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专业表演教学探索研究

2016-02-02于永华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表演声乐研究

于永华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



声乐专业表演教学探索研究

于永华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

【摘要】教育是一项超前性质的系统工程,高等艺术教育也不例外。由于艺术观念、艺术实践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艺术多元化思维国际化,站在社会的发展和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高度,探索研究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的建构。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有新理论和新的艺术实践,一系列能够适应声乐专业表演教学整体训练相对稳定的表演基础教学,应尽快完善声乐专业表演基础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声乐;表演;教学;研究

长期以来,致力于声乐专业表演教学领域的教师,都在探索一种科学的合理有效的声乐专业表演基础教学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拘泥于传统的戏剧表演教学模式,没有结合声乐专业教学特点,没有遵循声乐美学原则,更没有创造性并束缚了教师的想象力;另一种是非表演专业的教学,这种教学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毫无章法,将表演教学流于形式,然后用“5加5等于10”的公式(唱第一段歌伸左手,唱第二段歌伸右手,最后结束句一起伸双手),设置了一个学年的舞台表演课,同学们只是用一首歌套用一个公式就结课了。这样的教学违背了声乐专业表演教学的目的,游离了表演训练的必要规范;这两种教学都是不可取的,极大影响声乐专业表演教学的方法与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戏剧表演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戏剧表演基础教学优势的同时也不断的发展与提升。那么,声乐专业表演教学应继承传统的戏剧表演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声乐专业的教学特点,以提高声乐表演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优秀的声乐表演人才为龙头,努力构建艺术学科体系,与艺术市场的社会需求接轨, 把声乐专业表演教学置于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从而赋予声乐表演以时代意义,进行声乐专业表演基础教学,需构建一种更能适合于声乐专业表演教学本质的实践教学方法 。

一、表演在声乐专业中的作用

表演是声乐艺术沟通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学习声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表演者走向舞台,声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表演。因此,林洪桐先生说:“表演入门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在舞台上和镜头前学会动作”。①而表演的基本情感符号是行动,行动的目的又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罗曼·罗兰曾指出:“没有行动和幻想的结合,就没有伟大的艺术”。②声乐表演也是如此。无论是歌唱家还是演员如果在舞台表演时,面无表情一动不动歌唱,没有“精、气、神”的舞台表演形象是很差的,演唱的水平在高技术再好,没有表现力,这样的演出是绝对不成功的。学生更是如此,存在会唱不会演(表演),“声”有余而“动”不足。由于声乐表演又是当着观众面对面进行创作的难免有些紧张,特别是一点都没有受过表演训练的声乐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平常在台下和琴房里演唱时都是非常好,只要到考试、汇报演出或是比赛等活动,站在舞台上表演时脑子就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把第二段歌词按到第一段,有的出现面部肌肉痉挛,嘴唇哆嗦、两腿发抖,更明显的是出手做动作时手不知该往哪放,不停的在颤抖不听使唤,换另一只手表演同样如此,更严重的则表现出唱歌跑调连自己都不知道,熟不知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有讲究的,那是传递情感的,是情感的延续。声乐专业表演教学目的就是解决声乐专业学生形、台、声、表“演”“唱”“动”的完美统一,缩短舞台与琴房学生与演员之间的距离,通过舞台表演课使学生达到“能歌、善舞、会演”的理想境界。因此,表演艺术是声乐教学体系中不可忽视的。

——

①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书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

②转引自戴平《戏剧——综合的美学工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6页。

二、声乐专业表演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声乐专业表演教学设置的原因,把戏剧表演专业四年的课程压缩在短短一个学年的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既要丰富又要形式多样,还要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就必须研究各阶段的表演训练,有计划、有步骤的合理安排教学。全面系统的介绍国内外各种表演学派的表演理论。有了表演理论的指导,学生领悟表演的起点就会更高,融会贯通的能力就会更强。表演和声乐演唱一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艺术是教不会的,教师只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表演这门学科关键在于发掘,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的表演能量释放出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信念感需要学生自身感受和体验的。在教学方法方面,避免“单向式”、“灌输式”,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专业个性的培养。声乐专业表演教学应选择学生较熟悉的事物作为切入点,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依托,使学生表演做到有的放矢。

(一)从游戏开始进入表演教学

表演的英文是“play”,也可译成中文“玩” 或者“游戏”。 艺术的“游戏说”是康德提出的。扩大此说法的人是德国大诗人希拉。后来德国杜宾根大学的艺术史家朗格在他的著作《艺术的本质》中提出“游戏是孩提时的艺术,而艺术是形式成熟的游戏。”③

我们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做过各种游戏,无论是小女孩的“丢手绢”、 “过家家”或者男孩子的 “抓俘虏”等游戏。总之, “游戏可以是幼稚的艺术;艺术绝不止于成熟的游戏”。④

(二)在表演课堂教学中采用肯定式教学

声乐专业的学生多数是表演水平起点比较低的,对于“表演”还只是一个概念。开始的时候学生都不好意思站出来表演怕丢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大胆的创作,对于自己的表演创作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信念是创作的前提,学生是非常在乎教师是如何评述自己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述时,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存在的不足,不能一味的胡乱吹捧,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信念,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三)针对声乐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训练

演员在准备登台时,就必须学会开始如何充实自己的身体语言。在训练解放学生创作天性的同时更要训练解放学生的肢体,因为歌唱演员的身体是歌唱的创作工具,所以要把自己的身体(创作工具)练得灵活、有可塑性、练得能在舞台上饰演各种不同的人物和适应舞台行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大量的音乐音响小品训练(音乐剧片段练习、歌剧片段练习等)、形体小品、舞台小品元素训练、台词小品、道具小品等训练手段。训练学生在音乐的风格、结构、节奏限制中结合想象来创造规定情境并开展舞台行动、舞台交流的技能。舞台上的人物、道具、背景一切都是假的,培养学生学会有效地利用服装、灯光、道具、化妆的效果,对帮助学生建立在舞台上的创作信念,开展创作想象等方面都有直接的作用,使学生在虚拟的舞台上真想、真看、真演。

三、整合形体课、台词课、表演课与声乐课的联合教学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使舞台艺术与声乐表演艺术有了更多的交叉,由于现代舞台的发展多样性与声乐表演的多元性及音乐剧的多栖功能,已成为声乐表演人才追求的目标。音乐剧的出现,对声乐专业的表演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得到了拓展。为了提高舞台的适应性,作为声乐专业人才训练,必须在形、台、声、表方面,追求综合的效果。

③刘文潭《现代美学》第14页,全国美学进修班教学参考

④同上,第12页。

声乐表演是行动的过程,是在声乐教学基础上把音乐、舞蹈、表演及舞台设计,灯光音响等诸元素融为一体的高度综合艺术。因此,在声乐表演人才培养,从目前与未来的发展,科学的整合形、台、声、表训练挖掘学生的潜质,充分发挥其特长,更多培养出形台声表较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多栖的声乐表演人才。

作为一名声乐专业表演教师应具备相当的表演理论水平和具有一定的导演修养,还必须掌握训练学生的形体表演,声音表演、台词表演的综合性质的表演教学手段和方法。声、台、形、表诸科目都是为培养声乐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设置的基础课程,不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学院还是专业音乐学院,不管是音乐教育声乐专业还是音乐表演声乐专业的学生,在舞台表演教实践中有的存在口音(方言)的问题。例如,湖南湖北两省学生的舌尖中鼻音“n”

和舌尖音“l”不分,刘娘刘良分不清;甘肃籍的学生前鼻音“en”和后鼻音“eng”不分,把雷锋读成雷分;东北地区同学普遍存在舌面前音(平舌) “z、c、s”和舌面后音(翘舌)“zh、ch、sh”十四、四十分不清等。如果学生在台词课上把这些问题解决了,那么在演唱和表演时候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另外有的同学一首歌唱完以后吊着嗓子说台词,歌唱的位置和状态一时不能转换,呼吸不能及时调整,造成说台词的时候还存在歌唱时的状态,位置很高,就是经常说的“吊着嗓子说话”;有的同学表演还行,可在两米之外就听不见他说的台词是什么,这就需要表演教师注意该学生应在台词方面下功夫,让学生明白学好台词是为了更地表达歌曲的内涵,舞台上说话的声音一定要传远,让坐在剧场最后的观众也能听得见舞台上说的是什么;有的学生在表演实践中存在动作不协调的问题等等。总之,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不同的问题,表演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在其它课业的学习情况,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为他们量身定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手段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实施教学。在教学中挖掘一切有利于表演教学的课程资源,做好课程与课程的相互衔接,特别是在 “片段”和 “小剧场”练习阶段需有两课时的时间联合台词课教师及形体课教师共同为学生指导,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形”“ 台”“ 表”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与意义。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充分挖掘学生在不同层面的艺术潜质,让学生在表演课上充分调动一切智慧大胆进行表演的实践活动,使其在表演学习中得到满足于快乐,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在表演中找到自信才能在舞台上获得表演自由。使学生在联合教学中成为“能歌”“善舞”“会演”优秀表演人才。

四、声乐专业表演教学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势在必行

在我国表演教学的历史进程中大体可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苏联模式时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教学。这个时期的表演教学完全沿用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教学体系注重体验,斯氏表演体系中一部分存在简单机械和形式化,在教学进程的模式中还存在琐碎和随意性较大,并且基本属于话剧表演体系。第二个时期,丰富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教学时期。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这一时期的表演教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创造了有效地表演综合练习以及丰富多彩的小品练习,强调演员能力的提高。第三个时期,吸收了西方表演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开放以后在斯氏教学体系基础上吸收西方表演教学模式,主要吸收英国和美国表演教学法,引进了以形体动作为主体表演教学等,强调学生个性创作,发挥学生自身的才能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这些无疑丰富了表演教学。但以上的这些表演教学方法不完全适用声乐专业表演教学。朱永新教授在他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著作中说:“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都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因为一切划时代的理论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形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分析当前我国舞台艺术现状,预测未来的舞台艺术的走向以及对声乐表演人才的需求的目标,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科学合理的教学势在必行。

第一,声乐专业表演教学是个复杂、系统的教学过程,多少年来都没有课程设置和适应声乐专业表演教学大纲,这样的声乐表演教学是不能适应当前世界舞台表演艺术发展。声乐专业表演教学必须与时代要求相匹配相适应,在保留原有的表演教学 “体系”要有遵循与时俱进的精神,融入我国表演教学经验结合声乐专业教学特点,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第二,在表演教程中增加形体表演、台词表演、声乐表演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将表演的内与外直接挂钩,使声乐与表演的内与外永远不分割的统一体。

第三,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按照各阶段表演训练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表演理论课的讲授;并且要全面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各种表演体系学派的重要论著。

第四,针对声乐专业表演教学,应该首先完成自身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这对于一个专业的成熟性和稳定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 产生,凭主观性和教师个人的优长选定教学。

第六,应尽快完善教学的基本条件、专业教学场地、实用教学设备匮乏;化妆、人物服装以及现代化的舞台美术。没有这些基本教学条件,就无法做到让学生在教室里、课堂上,在近似真实的舞台表演环境中进行训练和实践。因此,声乐专业表演教学必须加强基础建设,加强实践环节与实战接轨与专业艺术院团接轨,把实践课搬出校园延伸到舞台,使声乐专业表演教学在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中运行,建立声乐专业表演教学体系任重而道远, 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01.

[2]田培培.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3第1版

[3]成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01.

[4]谭霈生,路海波.话剧表演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 1986.7.

[5]梁伯龙.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6]郭博澜.话剧台词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1982.4.

[7]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8]毕宪顺.权利整合与体制创新——中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表演声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