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相关问题与处理对策
----以浙江龙湾潭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例

2016-02-02周艳艳

自然保护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龙湾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周艳艳

(浙江省永嘉县正江山林场 325103)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相关问题与处理对策
----以浙江龙湾潭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例

周艳艳

(浙江省永嘉县正江山林场 325103)

根据浙江龙湾潭国家级森林公园规划实施情况,分析总规修编中出现的森林公园主体功能特色未充分体现、旅游产品与保护规划占比失衡、旅游要素资源配置不当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突显森林公园三大主体功能、以生态文明理念规划旅游产品、完善协调旅游要素工程等对策,力图促进森林公园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森林公园;龙湾潭;总体规划;对策

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森林公园的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产值每年以两位数增长。2015年,全国森林公园接待游客达7.95亿人次,直接旅游收入871亿元,综合产值超5000亿元,森林公园发展形势喜人。作为指导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经营的纲领性文件及行业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总体规划在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实践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国家林业局十分重视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工作,在《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中明确了总体规划的要求。2012年,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编制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有关问题的通知》,就规划的编制、报送、基本内容等相关事项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在技术上达到《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要求,在管理上符合《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规定。

为规范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有效推动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浙江龙湾潭国家级森林公园按照有关规定和发展需求,先后开展了两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现就龙湾潭森林公园总规修编和实施过程出现的相关情况进行剖析。

1 背景情况

浙江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永嘉县东南部,毗邻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为北纬 28°16′45″—28°21′32″,东经120°49′19″—120°54′03″。森林公园总面积1561.67公顷,除生产经营区外,公园景区集中于龙湾潭周围。龙湾潭森林公园的前身——浙江省永嘉县正江山林场始建于1959年,1991年批复建立省级龙湾潭森林公园(林业部林造批字[1991]128号文件),同年编制了省级龙湾潭森林公园总规;200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复建立浙江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林业局林场发[2002]274号),同年编制了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总规;2009年对浙江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规划期2009年—2015年);2016年着手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第二次修编(规划期2016年—2025年)。

多年来,按照总体规划,龙湾潭森林公园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经过艰苦奋斗和辛勤劳动,公园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三个根本性的转变:工人从过去砍树伐木的林场工人成为如今保护国家森林公园的工作人员;公园从过去砍树卖树发工资到现在全面保护森林,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经济;公园从一度走回头路到现今游步道全方位覆盖,并从亏损到实现赢利。现己成为:浙江省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温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温州医药学院野外见习基地、北大温州翰海拓展基地、永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 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结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及实施情况,发现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就,但尚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森林公园主体功能特色未充分体现、旅游产品与保护规划占比失衡、旅游要素资源配置不当、社区协同发展考虑不足等问题。

2.1 森林公园主体功能特色未充分体现

虽然在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实施过程中,都力求充分体现森林公园所具有的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传播森林生态文化、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等三大主体功能,但在森林公园的功能定位、具体建设项目或建设内容的确定方面,难免出现重旅游、轻保护、轻教育的问题。

一是缺失特色森林植物园。公园森林植物资源丰富且山--水--林景观组合佳,有维管束植物157科562属1063种。其中以清热类和祛风湿类药用植物中植物最为丰富,分别为245种和88种;有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14种。但因投入体制与机体,总规中药用植物大观项目一直得不到实施,森林公园这个天然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最佳公益性课堂的作用就难以体现。

二是开发森林风景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森林公园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虽然龙湾潭森林公园总面积达1561.67公顷,也确立了“一轴、两翼、三线、四基地、五节点、六片区(七漈瀑景区、红岩湖景区、万岗景区、百峰景区、岩门口接待服务区及正江山生产经营区)”的规划结构,但现有开发内容仅涉及七漈瀑与红岩湖景区,被游客戏称为:“一条溪,两条路,添上几个小厕所,建上大门就收票”。总规中体现“绿、奇、秀、野”特色的四大特色旅游基地:绿色科技养生基地、奇峰游览观光基地、秀水飞瀑亲水休闲基地、野生动植物科普及野外拓展基地并未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并未得到真正发挥。

2.2 旅游设施与保护规划占比失衡

虽然在森林公园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中都强调生态保护,但在建设实践中,往往出现旅游设施与保护规划投入占比失衡的情况。

一是盲目追求高大洋,建筑物与自然不相协调、与当地传统民居不相协调、与自然山水不相协调的情况常有发生。如原龙湾潭山庄为琉璃瓦顶洋房,游客戏称为“穿西装戴西瓜皮帽”,最后被拆除改建,这种情况在周边社区如岩头村的百姓居家建设中尤为常见,与森林公园所在的楠溪江传统民居建筑风格格格不入。

二是保护规划中相关保护工程的投资明显不足,重经营性项目建设,轻生态景观和环境保护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方面,投资比例失衡,景观、环境等保护工程的投资明显偏低,呈“保护工程听天由命”状况,呈现“封山育林靠煤气、退耕还林靠野猪、森林防火盼下雨”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保护工程图省事省力,如道路建设求宽求直而开山破岩、导致山体挂白,溪流整流采用石质驳岸而导致人工堤坝与自然山水不相融合,与闻名的楠溪江滩林美誉不相符。

2.3 旅游要素资源配置不当

“行、食、宿、游、娱、购”等旅游6要素,既是旅游投入的关键,更是旅游收益的来源,但在森林公园总规及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配置不合理的情况。

一是行。外部大交通作为旅途需讲究快捷安全,而内部小交通为游程需讲究曲径通幽。对龙湾潭森林公园而言,区域合作的大旅游交通已形成无障碍旅游快速通道,但公园内小交通的旅游精品线路仅处于起步状态,大部分景区尚不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二是食与宿,涉及日游客容量是否科学、餐座及床位数是否合理、是否充分利用社会化服务能力等,如协调利用森林谷园岩头村的“民宿”及特色明显的农家土饭,以适应现代旅游者兴趣广泛和多样性需求,满足节假日高峰期的接待需求。三是游:往往存在重景区景点工程项目建设而轻生态和文化元素投入的问题。四是购:在旅游业六大要素中,购在旅游业中占有份量最高,对当地经济拉动力最大,但对本森林公园而言,购几乎为空白。再为娱:作为解决游客“白天看景、晚上睡觉”式旅游的重要方法,对本森林公园而言也几乎为空白。

3 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并实施的相关对策

3.1 围绕森林公园主体功能进行定位、分区及项目建设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功能的定位及具体建设项目的筛选上应充分体现森林公园主体功能。一是从统筹功能分区和建设项目着眼,做好宏观控制,禁建不符合森林公园主体功能的项目(如豪华别墅、会所等房地产开发)。二是从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森林风景资源入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杜绝圈地不开,开而不发及对环境的“建设性破坏”,多布局并实施科普基地、夏令营、爱国主义教育及艺术创作等基地,通过种植各类纪念林、认养树木等活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到生态知识的普及和生态文化的熏陶,把林业的生态优势完美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满足了公众日益增长的返璞归真后旅游需求。

3.2 以保为主,保用结合,以生态文明理念规划旅游产品

森林公园立足之本就是青山绿水等生态美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森林公园建设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以保为主、保用结合的原则,尤其强调森林资源的保护,把保护森林风景资源作为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与重要使命。一是防止局部区域项目布局开发过度,把开发活动严格控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康养服务和产品,丰富生态产品,体现公共性;二是改变重人造景点轻自然景观的思想,即不能放着真景造假景(假树、假山、假动物等),严格控制人造景观的设置,减少人工化、城市化、园林化的建设倾向,使建筑物、构筑物尽可能与自然相协调、与当地传统民居相协调、与山水风貌相协调,做到“虽为人作,宛自天开”,把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三是从森林三防、环境保护、风景资源保护、地质灾害防范等方面制定协调保护措施、加大保护力度,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切实加大生态保护的投资比例。

3.3 满足需求,优化配置,完善协调旅游要素工程

森林公园要求坚持“重在自然、精在特色、贵在和谐、保护优先”的建设理念,要合理测算游客规模,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前提下,从解决景区常见的“停车难、吃饭难、如厕难”等问题入手,科学布局并优化配置“行、食、宿、游、娱、购”等旅游六要素工程。依托龙湾潭森林公园资源禀赋,结合周边岩头村美丽乡村的田园景观及民宿民俗文化,为民众提供休闲度假服务,创造一种不同于城镇生活的、亲近自然的、开朗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以自然山水、森林氧吧、林泉休憩、森林山野等为依托,以生态化现代化的设施,围绕服务功能展开设置旅游产品,提供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度假等项目设施。

总之,应以森林风景资源为依托,以目标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项目为抓手,从强调保护性、体现公共性、保障基础性和要求精品性四方面发力,做到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规划,抓生态、抓细节、抓效率实施,使龙湾潭国家级森林公园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真正成为集森林旅游观光和森林科技养生为一体,兼有科普科考等多功能的山水风光型国家级森林公园。

[1]房仕钢.国内外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对比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8,(4).

[2]宋丽华.论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保护工程设计[J].林业科技情报,2002,34(3).

[3]李文胜.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

[4]韩建明.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规划设计理念[J].中国园艺文摘,2011,27(5).

[5]徐高福.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森林公园建设探析——以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0,(3).

S759.91

B

1004-7743(2016)04-0063-03

2016-08-21

猜你喜欢

龙湾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黄骅市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思考
诗情画意龙湾美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成因初探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基于文本挖掘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幸福老袁家
论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色
我校芦头实验林场成功申报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