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6-02-03张拥军新疆石河子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新疆石河子8300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畜牧兽医站新疆奎屯83300
邵 军,张拥军(.新疆石河子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新疆石河子8300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畜牧兽医站,新疆奎屯83300)
犊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邵军1,张拥军2
(1.新疆石河子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新疆石河子832000;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畜牧兽医站,新疆奎屯833200)
1 病例介绍
新疆奎屯垦区某团场奶牛养殖小区李某的奶牛存栏840头,其中成母牛420头,育成牛90头,青年牛90头,犊牛240头,饲喂新疆天康奶牛浓缩料,实行75日龄断奶,每月哺乳犊牛60头,在此之前一直生长良好。2014年11月20日该牛场发生一种以体温高、脱水明显、流涎、跛行、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以口腔、食道、皱胃黏膜、盲肠和结肠黏膜出血性、溃疡性、坏死性病变和脾脏肿大为主要剖检变化的疫病,发病集中在15日龄左右,当月哺乳犊牛发病数为30头,发病率为50%,死亡数12头,死亡率为20%,病程7~14 d。畜主发现病情后应用头孢重病克注射液(头孢噻呋钠)、痢菌净注射液(乙酰甲喹)、高热救牲(板蓝根)、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均无疗效,12月8日前来我站就诊,经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等综合确诊为犊牛的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2 临床症状
患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在40.5℃~41.5℃之间,病牛喜卧,鼻镜龟裂,浆液性鼻漏,初期口腔流少量的黏性分泌物,口腔黏膜、牙龈等处出现米粒大小的水泡,后期口腔流脓性分泌物,口腔黏膜溃烂;排粪初期表现为拉羊粪蛋样的粪便,后期表现为拉黄绿色的腥臭稀粪;排深黄色的尿液;前肢腕关节或后肢跗关节发生肿胀,走路跛行,站立不稳;患牛因脱水衰竭而死亡。
3 病理剖检
共剖检病死牛5头,口腔、食道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溃疡灶为40%(2/5);皱胃黏膜脱落并有拇指大小的岀血斑为80%(4/5);结肠黏膜上形成绿豆大小的坏死灶为80%(4/5);肝脏肿大呈紫红色,表面有拇指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为60%(3/5);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岀血为80%(4/5);脾脏肿大,约为正常的2倍,呈紫黑色为60%(3/5);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关节腔内有浆液渗出物为60%(3/5);心包积液,心外膜有米粒大小的出血斑为40%(2/ 5);其他脏器均有不同程度败血变化。
4 实验室检验
4.1涂片镜检扑杀病牛,无菌取肝、脾、关节液渗出物、肠淋巴结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到的革兰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菌,单个散在或成双排列,无荚膜,无芽孢。
4.2细菌分离培养
4.2.1取病死牛肝、脾等为病料接种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 h培养,镜检其分离为边缘整齐、圆形、隆起、光滑、湿润灰白色的菌落,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β溶血现象。涂片镜检,菌形与直接涂片一致。
4.2.2生化试验将细菌纯化培养后,分别接种生化培养基,结果表明,该菌能分解葡萄糖、乳糖和甘露醇,产酸产气,硝酸盐还原、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利用枸橼酸盐。证明是大肠杆菌。
4.2.3药敏试验将细菌纯培养物接种于血液琼脂培养基,选用含有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青霉素、氟苯尼考、痢菌净等药物纸片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药敏纸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141002),37℃培养48 h结果该菌对氟苯尼考高敏;对阿莫西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呋钠中敏;对庆大霉素、林可霉素、青霉素、痢菌净低敏。
4.3取40份病牛血液,经3 000 r∕min离心3 min,应用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抗体诊断试剂盒(牛BVDV总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由美国IDEXX生产)检测,其中成母牛10份,哺乳犊牛15份,断奶犊牛5份,育成牛5份,青年牛5份,结果为成母牛阳性2份,哺乳犊牛阳性12份,断奶犊牛阳性1份,育成牛阳性1份,青年牛阳性1份,平均阳性率为42.5%。
5 防治
5.1处置深埋死牛,隔离病牛,使用10%百毒杀按1∶200比例对圈舍、地面、墙面每日喷洒消毒1次,连用7 d。
5.2预防全场采用猪瘟疫苗(猪瘟活苗,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40801),给易感奶牛进行免疫。成母牛10头份,育成牛6头份,青年牛8头份,犊牛5头份。
5.3治疗注苗24 h后,病牛采取止泻、补液、强心等对症治疗。同时患牛肌肉注射神奇注射液(氟苯尼考)治疗大肠杆菌病,每日1次,连用3~5 d,饲料中拌入10%氟本尼考粉,连用5 d,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连用7 d,采取以上措施,经过7 d,全群恢复正常。
6 讨论
6.1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犊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
6.2发病原因
6.2.1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病,主要损害奶牛的消化系统,进一步造成奶牛机体免疫力下降;大肠杆菌是奶牛的常在菌,各种应激因素均可诱发和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加上11月份天气寒冷,圈舍潮湿,大肠杆菌病正是在哺乳犊牛免疫力下降时发生。
6.2.2该牛场未能及时免疫,圈舍消毒不严,人员自由出入,因此该牛场发病严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6.3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与猪瘟病毒同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二者具有共同抗原,可产生交叉免疫反应。应用猪瘟活疫苗进行免疫刺激机体产生有效抗体,取得较好免疫保护。
6.4此次发病主要集中在15日龄的哺乳犊牛,检测成母牛,育成牛,青年牛,断奶犊牛,哺乳犊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抗体呈阳性,仅见哺乳犊牛发病,未见成母牛,育成牛,青年牛,断奶犊牛发病,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图分类号:S852.6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9-6005(2016)05-0057-01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邵军(1968-),男,畜牧师,本科,从事畜牧生产技术工作,E-mail:13740729@qq.com
通讯作者:张拥军,E-mail:zyjnqssy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