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影响小提琴演奏表现力的因素与提升途径

2016-02-02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表现力小提琴技术

肖 珂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小议影响小提琴演奏表现力的因素与提升途径

肖 珂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小提琴艺术之所以能够给聆听者带来愉悦的审美享受,最为核心的关键即是演奏者独特的音乐表现力与感染力。也正因如此,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中,演奏者演奏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就成为了演奏与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笔者希望通过音乐表现力的概念、内容及其对于小提琴演奏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在小提琴演奏中提高音乐表现力的途径,望与大家共品鉴。

【关键词】小提琴;表现力;技术;情感;想象;素养

长此以来,小提琴一直受到大众的喜爱,有人说,小提琴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类似于人声的丰富音色效果与变化。而在笔者看来不仅如此,小提琴能够如此深刻地表达情感内涵,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以音色为基础的表现力。虽然小提琴能够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表现出含蓄、细腻、大气、忧郁、豪放、诙谐等等艺术魅力,但更为关键地还是演奏者在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理解所作出的二度创作,他们以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呈现出了不同的音乐气质与气派,让音乐走进听者的心间,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愉悦与美好。由此不难看出,演奏者演奏表现力与感染力就成为了演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笔者在接触与了解中发现,在小提琴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的小提琴学习者、演奏者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学习误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味地注重演奏基本功与技术技巧的训练,他们认为只要基础打好了,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对于音乐的理解与表现也自然会得以提升,因此往往在训练中就忽视了对于音乐的表现,仅是被动地在呈现对音乐的诠释。也正是这样的原因,让不少学习者、演奏者抱怨训练的枯燥与乏味。当然,他们的这种想法并不算错误,而是有些本末倒置,因为表现力才是小提琴演奏艺术的根基所在,淡化音乐表现力的同时,自然会让自己的学习与训练枯燥。举例来说,朗诵,大家都不会陌生,朗诵最基本的要求中就包含了声情并茂,如果我们在联系朗诵的时候不加入自己的理解、感情与表现,那么朗诵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对于小提琴训练与演奏道理同样如此。

谈及音乐表现力,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表现力?表现力其实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其核心的内容其实就是演奏者自身对于所演奏音乐作品的理解,加之自身音乐素养所沉淀的审美情趣,两者的结合通过自身演奏的表达,对音乐的思维与情感进行延伸,就为音乐赋予了一种独特的感染力,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表现力,其传达给听者的是一种音乐的情感与情趣,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你对音乐的理解与诠释。因此,小提琴演奏者的表现力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首先,就是学习者、演奏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小提琴基本功与演奏技术,其直接关系到演奏中音色、特征、风格的呈现,这是表现力的手段,具备精湛的演奏技巧既能弹奏出更加优美动听和更具难度的音乐,也能通过完美的演出表现出较高的音乐感染力。其次,表现力与学习者、演奏者的心理听觉息息相关,其需要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认识、体验与想象。在笔者看来,演奏者若想具备出色的音乐表现力,要具备自身的听觉表现力,而其基础就是娴熟的演奏技术,例如小提琴演奏的指法与弓法与表现力的呈现息息相关,科学、正确、合理的指法与弓法能够丰富小提琴的表现力,进而在演奏中演奏者需要选择合理的指法与弓法去表现音乐的内涵与层次感,才能够让自己的演奏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这就好比,我们说话,只有你自己明晰了讲述的内容,且选择合适的词汇进行表达,才能够通过语言向别人诉说,否则话都说不清楚,你又如何去向别人讲述。

在理解与认知音乐的过程中,情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一首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不仅是其中渗透着作曲家的情感,更融汇着演奏者的情感,只有丰富的情感表现,才能够触人心灵,否则即使再完美的演奏技术,也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对于小提琴学习者、演奏者来说,在训练中需要去用心挖掘音乐作品中曲作者的情感,也要就爱那个自己的理解、感情、阅历与体验与之相结合,进而赋予演奏音乐情感上的表现力,只有这样自己的演奏才能够深入人心且感染听者。除此之外,学习者还要不断拓展自己的音乐视野,对所接触的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声、调性、音乐层次、意境等等方面去了解、研习、掌握,同时也要放开自己的想象力。笔者认为,小提琴演奏的过程其实就是演奏者对于音乐的形象进行塑造的过程,毕竟音乐是抽象的,需要演奏者用音乐的语言去创造出音乐形象。或许在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有些情感是演奏者经历过的,但可能更多的经历是演奏者所不具备的,这就需要演奏者能够有良好的艺术形象思维去进行联想,进而形成自己的想象去表达作品的内涵,同时让音乐像画面一样能够被听者所感知与感受。

作为小提琴教育者,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除了注重以上因素方面的培养之外,还需要培养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因为无论是小提琴演奏,亦或是其他艺术表演形式,都不是单一的艺术形式,其横向、纵向与音乐艺术,甚至是其他文化艺术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纵向的角度来说,小提琴学习者、演奏者在训练中不仅要掌握小提琴艺术学科的内容,还需要加强对于其他音乐学科理论的学习,其扎实与深厚程度与否直接关系到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诠释。进而作为教育者应该在实践中帮助学习者对于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甚至是音乐史学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广泛去涉猎众多作曲家、演奏家的作品、风格特征等等。从横向的角度来说,除了专业艺术领域的理论之外,演奏者还可以去接触其他相关文化、艺术学科的知识,目的是深厚自己的素养与知识面,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多学习、多思考,注重自身涵养的提升,多方理解与融汇之下,更能够让自己对于音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好地体现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综上所述,小提琴演奏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也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其不仅仅是演奏者演奏技术的体现,更是演奏者音乐性格、音乐思维、音乐想象、音乐情感、音乐素养的综合呈现,这些因素的综合与融合赋予了演奏者游刃有余表现音乐的能力,且让演奏者的演奏独具魅力与震撼人心。这些因素并不孤立,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技术服务音乐,情感表达音乐,表现呈现音乐,只有多方的结合,才能够更加完美地完成演奏。

猜你喜欢

表现力小提琴技术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形象表现力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纤变墨画
Pear Con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