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课中的视唱教学

2016-02-02施力文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施力文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一小学,河南 郑州 450000)



浅谈小学音乐课中的视唱教学

施力文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一小学,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视唱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音乐课当中,是歌唱、演奏的基础,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欣赏更多音乐作品。本文从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结合识谱规律,探索适合小学生的视唱教学方法,让他们更积极的进入视唱状态。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视唱教学;基础技能与知识

视唱,指看谱子按正确节拍、节奏和音高有感情的演唱。柯达伊认为,视唱需要单独练习,“学生至少要有一年的音乐读写训练,才能开始学习演奏。”[1]“音乐才能发展在9岁达到平衡,儿童音乐才能在10岁前就显露无疑。”[2]小学音乐视唱教育尤为关键,是后期教育无法超越的。

“小学生无意识记忆占主导,随着年龄增加,抽象记忆得到发展。”[2]视唱教学初期,应更多的带学生实践,而不是讲授复杂原理,学生会在大量的练习中感悟出“为什么”。一、音乐基础技能与知识

学生应先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技能与知识。发声方法对于学生比较抽象,要强调鼻口式呼吸,锻炼小腹肌能,寻找头腔的哼鸣感,强调对教师示范的模仿,视唱音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认识中国五声和自然大调音阶,对音高初步感知。学会边唱边写自然大调音阶,知道它如同上下楼梯,依次升高、降低,用Do Re Mi Fa Sol La Si Do(高音)唱名表示。

使用首调唱名法,利用flash键盘软件、挂图、音名卡片,一首歌曲不同调上对比聆听,帮助学生理解调号的意义,知道Do是可以移动的。唱歌教学中,强调标准音A的概念,学会用音名、调号,从A音出发,构唱Do的位置。每次起唱前,唱所在调式音阶,统一在一个调中,再开始演唱。

利用柯尔文手势,视觉上感受唱名之间的高低关系。口传心授式,边做柯尔文手势边模唱,对发声的气息、位置细微调整,从单音,到音程,再到旋律。视觉上、听觉上反复刺激大脑,初建音高意识。视唱曲目,尽量选用熟悉短小的歌曲,在学生准确唱出曲调,猜出歌名的同时,通常伴随着欣喜和成就感。

二、识谱

逻辑上梳理对音阶中各音的认知,低学段学生,建议使用简谱教材,他们对空间感知反应速度还不够灵敏,结合数手指,可掌握唱名和数字的逻辑关系。例如7,学生从第一个手指Do数起,数到第七根,得出唱Si。练习一定量后,学生看数唱音,脱口而出。

中高年级,可加入五线谱学习。要让学生知道线间的排列规律,能够描述出某个音的具体位置,掌握线间和唱名的逻辑关系。可以从任一条线、间做为Do,数出下一音的唱名位置。

节拍的稳定、快慢直接影响着整首音乐的速度和流畅感。歌唱时,学生可以用拍手、跺脚来表示节拍,养成在歌唱中律动的好习惯。一首新谱,可借用节拍器,换不同的速度,训练节拍的稳定感。

每个音的长短,用箭头图来衡量。箭头向下表示前半拍——手或脚的合,向上表示后半拍——手或脚的开。例如两个八分音符,合唱一个,开唱一个;前八后十六音符,则合唱一个,开唱两个。

节奏是否能够流畅的唱出,取决于自发力和抑制力,节奏型的突变、速度越唱越快,往往是大脑对肌肉的指令反应过慢或失控。可准备节奏挂图或不同节奏的卡片打乱顺序,在速度和节奏的突然变换中练习。也可用身体再现音乐节奏。

三、从翻译谱子到见谱能唱

见谱能唱,是学生能够独立自学音乐的关键。学生拿到新乐谱时,要兼顾唱名、音高、节奏、节拍的准确并不容易。可使用唱名谱在正式识谱之前进行过度,减少学生思考唱名的时间,把注意力放在节奏、节拍和音准上。

学生熟练掌握唱名谱后,就可以选取简单的乐谱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简谱或五线谱翻译唱名。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只翻译不能一眼识别反应出来的音符,随着熟练度的增加,逐渐过度到不翻译直接唱谱。

四、呼吸与情感体验

学生的呼吸与情感体验,侧重点在于听,感受的音乐和示范,熏陶学生的耳朵。在乐句划分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自己找出谱子中的表情符号进行视唱。熟练后,再口传心授式的,学生逐句模仿,再到分段演唱。即使没有歌词,在7个唱名中,在模仿与想象中,也可以唱出愉快、悲伤、愤怒、欣喜等情感。

五、视唱教学的巩固

视唱对于音乐课,应犹如钢琴学习中的哈农练习曲(简单又有针对性),每节课课前都给予强调。可把相关知识编写成一些小歌曲或声势,放在导入部分之前。例如识谱歌的演唱、上下行音阶结合柯尔文手势、节奏与节拍的变换小游戏等等,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一个指令、动作或挂图,即可让学生迅速进到课堂状态中。时间掌控在1至3分钟,知识点短小有针对性,较有难度的可连续进行多节课前热身。

教师在重视视唱教学的同时,还应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帮助学生养成并巩固良好的视唱习惯;定期布置简单的音乐读写作业,定期发布网络微课堂视频。以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加强学生的音乐视唱能力和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施力文(1987—),女,河南郑州市人,毕业于洛阳示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学历,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