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双衔接式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2016-02-02李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李丽

摘 要 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介绍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岗位—技能认证融合,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交织”的双衔接式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13-03

1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对接移动通信产业,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确立基站建设与维护、移动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客户服务三大核心就业岗位群;引入S.M.A.R.T人才培养模式,依据核心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岗位认证,分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人才培养的差异,确立课程内涵,构建“职业岗位与技能认证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交织”的双衔接式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实施MIMPS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一系列真实的工作项目为任务,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推动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完成任务;以世界大学城为平台,建立网络化、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结合S.M.A.R.T评估系统有效利用课程考核评价结果。

2 S.M.A.R.T高职教育模式内涵

有别于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S.M.A.R.T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前移,根据职业目标科学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为在校学生创造出与企业相似的模拟职业环境,职业指导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职业学习。

S.M.A.R.T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流程图如图1所示。

第一步,职业定向,在学生入学时基于兴趣、职业倾向等自我评估测评因素与通信行业岗位资源信息进行匹配,明确自己初步的职业定向。

第二步,自我教育设计,包括学习系统的专业课程和岗前培训。自我教育设计阶段是S.M.A.R.T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重点,在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引入企业课程,借助企业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技能,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第三步,职业决策,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情况及S.M.A.R.T评估系统的职业评估报告,明确自己最终的职业定位。

第四步,顶岗实习。根据职业决策结果,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顶岗实习,零距离体验真实的工作。

3 “职业岗位—技能认证融合,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交织”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依据S.M.A.R.T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以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构建“职业岗位—技能认证融合,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交织”的双衔接式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伴随着移动通信产业更新升级,结合移动通信产业“全程全网”的特点,移动通信产业职业岗位群主要有移动核心网建设与维护、基站建设与维护、移动核心网规划与优化、移动无线网规划与优化、移动客户服务、手机软件开发等。依托校企合作共同体,结合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和专业调研结果,校企双方对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深入剖析,确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职业岗位群为基站建设与维护、移动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客户服务。根据三个核心就业岗位群的职业目标构建“职业岗位—技能认证融合,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交织”的双衔接式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岗位—技能认证融合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共同参与下,对接移动通信产业战略转型和4G技术的发展需求,基于岗位职业目标分析每一个核心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技能,并按入职岗位、晋升岗位、高级岗位进行归类合并,利用校企合作共同体,融合与该职业岗位对应的初级、中级和高级的通信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和企业岗位认证,构建“职业岗位—技能认证融合”的模块化、层次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融合移动通信工程师(NC技能认证)、GSM/3G/4G网络优化工程师(NC技能认证)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技能认证点,构建移动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岗位的层次化专业课程模块,包含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GSM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3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4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融合移动通信工程师(NC技能认证)、电力机务员(行业技能认证)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技能认证点,构建基站建设与维护岗位的层次化专业课程模块,包含基站建设工程、GSM/3G/4G基站运行与维护、通信动力设备操作与维护、电信工程项目实施;融合电信营业员(行业技能认证)、电信业务员(行业技能认证)、移动终端维修员(行业认证)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技能认证点,构建移动客户服务岗位的层次化专业课程模块,包含电信业务应用与客户服务、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电信渠道营销、移动终端维修。

“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交织”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不仅要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是为社会提供职业培训的主要场所。学历教育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提升,而职业培训又为学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职业培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都要以学历教育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基于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联系与差异,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高职学历教育专业课程不仅要体现职业性、应用性,还要体现高等性。借助于校企一体合作优势,将高职学历教育专业课程与企业职业培训课程内容交织,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交织”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将移动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客户服务两个职业岗位群的学历教育专业课程与职业培训课程进行“拆分交织”,将基站建设与维护职业岗位群的学历教育专业课程与职业培训课程进行“一对一交织”。

MIMPS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对于“职业岗位—技能认证融合,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交织”的双衔接式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嵌入企业的MIMPS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根据MIMPS教学法的六大步骤开展教学:课前评估→教学方法选择→研究型实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习心得。在“教学方法的选择”环节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和特征,采取形式多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GSM/3G/4G基站运行与维护等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GSM/3G/4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终端维修等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电信渠道营销、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等课程采用现场教学法;在“研究型实训”环节以一系列真实的工作项目为实训任务,实施职业模拟教学。

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注重过程性考核,将考核的重点向实践技能掌握的整体性和专业能力的创新性等方面倾斜。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项目驱动安排考核评价的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利用世界大学城收集并保存“任务单”,学生用“任务单”来申报自己的学习成绩(即学生自评),结合学生互评和教师考核点评,给出最终的课程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录入S.M.A.R.T评估系统,学生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学习反思,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调整学习计划,同时对职业定位进行适当纠正,合理选择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宋燕辉,陈霖.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模块组合、双轨联动”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

[2]童伟.MIMPS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培养就业能力的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2).

[3]周茂东,张福堂.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析:兼评高职经济类专业教学标准中的课程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

2013(5).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