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教学改革
——协同效应为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2016-02-02赖崇华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协同效应初中音乐

赖崇华

(广西合浦县公馆中学,广西 北海 536119)



初中音乐教学改革
——协同效应为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赖崇华

(广西合浦县公馆中学,广西 北海 536119)

【摘要】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初中音乐课程的任务和目标,特别强调了学生在音乐课教学中,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这也是目前众多一线音乐教师研究的热点。如何充分发挥初中音乐课堂的“协同效应”,让“1+1>2”呢?我认为还是要从音乐课堂的本身出发,充分发挥音乐课的有效性,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了协同效应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相辅相成;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课内课堂与课外表演相互结合。

【关键词】初中音乐;协同效应;音乐教学改革

协同效应,顾名思义,是要求产生“1+1>2”的效应。协同效应也叫做增效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最终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组合。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初中音乐肩负着重任,而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做好课程改革,最大程度发挥课程的有效性,我认为协同效应的应用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和方法,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经历,认为可以从三大方面将协同效应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

一、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相辅相成

协同效应的发挥,要充分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全面吃透课程性质。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感染,如果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鼓励、激发,音乐课堂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成效。此外,笔者认为,音乐课堂,应该以提高审美情趣为基础,重在“聆听”和“感悟”,让学生在音乐的课堂中,思维有所活跃,身心得以放松。让学生在聆听、感悟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曾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不论从事哪门课程的教学,都必须首先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欲。初中音乐教学不属于中考课程,然而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做好音乐教学却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音乐的世界里。然而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所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初中生而言,也许每天都会聆听音乐,接触音乐,然而却往往无法给音乐一个准确的定义,无法弄清音乐的种类,在上音乐课时,往往会被各种音乐的概念所困扰。如果老师一味的根据课本讲理论,学生势必陷入云里雾中,理不清头绪,从而会丧失学习的兴趣,丧失表现欲。因此作为教师,完全可以换一种理论的讲述方式,比如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对音乐的接触,进行举例,从而增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比如在讲述歌曲的种类时,课本将必唱歌曲分为六大类,即“歌唱祖国类”、“校园歌曲类”、“民歌类”、“中外名曲类”、“影视金曲类”、“戏曲音乐类”。笔者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歌曲,请大家不要看课本,在这六大类歌曲的名目下,写下你所知道的曲目,老师要看谁写的最多,写得最准”听了我的话后,学生表现非常踊跃,纷纷冥思苦想自己所听过的音乐曲目,很多同学写得很好。然后笔者结合同学们写下的答案,进行梳理归类,对于学生归类错误的曲目给予指正,渐渐的带领学生明确了六种曲目的概念。此外在讲述乐器的时候,我也会播放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聆听的曲目,让学生判断音乐中共有几种乐器的合奏,帮助学生区分各种乐器的发音。

二、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学科渗透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主题,初中音乐课堂与其他学科渗透,同样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协同效应的应用。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初中音乐课堂与信息技术课堂相结合,可以利用音乐课堂带给学生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写作等等。学科渗透是一种思路,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比如基于初中音乐课堂上关于音乐大师的音乐故事,我曾经在熏陶音乐文化的同时,对学生的德育进行积极的引导。笔者曾经跟学生们讲了关于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故事,这些音乐故事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了音乐家的照片、创作风格、曲目欣赏等。在这些基础上,我再进行音乐故事的讲述,使学生接受更快。我提到,莫扎特自小喜欢音乐,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但是因为壮年时候感染风寒,年仅35岁就去世,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也没有停止创作的脚步,莫扎特生平的自由创作并没有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而是倍受人格的污蔑和侮辱,莫扎特的父亲写信给他,劝他向天主教赔礼道歉,但是遭到了莫扎特的拒绝,他回信中写道:“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莫扎特生前写下这样的话,正是他的高尚的人格,铸就了他会走出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音乐之路,注定他会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也注定他会牺牲自己,而照亮音乐历史。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的经历,也几乎同出一辙,贝多芬生前忍受着贫穷、疾病的困扰,但是留下了举世瞩目的音乐作品。借此机会,我教育学生们:“要想专注于一项事业,必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而成功必须要有专注精神。”此 外,笔者还向学生讲述了一些他们较为关注的流行音乐界中故事,如一些歌手,为了音乐的梦想,矢志不移,最终一曲成名的故事。在课上,我曾向学生讲述过农民歌手朱之文埋深农村多年,一直怀揣音乐梦想,最终通过选秀舞台脱颖而出的故事。听了这些故事后,学生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也会更多的去了解音乐更深层的东西,去感知

那种永不停歇的对艺术的追求,从而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

利用多媒体,将音乐故事的熏陶和德育教育的渗透,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自然而然接受德育教育,有利于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健康向上的品德行为。

三、课内课堂与课外表演相互结合

要善于将课堂内外相互结合起来,在协同效应的理念之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外相互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音乐教师,特别鼓励学生课余利用课堂所学进行课外表演、运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木兰从军》、《昭君出塞》、《苏武牧羊》等等,每一首曲目都代表着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代表着中国历史千年传承的精髓。对于老师而言,要想教授这些曲目,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曲目背后的历史典故。如何让学生知道这些历史典故呢,前面我们曾说过,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学生,但是还有一种更好的办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那就是编写音乐情景剧,让学生在音乐情景剧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牢牢记住曲目背后的历史典故,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曲目中所深藏的感情,比如在课堂上笔者曾经带领学生编了一出《木兰从军》的情景剧,邀请想表演,有表演欲望的同学上台扮演各个角色,然后再整出情景剧的过程中,播放《木兰从军》的曲目。学生的表演欲都非常强,踊跃报名,而且对人物心理拿捏都比较到位,通过情景剧的演出,同学们能够很好地了解《木兰从军》这首曲目背后的含义。此外,配乐诗朗诵也是音乐教学的一项内容,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共出现了9篇配乐诗朗诵,大都是优美的散文。在教学中,笔者充分挖掘“配乐诗朗诵”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笔者曾选出朱自清的《春》,邀请有朗诵才能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在朗诵过程中,笔者适宜地配上一些钢琴、小提琴演奏的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诵,在朗诵中感悟音乐的表现力。

总而言之,协同效应让初中音乐课堂取得了有效性,也让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课程改革真正走在前行的路上。为初中音乐教师,必须能够在课堂上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采撷音乐的芬芳。在激活学生音乐表现欲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通过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促进学生了主动投身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这对于促进我们的一线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娜,音乐教育的协同效应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

[2]盂丽丽,寻求兴趣与意志的协同效应——音乐教学心理探微,[J],中国音乐教育,2012年7期.

作者简介:赖崇华(1978—), 女,工作单位:广西合浦县公馆中学,邮编:536119 研究方向:音乐教学,本科学历。谐之声”助推。

猜你喜欢

协同效应初中音乐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协同效应”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证研究
绿色信贷市场和碳交易机制对低碳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分析
预知子醇提物联合姜黄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协同效应及机制探索
山东矿盐管理公司:发挥集约化优势实现1+1>2协同效应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共同配送协同效应评价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