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对象感

2016-02-03卞海峰

视听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百姓民生话语

卞海峰

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对象感

卞海峰

民生新闻经过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地方新闻的主力军。作为栏目的代言人,民生新闻主持人在当地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传递栏目宗旨、表达栏目理念、评说百姓生活,在民生新闻这个五味杂陈的舞台上,将百姓的酸甜苦辣与自己的嬉笑怒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主持特色。“在我们的节目中,既有社会新闻,也有舆论监督,还有生活资讯,甚至时政新闻,反映的都是平民百姓日常状态下的衣食住行,以至于用任何一种传统新闻分类概念来概括都是片面和不合适的。”[1]民生新闻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对主持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民生新闻主持人与民生新闻受众构成了一种复合的传受关系,作为主持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象感,在民生新闻的话语场中带有强烈的民生感,这种民生感与当下社会的舆论生态、话语方式、受众心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民生新闻对象感的时代特征

俄国著名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实际说出的必要。”民生新闻从诞生伊始,就定位在说百姓家长里短、道人间喜怒哀乐上,百姓成为民生新闻的主要受众,其对象感的存在较为显性。随着社会变化与新闻发展,民生新闻的传播对象也在发生变化,显现出以下特征:

1.多元性。社会转型期,受众思想、心理、诉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和逻辑关系。一是社会变革带来的各类矛盾凸显,容易出现非理性化情绪,民生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公众情绪释放功能。二是公权力失范与百姓权利诉求形成矛盾,百姓呼吁民生新闻加强监督力。三是社会利益均衡机制还在健全中,收入分配不均衡、公共服务不足等导致的利益诉求失衡。民生新闻主持人应分析和研究受众的变化,在传递媒体声音时客观审慎,意识到受众的愿望、要求、心理、心情,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握政策口径,不能逞口舌之快而激化矛盾,发生导向错误。

2.特定性。民生新闻面对普通百姓,表达上多使用民众话语。民众话语具有百姓语言的特定性。民生新闻多在城市台唱主角,特定地域的受众有其特定的文化认同、情感表达方式和语言表达特点。主持人说新闻、拉家常,一方面要有强烈的融入感,把自己当成百姓一员,融入到百姓语境中,研究所在城市特有的表达句式、特定的词汇,借鉴运用到节目中;另一方面还要有抽离感,站在媒体角度,从报道中抽离出来,发出媒体声音,传导正确舆论。

3.社交性。在多元传播影响下,电视传播的社交化已成潮流。民生新闻主持人说百姓事、道百姓情,张扬“人”,凸显“人”,利用热线、微信、微博等渠道让百姓参与发声,改变了过去我播你看、只播报不交流的单一模式。在媒体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开放性平台上,主持人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不再是演播室中面对摄像机的孑身一人,而是微博上的主页君、微信上闪烁的头像、朋友圈里的好友……在社交时代,“我们已经被戏剧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显露出来的自身信息极大地增加了社会可见度,使我们更容易找到彼此。”[2]主持人角色的丰富,交流方式的演进,使对象感也有了新的外延。

二、民生新闻对象感的传播语境

从语言学角度来讲,主持人在节目中构建必要的话语衔接,串联引导节目走向,从而实现节目的语旨意义。因此,对象感在节目话语衔接体系中虚拟而又真实存在着,它连接着屏幕内外,架设了主持人与受众的纽带。在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现实处境与民生新闻不断创新的报道手法也更加明晰了主持人对象感的传播语境。

一是电视“客厅媒体”特征凸显客厅语境。年轻群体更倾向于新媒体的个性化选择,而客厅中的电视机成为中老年观众维系亲情的家庭式存在,或者说,在约定的时间打开电视已经成为这批观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民生新闻主持人是他们的陪伴者。所以,在播说新闻时,态度、感情及语态、语调应符合客厅文化的氛围。目前,许多民生新闻采用双播模式,强化了“说”“聊”的语境。

二是电视直播使主持人处在三方交互的语境中。3G、4G以及SNG等直播手段在民生新闻中被频繁使用,演播室主持人需要随时听从当值编辑或导播的指挥,与前方记者连线。此时,主持人从节目引导者、讲述者变成了新闻事件的介入者、报道者,观众、主持人、现场记者三方构建了新的语境。主持人在三方交互中,既要有随机应变能力、事件报道能力,又要及时转换对象感,吸引记者的报道,引导观众参与到直播体验中。

三是个性化观点性主持成为普遍追求。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不再是第一新闻落点,观众从电视新闻中除了获取信息外,还希望看到听到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新闻播报或讲述,获得对事件的看法。民生新闻浪潮初涌之际,《南京零距离》的孟非、《元元说话》的元元,凭借个性化的主持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独到的观点、个性化的表达所营造的个性语境成为民生新闻主持人称职与成功的重要标准。元元是北京观众“最想请到家中聊天的客人”,这一赞誉也透射出民生新闻主持人要有与观众聊天、对话的能力,这一能力包含着诸多潜台词:主持人话语要有内容、有阅历、有思想、有观点,能够影响观众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说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三、民生新闻主持人对象感的获取路径

获取对象感,必须内外兼修,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苦练“内功”,养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气质。首先是提高素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有政治敏锐力和新闻洞察力,明辨是非,爱憎分明,表达思想,把握情感。其次是培养情感内质。情感是主持的基础。民生新闻主持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事业、对他人、对家庭都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才能在播新闻、主持节目时,调动情感储备,释放情感。第三,锤炼民生语言。主持人所使用的语言、表达的观点有民生情怀和民生视角,不刻意做作,不刻意修饰语音语调和形体语言,而是将真诚坦荡之心外化为自然真诚的声音形象,与节目融为一体,赢取观众的共鸣。另一方面是勤练“外功”,建立与观众沟通的渠道。通过收视调查数据了解受众人群年龄、知识、收视习惯等情况,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利用栏目所掌握的观众数据,开展地面活动与观众进行线上线下交流沟通,面对面感受观众的喜怒哀乐。人际交流能激起主持人强烈的主持愿望、更加饱满的热情,让对象感更为明显。

注释:

[1]景志刚.存在与确认:如何概括我们的新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11).

[2][美]克莱·舍基.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胡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百姓民生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不让百姓撇嘴骂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百姓记着你
百姓看家“风”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