增加的部门之间需要快速理清关系。对于三个模块之间的关系而言,政府管理部门的位置应略高于收藏单位及保护联动部门。文化主管部门作为政府管理部门之一,应加强与其他横向政府部门的合作,铺展文化遗产灾害应急保护意识;收藏单位与保护联动部门也应加强长效化合作,培养保护联动部门对于文化遗产灾害应急保护的责任感。对于三个模块纵向关系而言,政府管理部门对其他两个模块部门应予以全面的支持,而收藏单位与保护联动部门则应以更多的信息反馈支持政府管理部门完善灾害应急保护,尽力实现三个模块部门的上下之间、平级之间灾害应急保护信息互通、职责明确、协作流畅之目标。

其次,强化收藏单位系统内部的横纵向保护协作。收藏单位终究是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开展的主力部门,绝大多数保护工作仍需要通过此系统内的各家机构以横向协作形式来完成,而各家机构内部的应急保护实施流程也同样需要科学地梳理,因此,强化此系统各机构之间以及各家部门内部的立体化保护协作能够决定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实施的成败与否。从收藏单位系统内的横向关系而言,系统内四家机构“术业有专攻”,东巴文化研究院侧重于理论研究,档案馆、图书馆及博物馆则偏重于保护实践。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的推行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也需要系统专业的保护实践。于是,此系统内部的四家机构在基于横向关系网协作平台的基础上,便可以发挥所长,形成一个良好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指导的互动环境;从收藏单位内部各个机构的纵向关系而言,已有的应急保护步骤也应该进行必要的完善与更新,以达到全面控制灾害应急保护活动的目的。

(三)树立差异化与标准化并存的保护实践

首先,灾害应急准备阶段的保护实践。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的准备阶段在整个保护实践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后面两个环节工作的铺垫,整体灾害应急保护能否取得满意的成效,全都依赖于打造一个差异化与标准化并存的准备平台。从标准化建设看,灾害应急准备所涉及的实践范围、灾害应急保护的法律规范、灾害等级的评估方式、保护对象的数字化录入、灾害应急保护技术的专业培训、库房软硬件设施的配置等,都需要严格遵循灾害应急保护的标准;从差异化实施看,灾害应急保护政策、理论研究内容以及资金投入比例不应盲目地实行“一刀切”。对于实施保护的基层收藏部门来说,在利用好现有办公条件的基础上,把原来涉及保护实践软硬件推倒重建的想法完全不具可行性。反之,应立足于现状,重视各个收藏部门的实际状况,根据保护政策支持的力度以及基层部门开展灾害应急保护所需的经费来制定差异化的资金配比额度。由此,标准化与差异化并存,以组合拳的形式为灾害应急准备工作做好铺垫。

其次,灾害应急救援阶段的保护实践。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机制的制定需要两个已有预案的支持,一是丽江地区民政事业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二是丽江市档案馆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这两份预案一个作搭台、一个为圆心的标准,为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框架。对东巴档案数字化录入做出标准化的规定是为了提前安排好档案的异地备份,以及灾害发生时的档案快速抢救。现阶段,国内绝大多数档案部门积极响应保护档案的号召,并初步实现了档案异地备份的建设目标。然而,经过调研可知,很多档案部门异地备份没有真正成为实现档案保护的有效手段。因此,可充分考虑差异化的现实,通过异地备份所规定的省外交换地点,备份东巴档案的数字化目录,将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档案内容寄存于省内软硬件级别较为完善的省级收藏部门中。

最后,灾害应急反馈阶段的保护实践。基于收藏研究部门作为反馈阶段主体的事实,标准化的东巴档案灾害应急反馈阶段保护实践工作应该包括两个环节的任务,即对灾害应急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编纂,对社会各界了解档案灾害应急保护提供多种途径的手段。编纂与提供利用可以通过标准化形式排列于灾害应急保护机制最后一个阶段,但对于这两个实践任务的具体操作而言,则确实需要差异化的理念来丰富。在对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编纂时应明确,编纂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经验会影响并制约着编纂成果的质量,因此,鉴于丽江地区收藏东巴古籍档案基层部门数量较少的事实,可以将收藏系统内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对于编纂内容、形式也需针对不同受众者而有所差异与区别。而提供利用差异化则体现在基层收藏研究部门可根据现有条件,酌情选择适合的途径提供社会服务利用。此外,基层收藏单位系统内多机构联合提供利用的手段也是值得尝试的。总而言之,编纂与提供利用的方式不应囿于某一类固定的模式,在遵照标准化进程顺序与现状的基础上,应联合东巴档案灾害应急保护机制内的其他部门,发挥差异化的思路,推陈出新,树立少数民族档案灾害应急保护典范的旗帜。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整合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3CTQ049];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突发自然灾害的档案应急保护机制研究”[项目编号:QN2013058]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杨秋梅)

[1]胡莹.东巴档案整合性保护探析[J].云南档案,2015,(7).

The Establishment of Disaster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on Dongba Archives


Hu Ying

G271

A

1005-9652(2016)02-0100-03

胡 莹(1981—),女,浙江宁波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情报与档案学系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东巴灾害应急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祭风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玉水有清音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