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视唱练耳教学思考

2016-02-03孙晓曼

黄河之声 2016年18期
关键词:读谱音准节奏

孙晓曼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我国视唱练耳教学思考

孙晓曼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视唱练耳课是音乐教育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专业音乐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涵盖了视唱、练耳、音乐基本理论、基础和声及曲式等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理论性、技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是一门多学科结合交叉、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课程。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基础课,在任何一所专业学习音乐的学校里都会开设此课程。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遗憾的是,一些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初级阶段,由于不规范的音乐教育环境或是不正确的教学方法错失了最好的音乐教育时机,使得他们的某些音乐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与培养。这将为其今后的音乐发展埋下不小的隐患,并将直接制约着他们今后的音乐发展。这也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急需反思及改变的问题。

2011-2012年我有幸赴法进修。在巴黎学习的一年使我对法国的视唱练耳教学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结合自己在国内音乐学院工作十几年的所见所感,有较深的感触。希望此文能为我国视唱练耳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有所借鉴。

“solfege”一词源于法国,被翻译为视唱练耳。但在今天的法国视唱练耳课程的名称已经发生了变化,被称为“formation musicale”,不再是之前惯用的“solfege”一词了。从名称的改变便可看出法国音乐教育界对这门课程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对这门课程也赋予了新的内容。理念的改变势必带来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的改变。“formation musicale”就是指音乐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的视唱练耳教学,尤其是一些普及教学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它的任务。而是更多的被理解为只是一门训练读谱和音准的课程。许多老师过多的沉迷于基础音乐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高级音乐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错在没有真正领会视唱练耳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忽略了此课程的实用性和服务性原则。没能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基础作用。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指出:“认为视唱练耳的目的仅仅是训练读谱和音准是不正确的……学会读谱和准确的演唱只是教学的必要基础和解决较困难的任务的必要条件。”他还指出:“视唱练耳课的进行须与基本乐理、和声学和音乐分析课紧密的结合起来,视唱练耳技能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音乐知识为基础。”由此可见,视唱练耳课不仅仅是训练读谱和音准的课程。它是一个多学科交织融汇的课程,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以下是我对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内容部分

(一)节奏训练内容加大难度拓宽广度

节奏是以运动性为基础的。运动就一定有速度问题。所以建立准确的速度感是视唱练耳课节奏部分训练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速度感,接下来就是各种节拍与节奏型的练习了。在法国学习期间,我曾对来自中国不同音乐学院或是艺术类院校毕业的留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所有同学一致认为,对于所有法国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中,节奏部分的练习是他们最难适应的。尤其是他们专业主课学习过程中,会演奏大量的现代作品,对于这些作品中复杂的节拍变换以及复杂的节奏型,学生觉得是有难度的。他们觉得法国的节奏教学部分明显比国内的教学练习内容更系统化,更丰富,也更有难度。这些节奏练习对于法国本土的学生则不会有更多的不适应,他们循序渐进一路学习过来,早已习惯了那些复杂节奏型以及各种拍子组合在一起不对称的节奏,不对称的乐句。在他们的审美期待中,对于对称性和规律性没有我们渴望的那么强烈。对于对称与不对称,规律与不规律的音乐他们都有所期待,都可以接受。也就是说他们的审美期待比我们的更宽泛。这种现象和长期从事音乐实践的内容是有绝对关系的。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节拍和节奏的听觉经验比我们的要丰富的多。这种现象也表现在其他教学环节上。节奏练习广度和深度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新作品的广度和深度。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培养视奏能力应该是视唱练耳课的重要内容

视奏能力对学习器乐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视唱练耳这门课程是为更好地从事演奏服务的,所以视奏能力的培养才是这门课程服务的终端。拿到一首新的作品,学生首先靠视觉对谱面有所认知,再调动大脑中的各种信号对其进行归纳,之后再由大脑指挥双手将谱面内容在自己的乐器上准确再现。(这里说的准确除了音准、节奏外还包括分句、呼吸、以及音乐风格的把握等等。)这就是音乐活动的全过程。我们平时的教学都是用视唱这一方式(用控制嗓子的能力)代替了视奏这一环节,缺少了演奏中最重要的动作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学习器乐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从视觉图像到动作的转换的整个过程是需要系统、长期练习的。而这一环节在我们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尤其是一些器乐化或是音区不适合人声演唱的作品,都可作为视奏练习的素材。

(三)重视视唱训练

视唱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音乐技能。它不但训练音准、节奏,还能较好的训练内心音乐听觉,更能练习准确理解音乐、表达音乐的能力。想要唱好视唱,除了音准节奏这些基本要求外,对作品结构的分析、多声部中对于和声色彩的敏感度及相互之间的合作都是有很高要求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视唱练耳课的性质本身,和其他的专业课程一样,它具有一系列的特点:视唱练耳习题的完成要求表现出音乐性,表演的意志和坚毅性,同样也要求具有一定的情感。不言而喻,按照乐谱有表情的演唱艺术作品的范例,会使这一课程接近于表演课(演唱多声部的音乐作品时,则更加明显)。”法国的视唱教学很有特色。单声部视唱全是带正谱钢琴伴奏的,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听觉思维,上课时学生唱视唱都由老师伴奏,人声与钢琴成为一个整体,和声色彩的变化,乐句的呼应这些都使音乐更具完整性。而多声部视唱都是不带伴奏的。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和谐的音色以及默契的配合。多声部视唱考试时也是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的,这表明了对视唱完成的高标准、严要求。音乐会形式也是视唱这一教学环节完成的最高表现形式。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

(一)正确看待绝对听觉这种特殊的音乐能力

首先肯定一点,绝对听觉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有些人即便是在最好的时机,有最科学的方法也不一定能培养出来,它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既然是这样我们就应遵循绝对听觉形成的规律,适时地、科学地进行培养,但绝不强求。因为它与音乐感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不应放大这种特殊音乐能力在学习中的作用,并将这一观点落到教学实处。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我们的民族乐器、民歌多是用首调记谱而且是简谱。这就造成了很多音乐家和音乐工作者的首调听觉习惯。包括学习音乐的学生也是如此。由此可见首调听觉在我国据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可是这些音乐家或是音乐工作者的音乐感并没有因为不具备绝对听觉而受到丝毫影响,相反他们大多都具有敏锐的相对音高感、调式感、和声感以及节奏感。这些人的音乐感都是非常优秀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扬长避短,善于利用他们的长处并把它放大,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切记不要强求学生改变听觉习惯,以免在学习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以至于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自己形成错误的判断,并丧失自信心。教师这种错误的理念和做法,也许会误导一批人甚至一代人对视唱练耳课的真正目的的理解。这将不利于我们音乐事业的发展。视唱练耳课需要训练的音乐能力有很多种,不要总盯着这一种特殊能力,最后芝麻没捡上还丢了西瓜。当前重要的是如何探寻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怎样用学生熟悉的中国音乐语言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二)音乐学习应该遵循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法国的视唱练耳教学始终坚持着这一原则。授课素材大多选自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以及多种音乐风格的作品。为了学习某位作曲家,教师可能会在相当一个周期内,课堂授课的素材从节奏练习、和声练习、旋律练习及视唱练习等全部都选择这一位作曲家的作品。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熟悉作曲家的音乐风格,以便日后自己演奏或是演唱该作曲家的作品时更能准确地把握他的音乐风格。这一做法也充分体现了视唱练耳课的实用性和服务性原则。

(三)养成细致准确读谱的习惯

读谱绝不是只将音高、节奏再现出来即可。节拍的律动感、各种节奏不同的动力感、以及音高走向的力度感都应表现出来。尤其是谱面上的各种表情记号,更要按要求做好。并且这些要求都是从最初的音乐学习开始的。法国教师非常注重读谱的精准性。上课随身带节拍器,注重培养学生固定的速度感。而我们经常强调的则是固定音高感的培养。而固定速度感和固定音高感这两者谁在音乐实践中有更重要的作用是一目了然的。对于速度、力度及各种表情记号他们都有严格的要求。听写练习中,也会包括速度及表情记号的听辨训练。这对音乐表现力意识的培养及音乐风格的把握都是极有好处的。

(四)丰富的听觉经验是发展高级音乐能力的重要前提

听觉经验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建立起来的。听觉经验越多,审美期待就会越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会越丰富。正所谓“见多识广”,而在音乐中就应该说是“听多识广”了。例如一个实际音乐作品的填空练习,法国老师有时会让学生根据谱面提供的内容,“猜出”它的低音进行或是其他内容。这绝非普通意义上的“猜”。学生需要调动大脑中的一切有关信号,感性的结合理性的分析、选择。在没有听到音乐作品之前,学生先按照自己的审美期待来完成老师的作业。这个过程中,运用到的一些听觉经验也许来自学生高度发达的和声听觉、或是来自对作曲家的熟知,亦或是来自良好的调式感。总之,听觉经验越丰富的学生“猜”中的可能性越大。之后,老师会让学生再结合实际的音响对自己的判断进行纠错。这也是很好的提高音乐鉴赏力的方法。

再比如在创作内容上,有些很小的孩子会把她听觉经验中的某种创作方法、某个特殊色彩的和弦、或是特殊的表演形式运用到自己的小作品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0世纪法国诞生了现代音乐大师梅西安,他发明的附加时值理论体系可谓是对现代音乐节奏部分重大的贡献……这与他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分不开的。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不同于美术。美术作品是具体的、有形的。而音乐作品却是抽象的、无形的。音乐是一门时间上的艺术。但音乐又是极具精神性的,尽管它没能留下任何形式上的东西,但它同样能打动人心,直击人的灵魂,以至于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难怪有人说:当音乐出现的时候,语言就该消亡了。可见音乐是一种更高级的特殊语言。

那么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门特殊的语言,除了做好对音乐本身这门学科的研究外,确实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有些音乐上解释不清的现象还需要物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社会学和哲学等诸多相关学科的辅助。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文中的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1] [苏]阿·列·奥斯特罗夫斯基 著,孙静云 译.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

[2] 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7.

[3] 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5.

[4] [英]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9.

孙晓曼,西安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副教授。

猜你喜欢

读谱音准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浅谈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读谱的能力
YOUNG·节奏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读谱技能训练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合唱指挥读谱技能解读——2015美国合唱指挥联盟(“ACDA”)大会感悟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