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舞剧的生产方式及创作模式
2016-02-03索美超
索美超
(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山西 太原 030006)
浅析当代中国舞剧的生产方式及创作模式
索美超
(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山西 太原 030006)
中国舞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作为舞蹈艺术呈现和表达的一种主要方式进入大众的视野,随之而来的当代中国舞剧的生产方式由单一的专业艺术院团生产转向多元化生产,舞剧的创作模式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
当代;中国舞剧;生产方式;创作模式
随着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舞剧作为舞蹈艺术呈现和表达的一种主要方式进入大众的视野。中国舞剧的不断发展是受其生产方式影响的,又与中国舞剧的创作模式密不可分。中国舞剧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既包含中国芭蕾舞剧、中国古典舞舞剧,还包含中国民族民间舞舞剧及中国现当代舞剧,而当代中国舞剧是指中国当下所存在的舞剧作品及其衍生出的理念。在艺术其自身发展规律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客观因素影响下,当代中国舞剧的生产方式及创作模式都在不断变化。
一、当代中国舞剧生产方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
当代中国舞剧的生产方式是指舞剧生产的演出主体或依附单位组织。舞剧的生产方式影响着舞蹈创作的本体,如题材、构思、选材等。由建国初期的第一部舞剧《和平鸽》,到“文革”时期作为“样板戏”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再到今天频繁上演的《一把酸枣》、《沙湾往事》、《丝绸之路》等中国舞剧的不断更替,其不但体现在数量上的差异,更多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舞剧的生产与国家的形势和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团结人民、鼓舞人心、赞美新中国而舞,其主要由文化部直属的艺术院团去完成舞剧的演出,如舞剧《红色娘子军》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首演。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十年以来,舞剧的生产方式不再是单一的专业艺术院团的创作演出,而是实现了舞剧生产方式的多元化。
(一)专业艺术院团的主导性生产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对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了转企改制的革新,专业艺术院团从以前国家事业单位转变为市场化企业,使它们不断通过优秀作品的创作演出取得发展。近年来,总政歌舞团创作演出了《铁道游击队》;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了《铜雀伎》、《孔子》、《恰同学少年》等;上海歌舞团创作演出了舞剧《一起跳舞吧》、《朱鹮》;陕西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创作演出了舞剧《丝绸之路》;广东歌舞剧院创作演出了舞剧《沙湾往事》;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创作演出了《莲》、《野草》;青岛市歌舞剧院舞剧《红高粱》等。国内大部分的优秀舞蹈编导、舞蹈演员都集中在专业艺术院团,加之它们“创作——演出”的经营模式,使得当代中国舞剧的主导性生产仍然在专业艺术院团。
(二)高等艺术院校的实践性尝试
高等艺术院校作为舞蹈艺术人才培育和输送基地。由于舞蹈艺术的实践性特点及国家对“双师型”教师的目标要求,教师和学生逐渐开始了舞剧实践性创作的尝试。这一项尝试最早的应该是北京舞蹈学院,如舞剧作品《无字碑》、《梦红楼》、《天鹅湖记》、《雷雨》、《唐婉》等,作为中国舞蹈最高学府的北京舞蹈学院,只能作为个案,而且大部分舞剧都是在学院内部演出。要从普遍性的舞剧生产谈起,在艺术院校舞剧创作大获成功的高校首先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的舞剧《一把酸枣》,至今已演出上千场,广受好评。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创作的大型说唱舞台剧《解放》及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以多年的经验积累创作的舞剧《浮生》。高校舞剧的创作演出这一生产方式,不但使舞蹈教学与艺术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更让学生在学习阶段真正得到艺术实践的机会,进而反观艺术教育的目标及成果。
(三)旅游商企宣传营利性的商业演出
旅游商企宣传营利性的商业演出是当下中国舞剧生产的方式之一。这类舞剧的演出更多的是吸引游客或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虽然是以营利为目的,但它却可以让舞蹈艺术真正贴近大众,发挥了艺术最本质的功能。例如由陕西旅游景区华清池有限公司创作演出的实景舞剧《长恨歌》,演绎了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凄美爱情故事,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赏。
二、当代中国舞剧的创作模式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
当代中国舞剧创作模式则指舞剧的创作范畴,包括舞剧的客体——创作主体构成,舞剧创作的本体——立意、结构、选材、动作语言等。舞剧创作是舞蹈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高形式,“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表现手段局限被打破,它可以像小说、电视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一样,舞蹈身体的真实表达更使得叙事富有了情感。中国舞剧的创作手法是对欧美、俄罗斯等芭蕾舞剧创作手法的吸收和发展,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法国浪漫主义芭蕾及俄罗斯芭蕾的影响,在当下中国的舞剧中仍然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舞剧《吉赛尔》、《天鹅湖》、《睡美人》的影子。中国舞剧的创作没有照搬国外芭蕾舞剧的创作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创作之路。自上世纪60年的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早期舞剧就尝试着在动作语汇中融入中国舞元素,直到今天中国舞剧动作语汇完全对芭蕾动作元素的脱离,形成了纯正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动作语汇的舞剧作品,实属难得。总结当代中国舞剧的创作模式大致有如下两点:
(一)典型的叙事性结构方式
叙事性舞剧结构是国内外舞剧中最主要的结构方式之一,其能使观众更能清晰的了解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束,更符合了中国人喜欢听故事、看故事的心理特征。细数正在上演的中国舞剧,绝大多数的主体结构都在讲述一个关于爱情、历史或人物的故事。如舞剧《一把酸枣》讲述了晋商殷家大伙计私生女酸枣与殷家小伙计曲折凄美的爱情故事;舞剧《沙湾往事》讲述了以“何氏三杰”为代表的广东音乐人创作传世名曲《赛龙夺锦》的故事。
(二)题材多取自于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舞剧题材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部舞剧成败的关键,题材是创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提炼和升华,题材的选择直接决定着舞剧的创意构思、动作语汇、服饰、舞美灯光等。当今中国舞剧的创作模式下,舞剧题材多取自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典型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是经过长期历史洗刷和沉淀保留下来的文学经典,它们的情节安排、人物形象被人们所熟知,在舞剧这种以非语言文字的身体动作表达中,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引起共鸣。如舞剧《红楼梦》以文学经典《红楼梦》改编而成;舞剧《王羲之》以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为原型改编而成;舞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为历史原型改编而成等。
随着中国舞剧60多年的发展,许多优秀的舞剧作品不断涌现出来,在舞剧创作中对国外的创作经验逐渐吸纳融汇,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剧创作模式,中国舞剧发展到今天在符合艺术规律的良好发展态势下,也显露出许多问题:
1.现实题材的舞剧缺乏。当代中国舞剧的创作应该更多地反映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大众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意志情感。
2.每年舞剧创作的数量多,而能真正流传的精品却很少。如今,中国每年百部以上的舞剧作品生产,而真正能保留下来久演不衰的作品确实甚少。生活积累的匮乏,内容提炼、形式创新的不足,使得作品缺乏真正的艺术价值。
3.注重讲故事,而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真实情感的表达。舞剧可以讲故事,但往往在创作中重点铺设了情节而忽视了舞蹈本体的情感表达功能,塑造的人物形象单薄,舞剧只是为了让观众看懂一个故事。
4.强调舞美、音乐的渲染,缺乏舞蹈创作本体手段的表现。一部舞剧的生产少则上百万多则上千万的资金投入,更多的是对服装、道具、舞美、音乐的成本投入。符合角色、营造意境的舞美设计、音乐创作固然重要,但丰富的舞蹈动作语汇的挖掘和舞蹈动作本身的表达才是核心,对于舞蹈本体表现的开发的舞剧创作的根本。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舞剧发展到今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否科学可行舞剧作品的呈现是最好的检验。在舞剧创作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还要进行深入的舞剧大讨论,寻找到一种真正脱离芭蕾舞剧樊篱的创新之路,并将之转化为科学理论来指导舞剧的创作及生产。■
[1] 梅林.为中国舞剧问诊把脉——中国舞剧研讨会摘要.舞蹈,2009,09.
[2] 肖苏华.当代舞剧创作理念浅谈(节选)——兼谈我院五年来的舞剧创作.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