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重乐感”理念下的新疆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探讨

2016-02-03

黄河之声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音乐教育

王 媛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双重乐感”理念下的新疆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探讨

王 媛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新疆是一片拥有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世外桃源,这片沃土适合不同民族、地区音乐文化的碰撞交融。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结合新疆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背景,分析了新疆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某些弊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也分析了“双重乐感”这一理念在新疆、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双重乐感;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在我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通过开发、设置课程来达到教育目标已经成为近年来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双重乐感”是本文中主要探讨的一个理念,将这一理念应用于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是对传统中国教育体制的反思,也是对与地域特征相适应的良性循环音乐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重组,是新疆音乐教育发展的又一大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新疆音乐教育事业的研究和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探索中引发的思考、所出现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乃至未来的前景都是如今新疆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的头等大事。

一、新疆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在新疆地区的一些学校,音乐课程并没有受到相应程度的重视,小学课堂上每周2个课时80分钟的音乐鉴赏课程,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五线谱和儿歌童谣教学,在中学因为文化课和应试考试带来的巨大压力,音乐课程大多数情况下会被文化课老师占用,即便正常上课,课程内容也都是按照教学大纲上展开,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教学,或者是单纯的东西方音乐欣赏,并没有将新疆传统的民族音乐概括进去。

新疆音乐教育沿袭的是一套以欧洲传统音乐教育体系为主的理论教学体系,这一体系也在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将西方音乐文化价值观反映了出来,逐渐占据了我国整个音乐教育界的主导地位,这也是新疆大多数高等音乐学校师资力量的成长环境。不得不说的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往往将少数民族所固有的音乐价值观抛到了脑后,正规院校中鲜有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一席之地,仅有的一些少数民族音乐课程,也是不完整的,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在新疆音乐教育课程中,每个学生必须要接触的是基本音乐语法,也就是西方五线谱,但一些民族音乐家并不看好这种西方音乐书面语言的教授方式,他们认为少数民族利用口传心授教学方式传承传统音乐才是新疆音乐教育的正统。

二、基于双重乐感的新疆音乐教育探索

(一)“双重乐感”的理论阐述

由曼特尔·胡德提出的新概念——“双重乐感”,指的是“双重音乐能力”,这位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给非母系的音乐文化下了具有一定学术性质的客观的定义,将其描述为“用参与演奏的方式去学习这些文化的音乐风格或音乐行为的精髓。”用简单点的语言来说,他是指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之中,与这个民族一起去体验这种土壤下滋生的音乐文化,才能更为深切地体会到这种音乐文化的深度内涵和价值观。

(二)“双重乐感”概念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体现

现代教育中对各个学科的交叉越来越注重,逐渐形成了一种蛛网般的研究四位模型,在这种模型当中,一些学术概念名词都可能在相关的学术领域中出现,联系越发密切,“双重乐感”理念就这样在音乐教育领域慢慢体现了出来。1967年制定的《唐哥伍德宣言》八项决定的第二项指出:所有时期、风格、形式和文化的音乐都应纳入课程。这一决定的提出使得当前音乐作品曲目如同百花齐放般争相出世,各种音乐流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昌盛局面,也为音乐教育发展多元化趋势创造了条件,是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传统的中国式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学生们从小到大接触的都是西式的欧洲的音乐教育,他们会在很小的时候就按着钢琴键,拨弄着小提琴弦,一双灵敏的耳朵更是听惯了纷纭的欧洲音乐。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其实却是整个民族的退步。我们在多元化、全球化的今天,如果还不能够整理出一套有我们自己的本土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念的体系出来,那么就可能阻碍中国音乐的发展,使之停滞不前。因此在国内,音乐教育事业也在慢慢改革和创新中,2006年出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指导纲要》中就彰显出了双重音乐能力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三)“双重乐感”在音乐教育领域的适用范围

1.“双重乐感”在音乐研究以及教学中的普遍适用性

如之前曼特尔·胡德的对“双重乐感”的解释一般,只有在对这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背景及特征特性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在研究上有所发现,才更有资格去对它进行阐述和评价。也正因为此,在“双重乐感”理论的指导下,音乐研究领域应当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在非本民族音乐进行研究探讨时要充分地将自己代入到它产生的时代大背景中去,身临其境,才能从音乐本身和它附带产生的各种历史、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一起达到研究的最高境界。

“双重乐感”的“双”不是表面上简单的数字代码,而是代表“全”,因此,在把“双重乐感”理论运用到音乐教育中时,同样不能摒弃这一原则,要时时刻刻掌握好音乐的内涵和本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

2.“双重乐感”在教学应用中的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是在将“双重乐感”具体落实到音乐教育中时不得不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国是个民族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国家,存在着各种不同音乐文化的差异和矛盾,因此在“双重乐感”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以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文化为主,以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音乐文化为辅,不可以偏概全,也不可只注重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文化,要注重开阔视野,开创多元音乐文化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全方位认知。而在音乐教育中同时也需要注意“双重乐感”在相关学科中的应用,可以根据不同学科设置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以达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3.“双重乐感”应用于新疆音乐教育体系的现实意义

“双重乐感”理论的确立,为新疆音乐教育注入了蓬勃的朝气和力量,这是文化理念与音乐的一次水乳交融,也是新疆音乐教育体系重组的一次良好契机,对于新疆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甚至汉族聚居地区的音乐教育事业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样一个视野下再看待我们的音乐教育体制,对它的认识就会更加地深刻和透彻,就能够从一个全然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它,发展它。“双重乐感”理论的具体运用也必然会推动现行音乐教育体系仅以西方模式为主的改革,从而推动整个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我们仍然需要认清“双重乐感”的适用原则、教育意义和价值理念等等,保持先进的多元化的视角,继续在时代大背景和教育小背景下对其进行探索和开发,多元化地认识我们本土的民族的音乐文化的魅力。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双重乐感”在现阶段的应用对教学理念、模式以及师资水平的要求也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水涨船高。有机地将“双重乐感”理论和新疆音乐教育事业结合起来,才能为提高本民族音乐素养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结语

教育传统是根深蒂固的,但是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也是不容置喙的,新疆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必将会引起整个音乐教育体系的变革与重建,为了促进新疆音乐专业人才的就业,扩大音乐教育事业的储备力量,这一趋势不可阻碍。对于从事音乐工作的人们来说,新疆是一片拥有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世外桃源,这片沃土适合不同民族、地区音乐文化的碰撞交融,适合“双重乐感”理念的应用,在这片沃土上人们可以去倾听各种音乐。为了发展这片土地上的音乐教育事业,从事音乐教育的人们也应当开阔自己的视野,从社会需求和时代要求这两个角度去学习和研究,将本土民族的音乐文化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们,也教授给他们自由学习和实践的方法,与他们一同感受这一片音乐王国的盛大宏伟。■

[参考文献]

[1] 何晓兵,王凌雨.双重乐感能力培养中的音乐教育本质认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106-112.

[2] 王伟.基于“双重乐感”视角下的新疆十二木卡姆高校教育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2,06:91-94.

[3] 曹石珠,张传燧.多元一体 美美与共——论多元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8,06:55.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音乐教育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