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中西医研究进展*

2016-02-03张翌蕾汪永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卵泡血瘀病机

张翌蕾,潘 文,汪永娟

(1.三门峡市中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2.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兰州 730050; 3.天水市中医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中西医研究进展*

张翌蕾1,潘 文2△,汪永娟3

(1.三门峡市中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2.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兰州 730050; 3.天水市中医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故参考27篇文献分别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角度综述近5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研究与治疗现状,现代医学认为环境、饮食、心理因素和慢性炎症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采用激素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肾、脾、肝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多采用补肾、健脾、疏肝等调理脏腑法进行治疗,最后对中西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进行了展望。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治疗;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生殖系统功能障碍与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PCOS以多毛、肥胖、月经稀发、不规则子宫出血、闭经、不孕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PCOS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达到6% ~25%[1],占临床妇科内分泌疾病的20%~60%,在闭经妇女中约占25%,在因不孕行辅助生殖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的助孕患者中约占50%[2]。PCOS的并发症主要涉及到内分泌、生殖、心血管、肿瘤等领域。对患者的生活、精神心理以及经济等方面造成较大负担。PCOS的发病原因与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角度出发,对近5年来PCOS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现状进行探讨及展望。

1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及进展

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和临床表现多态性的代谢紊乱疾病。现代医学认为,PCOS的发病主要与遗传、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1.1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研究

Welt CK[1]等发现,PCOS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Gülüm Kosova等[3]认为,PCOS存在一定的遗传异质性。工业化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可能是引起PCOS的一个重要因素[4]。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因素[4]成为 PCOS发病的一个主要因素。有研究发现,饮食物摄入量的增加以及营养过剩会加重PCOS的临床症状,且 PCOS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也比健康女性高。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在家庭、工作以及社会中的压力在不断增长。Bazarganipour F[5]等对 PCOS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PCOS患者不同的心理因素与临床症状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精神心理因素也可能是PCOS的一个主要发病原因。微量元素锌是一种抗氧化酶的辅助因子,Ismail Guler等[6]发现,PCOS患者的血清锌含量普遍偏低,他们认为锌的缺乏可能是引起 PCOS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同时还指出补充锌的含量可能有利于改善PCOS的症状并防止其远期代谢并发症的发生。自 1980年Burghen等首次提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参与 PCOS的发病过程以来,大量的研究证实IR是PCO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7]。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过高可促使卵巢以及肾上腺分泌过量雄激素,同时 INS能增加卵巢黄体生成素(LH)受体,使垂体分泌LH的细胞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的敏感性升高,并协同放大LH对颗粒细胞的作用,造成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及卵泡发育成熟障碍[8]。许多研究显示,PCOS患者的外周血促炎细胞因子(TNF、CRP、IL-6等)水平升高,提示PCOS可能是一种低度慢性炎症性疾病[9]。

1.2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现代医学对PCO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PCOS的不同临床症状对症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卵巢电凝术、腹腔镜下行卵巢打孔术等治疗方法。目前,在西药治疗中达英-35被认为是首选药物。近年来,有关促排卵药物的干预越来越受到关注,如口服避孕药物、GnRH-a、生长因子等,这些药物均能改善GnRH和克罗米酚促进排卵作用,提高妊娠率。随着微创概念的提出及微创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治疗兴起。目前,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已成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外科治疗的主流术式。此外,还有阴道超声引导下卵巢激光打孔术、阴道超声下卵泡穿刺术、经阴超声引导下卵巢基质水凝术、单侧卵巢切除术、小切口开腹卵巢楔切术、腹腔镜下多个卵泡穿刺及部分组织切除术和单侧卵巢电凝打孔术等。

研究显示,IR可能是PCOS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增加靶细胞对INS的敏感性为目前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有双胍类和格列酮类。而格列酮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曲格列酮因为肝毒性作用而撤出市场;罗格列酮可增加体质量,增加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也有使动物致畸的报道,这使得格列酮类药物在PCOS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2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及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月经后期”“闭经”“不孕”“崩漏”“癥瘕”等范畴。

2.1 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对 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在“虚”“痰”“瘀”3个方面。在脏腑方面主要涉及肾、肝、脾三脏。临床常见有肾虚为基础,兼有痰湿、气血瘀滞、肝郁等类型,病性多属虚实夹杂[10]。

2.1.1 肾虚为本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天癸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充盛。《傅青主女科》有云:“经水出诸肾。”中医学认为,妇女的生理功能轴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而 PCOS的发病多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卵巢功能障碍致使卵巢的排卵功能异常,闭锁的卵泡滞留于卵巢皮质内,使卵巢呈现多囊样变化所致的一种疾病。中医学认为,卵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与肾精充盛密切相关,其正常排出又受肾阳的鼓动和气血冲任的影响[11]。

2.1.2 脾虚痰湿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傅青主女科》提出:“肥胖者多气虚,气虚者多痰涎……则胖之妇,内肉必满,遮隔子宫,不能受精,此必然之势也。”《丹溪心法》亦云:“若是肥盛妇人,禀受甚厚,恣于酒食,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驱脂满溢,闭塞子宫。”脾气亏虚、运化失司使津液代谢失衡,湿聚成痰阻滞冲任胞宫,气血运行受阻使血海不能满溢导致月经后期、闭经甚至不孕;痰湿蕴结体内,泛溢肌肤可致体胖多毛。梁卓等[12]认为痰湿是肥胖型 PCOS发生的重要病机,现代社会的工作生活压力及饮食起居的不规则、缺乏运动,以及过度思虑、耗伤阴血导致脾弱、气化功能失常而成痰饮,痰湿阻滞气机使气血运行障碍,加之肝郁进一步阻滞气血,使痰湿血瘀互结久则成癥瘕,因此脾也成为PCOS发病的一个主要脏腑[13]。

2.1.3 肝失疏泄 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的功能与月经的发生密切相关。《医宗金鉴·女科心法要诀》记载:“闭经见脉弦出寸口,则知其心志不遂,情志之为病,多属肝热。”李光荣[14]在治疗 PCOS患者的过程中发现,很多 PCOS患者发病前常有情志不遂等诱因,这些情志因素影响气机、损耗气血,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异常。肝气郁结,气血运行障碍,冲任气血失调,致使闭经、月经后期、不孕等。因此提出“情志不遂是PCOS重要的发病诱因,肝郁气滞是PCOS的重要病机”,为PCOS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新思路。

2.2 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傅青主女科》有谓:“经本于肾。”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真阳,主生殖。中医认为PCOS的基本病机是肾气亏虚,瘀血内阻是其常见诱因[2],因此补肾化瘀法也成为治疗 PCOS的根本[15]。根据PCOS的中医发病机制,除了补肾化瘀法外,临床还多采用健脾化痰法、疏肝法以及中药周期疗法对PCOS患者对症治疗。

2.2.1 调理脏腑法 ①补肾化瘀法:中医认为肾虚是排卵异常的根本病因,肾虚进一步导致阴阳气血失衡,气血瘀阻于冲任胞宫而成瘕,使卵细胞难以排出、卵巢增大[16],补肾中药可以调节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微环境,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出[17]。PCOS伴不孕患者子宫卵巢供血存在异常,其RI(阻力指数)较正常者高,提示其子宫和卵巢的血供量与灌注不足,长期处于血瘀状态[18],且 PCOS中兼有血瘀患者 INS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虚证的患者[7]。活血化瘀药能改善盆腔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增强卵巢与子宫的供血,同时活血化瘀药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平滑肌、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效应等作用,从而使内环境得到改善,促使卵泡成熟与排卵,并能使补肾药直达病所[19]。林辉等[20]应用补肾活络方对肾虚血瘀型 PCOS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患者的T、LH水平明显降低,内分泌水平得到改善。瘀血是中医学概念里的病因及病理产物,而炎症反应是现代医学多系统疾病研究中的热点环节,在不同疾病过程中发挥着致病作用的炎性因子,体现出与血瘀证的相关性[21]。在PCOS患者中,氧化应激增加,抗氧化能力则会下降[22],丹参、红花、当归、等活血药具有抗氧化作用,是临床治疗的天然抗氧化剂,增加氧化应激力对神经、心肌细胞、组织等起到保护作用[23],同时也对PCOS的一些并发症起到防治作用。

②健脾化痰法: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则气血充盈,任冲脉盛,胞宫得养;若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阳,脾胃运化失常,水液输布失司,凝聚成痰,痰湿壅滞胞宫,出现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王旭[24]认为,脾虚痰湿阻滞是 PCOS的主要病机之一,化痰祛湿法是PCOS的治疗大法。痰之本、精之源皆为肾,在治疗PCOS时主张以肾为核心,针对脾虚痰湿的轻重程度灵活用药、对症治疗,从而从根本上调控PCOS。且[25]健脾化痰燥湿药物能够降低PCOS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抑制LH分泌,可以有效促进卵巢排卵,对PCOS高睾酮血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缓解PCOS患者IR的情况。

③疏肝法:肝藏血,主疏泄。《临证指南医案》有云:“女子以肝为先天。”近代又有“肝主生殖”之说,妇女的月经及生殖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若素性忧郁或烦躁易怒,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肝藏血功能失常,则引起月经量少、后期、闭经等。侯丽辉[26]认为肾虚是PCOS发病的关键因素,情志失调是PCOS发病的重要诱因,卵泡赖于肾精所化,卵泡发育停滞为肾虚的表现;肝主疏泄功能失常、气机郁滞,会引起脏腑功能的失衡,卵泡发育障碍,在临床运用补肾疏肝调周法治疗PCOS患者可取得较好疗效。

2.2.2 中药周期疗法 夏桂成[27]认为,中药周期疗法是结合卵巢周期变化用药。通过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平衡,从而改善卵巢功能。他认为PCOS患者长期处于经后期阶段,治疗应重视经后期的调理,强调“静能生水”的重要性,经后初期养阴滋肾基础上加用宁心安神、收敛固涩药物,避免滑窍之品,以达到静能生水。中药周期疗法主要是根据月经周期不同的生理以及病理特性进行分期论治,进行阶段性、序贯性用药。并将月经周期分4期论治,于经后期或孕激素撤退出血后以滋补肾阴为主,促进卵泡生长发育,用归芍地黄汤加减;经间期以补肾调理气血、促排卵为重点,用补肾促排卵汤酌加活血药物促使卵泡排出;经前期以毓麟珠加减;孕激素撤退出血或行经期应用五味调经汤加减。

3 结语

综上所述,PCOS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PCOS的发病原因与机制也越来越深入与系统化,明确 PCOS的发病原因与机制是当务之急。不论从现代医学还是中医学的角度出发,均认为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样性的疾病。从文献研究中可以发现,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不论在病因病机还是治疗总则上都有一些相通之处,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治疗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将西医与中医的治疗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是否可以提高 PCOS的临床疗效并延缓 PCOS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1]Welt CK,Duran JM.Genetic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Semin Reprod Med,2014,32(3):177-182.

[2]郝栋栋,钟兴明,韦相才.AMHR、INSR及其基因甲基化与PCOS相关病变关系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2014,34(1): 114-116.

[3]Gülüm Kosova,Margrit Urbanek.Genetics of th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2013,373 (1-2):27-38.

[4]Palioura E, Diamanti-Kandarakis E. Industrial endocrine disruptors and polycy stic ovary syndrome[J].J Endocrinol Invest,2013,36(11):1105-1111.

[5]Fatemeh Bazarganipour, Saeide Ziaei, AliMontazerieal.Predictive factors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stru-ctural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13,100(5):1389-1396.

[6]Ismail Guler,Ozdemir Himmetoglu,Ahmet Turp eal.Zinc and Homocystei-ne Levels in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atient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J].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2014,158(3):297-304.

[7]徐鸿燕,华苓,朱梅,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4,33(7):530-532.

[8]张晓金,陈允钦,归绥琪,等.不同体质量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代谢特点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7):11-14.

[9]郭静,朱宝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2):144.

[10]甘静,陈娟,严余明.多囊卵巢综合征从肾论治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7):486-487.

[11]平瑜佳,董莉,朱南孙.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11): 53-55.

[12]梁卓,王昕.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防治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3,28(10):2000-2002.

[13]傅惠佳,丘彦,夏敏,等.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综合杂志,2013,8(7):689-692.

[14]刘莹,刘新敏,王燕.李光荣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J].四川中医,2014,32(1):26-27.

[15]尚雯倩,吴新华.补肾法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2,32(9):881-882.

[16]刘宇新,侯丽辉,吴效科.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J].天津中医药,2009,26(2):123.

[17]钟高堂.补肾活血汤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中的疗效[J].医学综述,2012,18(2):306-307.

[18]许华云,付金荣.蔡氏调周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子宫及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4,55 (2):129-132.

[19]梁静,孙纬峰.从肾虚血瘀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989-1990.

[20]林辉,王萍,黄群,等.补肾活络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及卵巢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0):11-12.

[21]杨英俏,姚祖培.代谢综合征与炎症反应和血瘀证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74-75.

[22]Kurdoglu Z,Ozkol H,Tuluce Y eal.Oxidative status and its relation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in young nonobese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J Endocrinol Invest,2012,35(3): 317-321.

[23]潘凯.活血化瘀中药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328-329.

[24]徐雅文.益气健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虚痰阻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25]邓姝.健脾化痰调经法治疗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疗效评价及实验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26]王丽丽.补肾疏肝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27]夏桂成.实用中医妇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0:248-249.

R711.75

:A

:1006-3250(2016)07-1004-03

2016-01-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60604);甘肃省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1305TCYA029);甘肃省教育厅硕士研究生导师项目(1206-07);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管理项目(GWGL2013-3)。

张翌蕾(1990-),女,河南三门峡人,医学硕士,从事妇科血瘀证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潘 文(1963-),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机理研究,Tel:0931-2687115,E-mail:panwen25@126.com。

猜你喜欢

卵泡血瘀病机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小鼠窦前卵泡二维体外培养法的优化研究
血瘀体质知多少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其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