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词和旋律在情绪知觉中的相对重要性

2016-02-02王莞琪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3

北方音乐 2016年12期
关键词:范式旋律声乐

王莞琪(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3)

歌词和旋律在情绪知觉中的相对重要性

王莞琪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3)

在生活中人们大多爱听声乐,声乐作曲家通常利用歌词和旋律等因素共同传达出一个稳定的情绪基调。与器乐相比,声乐的特殊之处在于同时包含了旋律和歌词。歌词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旋律相比,它的语义层面更加丰富。人们可以通过歌词直观地感受歌曲中传递的情绪。众所周知,音乐可以表达情绪,这种情绪能够被人们所知觉。那么,人们从歌词中知觉到的情绪更强还是从旋律中知觉到情绪更强那?本文将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以期探讨歌词和旋律哪一个在情绪知觉中更重要。

歌词;旋律;情绪知觉

有研究者认为,声乐中的旋律与歌词是以独立的方式进行加工。比如,Bonnel等(2001)采用错误检测范式,实验刺激是由人声演唱的旋律,实验操纵了旋律最后一个音以及歌词最后一个字,它们可能与前文一致或不一致,构成4种条件。实验采用两个外显的任务,要求被试判断最后一个音或最后一个字是否与前文一致。结果显示,被试进行错音判断时,不受同时出错的错字的影响,反之亦然。这表明歌词和旋律二者属于独立的加工。然而,大部分研究者持相反意见,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二者享有共同的认知机制,下文对此展开论述。

Stratton和Zalanowski(1994)采用认知心理学的行为实验方法探究歌词和旋律对于情绪知觉的作用。实验选取民谣中的旋律和歌词,皆为悲伤的情绪。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对无歌词的旋律的愉悦性评定最高,对无旋律的歌词的愉悦性评定最低。当歌词和旋律结合在一起时,愉悦性的评定较低。这表明,歌词和旋律二者对情绪加工的影响可能是交互式的。该作者认为,在声乐的情绪知觉中,歌词可能占据主导的地位。

尽管后续研究验证了歌词和旋律在情绪加工中的交互关系,然而,他们却发现旋律可能才是情绪加工中的主导因素。例如,Sousou(1997)发现,只有旋律的情绪才能显著地影响被试的情绪评定。无论被试阅读的是什么类型的歌词,被试在悲伤旋律的条件下对悲伤情绪的评定得分高于其他条件;而在高兴情绪的评定上,高兴旋律的条件高于其他条件。这个实验结果表明旋律在情绪知觉中占主导作用,这一结论在后续使用外文歌词的研究中得到验证。

有研究通过启动范式来考察旋律和歌词的关系。该实验包含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均为带歌词的短小旋律。前后刺激在歌词和旋律两个方面可能一致或不一致,构成4个条件。实验任务包含音乐任务和语言任务,分别体现对旋律和歌词的判断。结果显示,即便要求被试只注意歌词方面的信息,旋律方面的信息也能够调节被试对歌词的加工,表明旋律在音乐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尽管如此,该实验的刺激材料过于简单,与实际的音乐差异较大。虽然Thompson 和Russo(2004)的研究也发现,演唱的歌词比说出来的歌词更具有意义,但是这个效应仅存在于熟悉歌曲中。

为了进一步探讨旋律和歌词在情绪加工中的潜在机制,Ali和Peynirciolu (2006)探究在歌曲中歌词和旋律对于传达情绪的作用。刺激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旋律,一半有歌词,一半无歌词。实验任务是让被试进行情绪评定。结果显示,当旋律是积极情绪时,无歌词比有歌词的愉快感评定更高;然而,当旋律是消极情绪时,有歌词比无歌词的愉快感评定更高。这说明,在传递积极情绪时,歌词起到干扰作用,然而,在传递消极情绪时,歌词起到辅助作用。这表明歌词的影响依赖于不同的情绪内容的音乐。

一些研究采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方法探究旋律与歌词对情绪的影响。其中,Sammler(2010)对歌曲中歌词和旋律在大脑加工中的重叠和分离进行探究。刺激均为被试不熟悉的歌曲,在不同的区组之间,歌词和旋律可能相同或不同。实验要求被试闭眼听音乐,并且在扫描后评定用心聆听的程度。实验结果显示,歌词和旋律的加工在左侧部分脑区存在交互作用。然而,在前左颞上沟区域,二者的交互作用较小,且歌词所诱发的区域激活大于旋律,表明歌词的加工在该区域是独立的,这个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语义的加工。总的来说,歌词和旋律在不同程度上的重叠和分离主要体现为左前颞上沟和左背中央前回的加工。

还有一些研究通过ERP实验方法考察旋律与歌词在情绪加工中的认知神经机制。Besson(1998)以知名的法国歌剧片段作为实验刺激,要求被试注意同时呈现的歌词语义和旋律是否存在错误。实验结果显示,同正确的刺激相比,歌词不正确的刺激诱发更大的N400;相反的,旋律不正确的刺激诱发更大的P300s。同时,歌词和旋律均不正确的刺激诱发了更大的N400和P300。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歌词和曲调属于独立的加工。不过,研究者认为,如果将语法、韵律与和声、旋律和节奏等多个因素综合考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后续研究进一步发现,人们对歌词的意义加工不受到旋律聆听经验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旋律与歌词的独立加工。

然而,Gordon等采用启动范式的研究却得到了不同的研究结果。他们的实验结果发现,在300-500ms间,旋律和歌词诱发的N400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歌词和旋律的加工是交互的。这种研究结论的不一致主要缘于实验方法的差异,比如,Besson (1998)的实验刺激具有熟悉性,均为自然的音乐片段,歌词和旋律同步呈现。而Gordon等(2010)的实验刺激为新创作的、简单的音高序列,歌词仅有三个字,且使用类似语义启动的实验范式。因此,音乐熟悉性、音乐生态效度等因素可能共同影响实验的结果。

总之,目前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仅发现歌词与旋律存在交互作用,伴随歌词的悲伤音乐在边缘系统内诱发更多的脑部活动,歌词在悲伤音乐中占据主导作用;无歌词的高兴音乐在边缘系统内诱发更大的脑部活动,旋律在高兴音乐中占据主导作用,这支持了前述认知行为实验的结论。然而,在旋律与歌词对情绪的影响机制方面,部分研究还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可能由于音乐熟悉性、音乐刺激生态效度以及实验范式等方面未得到良好的控制。

猜你喜欢

范式旋律声乐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