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石刻大全·洪洞卷》纠谬
2016-02-03张建华
文/张建华
《三晋石刻大全·洪洞卷》纠谬
文/张建华
《三晋石刻大全·洪洞卷》收录了上自唐朝,下迄时今的一千余通石刻铭文,年代清晰、门类齐全,既涉及华夏人文始祖,集中了重大历史事件,又涉及自然景观、民风民俗,是研究洪洞历史的重要材料。该书的整理与出版可谓功德无量,嘉惠学林。然在整理出版过程中,也存在的诸多疏漏,对文献的利用产生不利的影响。
高校档案;潜在用户;需求
一
“托坚贞之石质,永垂昭于后世”,这是清末金石学家叶昌炽对碑刻及其功能的形象描述。我国石刻记载有着悠久的历史,产生于周代,延续到宋代,随着石刻增多,兴起了金石学。山西石刻,由于表里山河的缘故,历代保存下来的很多,全省估计在10万通之上,堪称全国之最。[1]洪洞位于山西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的县份,丰富的历史遗存成就了洪洞碑刻的蔚为大观。千百年来,虽历经沧桑巨变,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碑刻在不断地产生与毁灭着,但洪洞的碑刻,仍旧有许多被保存下来,且灵光不减。《三晋石刻大全·洪洞县卷》由三晋出版社出版,全书70万字,分上下两编。上编“现存石刻”,收录现存的唐代以后石刻文字793篇,其中新中国成立以前的560篇;下编“佚失石刻”,收录唐代至民国间的佚碑碑文305篇。另附佚碑碑目292条。这些石刻文字涵盖了洪洞县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水利、田亩、教育、格言、生产生活、地震、灾荒、宗氏家族、乡规民约以及自然风景等方面的记事,可谓无所不有、无所不包,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洪洞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2]一通石碑,是一段历史的浓缩,一处风俗的见证,一方文化的凝结。研究一方历史,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认定一方历史,要有充分的史料和有力的论证。[3](序二,p3)《三晋石刻大全·洪洞县卷》的出版可谓功德无量,嘉惠学林。
由于该书收录碑文,每一篇由简介、碑文、拓片三部分构成,这为读者的核对提供了便利。笔者翻阅该书上册前三十页,竟发现近百处错误,如此诸多疏漏,势必对文献的利用产生不利的影响。现简单归纳为四种类型,罗列如下,不当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二
错误类型之一:违背了“凡例”的规定
1.“凡例”十三:收录的石刻文字原来为繁体字的,仍用繁体字;原来为简化字的,仍用简化字,主要是为了保存史料的真实性。其余的使用规范汉字。
第五页【志文】标题,“大唐故岳嶽軍副使王府君墓誌銘并序”。“岳”碑文作“嶽”,“岳嶽軍”当为“嶽嶺軍”。
第二十七页【牒文】:“臣準状、牒至準敕故牒”。“準”,碑文作“准”。
2.“凡例”十四:每卷收录的石刻文字,只作标点,不作校勘,原文中的错别字、异体字、通假字等,保持原貌,一般不作甄别。
第五页【志文】正文:“澧鎬之源”,“澧”碑文作“酆”。“盛鐘鼎于西京”,“于、京”碑文作“於、亰”。“何圖隙影不留”,“圖隙”碑文作“啚隟”。
第九页【志文】正文:“風神俊發”,“俊”碑文作“骏”。“不圖宗嗣忽诸”,“圖”碑文作“啚”。
第十页【志文】正文:“隙駒”,“隙”碑文作“隟”。
第十九页【碑文】正文:“皆入堤封”,“堤”碑文作“隄”。
错误类型之二:形近误
第九页【志文】正文:“鏡則孤鸞”,“則”碑文作“侧”;“同歸萬里”,“萬”碑文作“蒿”。
第十页【志文】正文:“其先穎川人也”,“穎”碑文作“潁”。
第十三页【碣文】正文:“三祗劫”,“祗”碑文作“祇”。
第二十七页【牒文】:“切見當寺石碣歲久”,“碣”碑文作“竭”。
错误类型之三:标点误
第二十四页【幢文】正文:“因疾而終至,後來塔送”,当为“因疾而終,至後來塔送”。
第二十九页【简介】:“义静三藏西天取得梵书唵子所在之处,一切鬼神见闻者无不惊怖”。该句存在“妄改、漏字、断错句,繁体字”等问题”,应当作:“義淨三藏於西天取得梵書唵字,所在之處一切鬼神見聞者無不驚怖”。
其他类型错误
第十九页【简介】:“大宋修新南海广利王庙碑铭并序”,“修新”当作“新修”。
第十九页【碑文】:“當百姓之受職”,“ 姓”碑文作“神”;“祠既崇兮盼蠁交感”,“盼”碑文作“肸”。
第二十一页【碑文】“元主僧”,“元”碑文作“院”。
第二十三页【碣文】:“重游蕭寺十年過”,“年”碑文作“季”。
第二十五页【幢文】正文:“并已周備”,碑文作“並已周畢”。
第二十七页【赞文】:“龍蟠”,碑文作“龍盤”。
上述为最常见之错误,不再一一罗列。那么,出现上述问题固然与文字的录入工作出现纰漏有关,但不可否认,这与书成众手、把关不严有直接联系。笔者以为,这还与该书的凡例制定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第十三条规定:收录的石刻文字原为繁体字的,仍用繁体字;原为简化字的,仍用简化字,主要是为了保存史料的真实性。其余均使用规范汉字。而第十四条又规定:每卷收录的石刻文字,只作标点,不作校勘,原文中的错别字异体字、通假字等,保持原貌,一般不作甄别。这两条的规定,则有自相矛盾之处,前者指出繁简字之外,其余文字使用规范汉字;而后者则指出,要异体字、通假字等要保持原貌。这些上下冲突的规定,势必影响文字的录入工作,造成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三
正因为《三晋石刻大全·洪洞县卷》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在研究利用这些石刻材料时,不得不慎重,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目前所见的山西碑刻书籍而言,整理质量不尽相同,但录文、标点错误较为常见。[4]利用碑文时,如果对碑刻书籍录文有疑义,最好设法查对拓本或亲临原地查看原碑,还应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考证。
(责任编辑:闻 道)
[1] 李茂盛.在《三晋石刻大全洪洞卷》首发座谈会上的讲话[J].沧桑,2009,(S2).
[2] 王汝雕.《三晋石刻大全·洪洞县卷》出版[N].临汾日报,2009-10-15.
[3] 汪学文主编.三晋石刻大全 临汾市洪洞县卷(上)[M].太原:三晋出版社,2009.
[4] 仝建平.浅谈山西碑刻书籍的收集与利用[J].山西档案,2015,(5).
Error Correction of Shanxi Hongtong Stone Carvings
Zhang Jian-hua
K852
A
1005-9652(2016)01-0037-02
张建华(1963—),男,山西忻州人,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