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艺术发展阶段的初探
2016-02-03张婷
张 婷
(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二胡艺术发展阶段的初探
张 婷
(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摘 要:二胡这件乐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最早记载于北宋《乐书》,名为奚琴。千年来,二胡除了经验性的口头理论外,几乎是一张白纸。这件乐器是在20世纪以来的近百余年中,才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而这一历程也是不断创造、不断探索的过程,对民族器乐创作领域的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对二胡的重要阶段及重要作品进行分析,为以后二胡艺术的传承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乐器;二胡艺术;发展阶段
一、初创阶段(1915-1949)
探讨二胡发展的重要阶段首先离不开重要的人物。这一时期以刘天华、阿炳的作品为代表,同时还有陆修棠、刘北茂、蒋风之等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共同为二胡的音乐创作、演奏技法、乃至传统艺术的发展轨迹都开辟先河,他们使二胡抛开历史包袱,更为中国民族器乐在未来发展之路揭开历史新篇章。
在“五四运动”的前后,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高度文化自觉意识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推进历史的浪潮,更为新旧文化的更替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刘天华就是典型的“文人二胡”的代表。刘天华自幼受父亲影响接受新式学校教育。所以他的创作都是建立在传统音乐文化的根基上,并巧妙的吸取西方先进作曲技法的。他先后创作了十首二胡作品:《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闲居吟》、《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这些作品的创作受到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冲击,涵盖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历史文化变革的隐忧与期盼。
另一位则是土生土长于民间的音乐天才阿炳。他与刘天华不同,自幼家境贫困,后被过继于当地的道观,做道士。在这期间,他跟随道士华清和学习音乐。后又历经多次波折,成为街头艺人。他一生创作改编多首乐曲,但留存较少。目前我们只能听到三首二胡作品:《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阿炳的作品富有深厚的传统底蕴与民间特色,融入了独到的人生见解与爱国情怀。他的作品当时就在无锡被广为流传,后更影响日益深远。
这一时期的二胡艺术家还有陆修棠、刘北茂、蒋风之等。陆修棠的《怀乡行》、刘北茂的《小花鼓》、蒋风之改编的《汉宫秋月》等,都是初创时期的佳作。他们都为二胡艺术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为二胡作品日后的创作、发展方向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兴盛阶段(1949-1979)
笔者认为这个阶段大约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以“文革”为界限。
“文革”前即1949年-1966年,这个时期,经济恢复较快,人们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内需增长,这为文化创作提供良好的条件。此时,一些专业的二胡导师,例如:蒋风之、陆修棠、瞿安华等,他们继承了刘天华中西贯通的路线,初步形成了系统的、严谨的教学体系。在表演领域也涌现出许多二胡演奏家,例如孙文明、王国潼、闵惠芬等,他们的出现不仅证明二胡教育事业的成果,更有力地推进了二胡艺术的发展、壮大。从创作角度来说,以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刘文金的两首作品《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为开端,二胡作品的创作经历了由单一的二胡演奏家创作到专业作曲家介入的创作。这个时期的作品也参差不穷的涌现。据粗略统计,这个时期创作的独奏乐曲近五百首。这为二胡的文献积累填写了浓重的一笔。
“文革”事发后,二胡音乐创作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段时期出现了《战马奔腾》、《江南春色》等少量佳作。同时,由于受到创作被禁止的压力,一些作曲家尝试了将中国古曲、戏曲唱腔改编为二胡独奏曲,例如《夜深沉》、《洪湖人民的心愿》等,这一举动恰恰是二胡创作的又一个突破。这为二胡艺术吸取民间传统素材提供了新的方向。
三、新探索阶段(1979年至今)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二胡艺术不断探索创新,创作模式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笔者把这一时期称为新探索阶段。首先,在创作体裁上,这一时期出现了协奏曲、随想曲、狂想曲等,这是之前两个阶段所没有的。大型代表作品有:《长城随想》、《红梅随想曲》、《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一二胡协奏曲》等。其次,这一时期中的不少作品融入了现代的作曲技法、音乐语言。在旋律、调性、节奏上都打破以往常规,大胆地运用现代技法,例如作品《双阙》、《梦四则》等。再次,这个时期在表演形式上也是不拘一格的。无论是独奏、重奏还是与乐队协奏都开启新的模式,既有大胆的构思,又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专业作曲家的介入也无疑使得音乐作品更加丰富,一些改编曲目与移植曲目在这一阶段也得到尝试,例如《流浪者之歌》,这也为未来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这一阶段也产生许多优秀的小型作品,虽然在体裁上传承了上个阶段,却在乐思乐旨、演奏技巧上有新的探索。例如《三门峡畅想曲》、《蓝花花叙事曲》等。
四、结语
通过对二胡发展的重要阶段的分析,我们可以肯定一个乐器在一个世纪做出的不凡成就。也需要反思,近年来二胡作品的发展,又比初创阶段进步了多少。在教育方面,我们要吸收宝贵经验,为二胡的传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蕊蕊.刘天华二胡学派的创建对二胡教学体系的贡献.上海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0,06.
[2] 于秀慧.承古传今 双弦流韵——谈刘天华对二胡音乐的贡献.作家,2011,11.
[3] 赵婷婷.论刘天华和阿炳在艺术上的异同.北方音乐,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