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音乐教育的研究

2016-02-02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福建福州350000

北方音乐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华职业传统

刘 畅(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0)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音乐教育的研究

刘 畅
(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0)

我国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价值的体现,注重提升个人修养,倡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职业音乐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中华传统文化能促进职业音乐教育的人文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进而提升对音乐的学习质量。

中华传统文化;职业教育;音乐教育

职业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由于教学理念、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因此职业音乐教育的结果总是差强人意。中华传统文化中大量关于教育的良好建议与看法,对于个人修养的培养与教学理念,与职业音乐教学的根本要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1]。所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职业音乐教育中,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非常有促进意义的。

一、我国职业音乐教育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度不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态度也是非常的敷衍、散漫。即便是在职业学校中,这类情况也未得到改善。学校对于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导致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完善的音乐教学,进而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不足,对音乐学习的态度懈怠。

(二)音乐教育的设施设备不齐全

基于学校对音乐教学的态度,且由于学校教学资金有限,因此大多数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设备都存在不齐全的情况。这为音乐教师教学造成了较大的阻力,无法带领学生很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尽管目前多媒体开始步入课堂,但对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还是相当有限的。

(三)音乐教学理念及方式落后

在大多数职业学校中,教师是有教学任务的。教师为了完成任务,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中,而忽视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的需求及师生间的互动。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及方式在音乐教学中仍占主流,因此大多数音乐教学还是使用课堂讲课的方式。这种情况学生学习到的音乐知识根本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效的知识体系,无法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认知产生任何帮助。尽管音乐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放松、减压的途径、兴趣爱好,但学生对于音乐课始终无法表现出更多的热情。

二、有效改善职业音乐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可以了解到,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古代教学中,音乐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排在第二位。古人认为礼是外在的,而乐却是一个人内在的表现,是能够让大家彼此相同、相亲、相近的重要媒介[2]。“琴、棋、书、画”中“琴”放在第一位,也可表示古人对乐的重视。所以,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正确认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了解音乐对于提升自身修养,促进和谐相处的重要作用。在大力倡导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今天,学校应该端正对于音乐教学的态度,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入。音乐教师也要注重提升自身音乐修养和教学能力,改变教学观点。在教学时,不要仅仅只完成音乐教学任务,要看到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注重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与修养,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改善音乐教学的理念与方式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更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所以,音乐教学也应改变教学理念,将“教导学生”转变为“与学生做朋友”。音乐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沟通变得更容易。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了解学生喜欢音乐的类型,对哪方面的音乐知识感兴趣,进而结合到教学任务中,实现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3]。只有先了解学生,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以此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音乐教师还应“因材施教”,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现出自己的优点。

(三)将本土音乐文化引入音乐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化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语言和音乐形态。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应担负起继承和发扬本地区语言和音乐文化的重任。在教学中除了要吸收各国各民族的多元音乐,还应加强本地方音乐的传承。福建作为一个语言丰富地区,方言歌谣、民歌及戏曲种类众多。

在教学中,我们在介绍民歌时,加入本地的节日、方言歌曲和畲族民歌。如:在介绍福州拗九节习俗时,加入拗九节的福州话歌曲《掼粥掼到厝门口》,福州话歌曲《金厝边、银乡里》;畲族山歌等。在介绍戏曲时,会带入福建各地方剧种。如闽剧、布袋戏、木偶戏等。使学生在了解音乐戏曲种类的同时,也了解到本地的风俗、音乐和戏曲文化。

(四)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校园活动、实践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传承下来,其风俗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经济、生活,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礼仪等。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在我国的音乐作品中,有众多表现传统节日文化的作品。如展现端午节文化风俗的歌曲《赛龙舟》、《屈原》、《绣荷包》、《龙船调》;展现中秋节文化风俗的歌曲《思乡曲》、《八月十五月儿圆》等。

在课堂中,我们结合不同节日,把节日的起源、风俗、歌曲等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在了解音乐的同时,了解民族传统和文化。另外,节日时,组织学生排演节目,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如端午节时,与社区的老人联欢,为老人表演节目、一起包粽子;中秋节时组织联欢晚会和游园活动,在欢歌笑语中赏月、品月饼,共度佳节。

(五)加入流行元素演绎传统佳作

时代在进步,人的价值观发生着变化,物质和精神生活也在不断改变。传统文化正在被年轻的一代人遗忘。如若传统文化不加以更新,将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传统文化精髓要想继承发扬,改变和包容必不可少。越来越多的音乐工作者将流行音乐和民族的传统相融合。这些新的音乐形式的出现,使人眼前一亮,年轻人更易接受,也能够更好的传播传统文化。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音乐修养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说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以阐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4]。职业音乐教育对于学生自我的音乐修养是有一定要求的。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明白提升自我音乐修养的重要性,让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修养,对于提升职业音乐教学的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自身优点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地位,随着教育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日渐重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都受到冲击。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只有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才能将学生发挥各自的优点,成为不同且同样优秀的人。“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点要求教师积极主动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发掘自己好的一面,发挥自己的优势[5]。在职业音乐学习中,教师更应具备“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帮助每个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优点。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自我思考和学习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中认为,学习与思考是相互结合促进的。在职业音乐教学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还应将音乐教学延伸在课堂外。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启发学生对音乐进一步的思考与学习,进而提升自己对于音乐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我国音乐的认同感

我国中华传统文化始终将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放在第一位。在职业音乐教学中,学生大多数接触的,学习的都是国外的音乐,如美国的现代音乐等。对于我国传统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始终没有很大的兴趣。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对于我国音乐的认同感较少,进而无法提起兴趣去学习,去了解[6]。职校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尽量结合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或地方音乐,让学生了解我国音乐文化,提升对我国音乐的认同感。

四、结论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观点都非常适用于今天的教学理念。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是值得今天的教育体制深思的。作为培养内在修养文化,促进关系和谐的重要媒介,音乐教育是值得每个人重视的。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好的观念与方式,重视发挥学生的优点;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寻找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引导学生体会不同音乐的魅力,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与感受力。

[1]吴庆军,翟翠娟.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等职业教育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05):113-116.

[2]张爱萍.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思考[J].音乐天地,2016(04):4-7.

[3]田姗.荀子“乐论”对职业技术院校音乐教育的启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03):79-83.

[4]寿海.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80-82.

[5]黄东,翟翠娟.新常态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研究[J]. 职业技术,2015(08):22-24.

[6]苏东成.如何更有效地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音乐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3):111-112.

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年立项课题(项目编号:FJZJXH2015KT07)成果。

猜你喜欢

中华职业传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职业写作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