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演奏中不同“摇指”的表现意义探究

2016-02-02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古筝

容 邵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古筝演奏中不同“摇指”的表现意义探究

容 邵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摘要】作为古筝演奏的主要技巧之一,古筝“摇指”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曲目中代表不同的意义。古筝“摇指”在筝技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摇指”的种类和形式异常繁多,演奏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情感意义各不相同,一切由演奏者和创作者来决定。本文首先阐述了古筝“摇指”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摇指”的类别,最后探究了古筝演奏中不同“摇指”的表现意义。

【关键词】古筝;古筝演奏;“摇指”;表现意义

古筝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在古筝演变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古筝“摇指”的表现意义、演奏技巧、演奏方法各不相同。随着古筝表演艺术的不断创新,再加上历史文化、地域环境、人文风俗的共同作用,古筝曲目的地域性特征越来越明显,每个地区的筝曲都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形式,也就形成了古筝演奏中的不同流派。古筝“摇指”在不同的艺术流派中代表不同的情感意义,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古筝演奏中“摇指”的不同表现意义进行了探究。

一、古筝“摇指”的相关概述

(一)“摇指”的概念

作为一种弹拨乐器,用古筝在弹奏歌唱性旋律或时值音符时,就是利用“摇指”技巧来保持音乐的连贯和时值的充分的。所谓古筝“摇指”,就是使用多根手指或者一根手指在古筝的多根弦上或一根弦上,来回迅速的拨弹发音,通过产生密集的旋律将每个发音点连接成线,进而保持音乐的连贯和时值的充分。在古筝各类演奏技术中,摇指至关重要,在古筝发展进程中,这项技术得到了长期的改进和提高。

(二)“摇指”的分类

古筝“摇指”总体上可以分为臂摇和腕摇,从指法的角度又可以分为双指摇、扣摇、扫摇、食指摇、大指摇等[1]。在各类古筝流派中,山东派、浙江派、河南派的“摇指”都具有一定的艺术风格和独特技巧。其中,山东派的“摇指”一般是先劈后托,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使得古筝弹奏中所发出的第一声音质听起来特别纯净,除此之外,整体音质的颗粒感特别强。而在浙江派的“摇指”运用过程中,则是将大指细密的摇动,演奏效果细密、柔和,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独特的演奏技巧“扫摇”、“短摇”以及“长摇”。河南派的“摇指”在演奏方式别具一格,演奏风格和地方风格高度一致。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右手先是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之后才逐步靠近“岳山”地区,在此过程中,左手要进行大幅度地颤弦,这一演奏技巧成为“游摇”。现代古筝“摇指”就是在河南派“摇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古筝“摇指”的具体演奏方法

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演奏形式趋于多样化,复杂多变,除了情感表达和筝曲流派这两种因素,演奏者自身的情感态度也会决定“摇指”的表现方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摇指”演奏方式:

(一)双指摇

在演奏过程中,双指摇就是同时利用两种不同的“摇指”技巧,摇时大多用食指和大拇指在不同的琴弦上演奏。关于双指摇,有悬腕摇和扎桩摇两种表现方式,演奏过程中要保持手指关节的自然弯曲状态,其余三指要自然放松,弹奏时主要利用手腕的力量带动食指和大指摇动。此外,除了“摇指”本身营造的演奏效果外,双指摇还添加了和声,使“摇指”的现场音响效果饱满、充盈、有力。

(二)扣摇

扣摇是现代古筝曲目经常用到的一种“摇指”技法,与其他类型的“摇指”方式不同,扣摇的操作方法非常特别。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需要两只手的互相配合,右手在使用悬腕摇的“摇指”技法进行演奏时,要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将弦轻轻捏住,或者单纯用左手拇指压紧发音弦。另外,还要根据乐曲的要求,在码子和前梁之间左右移动。扣摇这种“摇指”技法大多是用来表现乐曲中的模拟性的声音。

(三)扫摇

与扣摇的“摇指”技法相同,扫摇也是现代古筝曲目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扫摇还是现代古筝技法的一个创新型的成果,在音乐作品和古筝曲目中代表特别的含义。作为扣弦和大指摇的结合,在运用扫摇进行古筝演奏的过程中,手型要保持和悬腕摇一样的姿势,摇的同时还要加上无名指或中指的扫弦,在快速摇动手腕的过程中,利用惯性保持中指的扫弦和大指摇。由于扫摇这种独特的摇指特点,因此,运用扫摇进行古筝演奏营造出来的音响效果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扫摇通常用来表现快节奏或者激烈的音乐场面。

(四)食指摇

作为一种传统的“摇指”方法,食指摇将食指作为触弦的弹奏主体,大拇指要轻轻捏住食指义甲底部第一个关节处,这是为了充分利用食指本身的力量增强“摇指”时的力度和稳固性,进而保证所产生音色的流畅、连贯、稳固[2]。食指摇这种“摇指”方法大多用于表现传统的古筝曲目,在现代筝曲中很少运用。

(五)大指摇

大指摇是所有的“摇指”方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把大拇指作为触弦弹奏的主体,其余手指要放松,并且保持弧形状态。然后,大拇指要快速地连续弹弦,从而保持音色的连贯和统一。根据演奏的要求和不同的流派可以把大指摇分为快速托劈摇、悬腕摇、扎桩摇三种类型。

1.快速托劈摇

快速托劈摇使用大拇指的指根处关节拨弦,即以手掌和拇指的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其他手指一起运动,在弹奏时,食指不需要挨着大拇指,所有的手指都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快速托劈摇还可以细分为悬空和扎桩两种方式,其中,扎桩的摇指方式把小指作为支点,然后在琴弦或琴头上演奏。

2.悬腕摇

悬腕摇的“摇指”方法是现代“摇指”方式中比较灵活的一种,全程都依靠手腕的力量来完成和控制。悬腕摇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支点的支撑,这样可以完全把其他手指解放出来,演奏灵活度非常高,适用的演奏范围也比较广。除此之外,悬腕摇的摇动方法与其他的“摇指”方式均不相同,其他的“摇指”通常都是以一个支点为中心,左右快速来回摇动,而由于悬腕摇没有支点,因此,它是以手腕上下来回摇动的方式保持音色的统一、连贯、流畅。

3.扎桩摇

扎桩摇的“摇指”方法和大指摇基本相同,但是,扎桩摇是以小指作为支点。在摇时,以小指为支撑,然后把手指放在琴弦前梁的底部位置,手型保持在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利用食指轻捏大指的力度,调节“摇指”时的整个音量的高低。总之,扎桩摇是一种过渡型的摇指方式。

(六)长摇

顾名思义,长摇就是在演奏过程中,长时间地运用“摇指”技法,是古筝所有演奏技法中的一个创新和飞跃。运用长摇演奏技法,能够表现出来巨大的审美价值,常用于抒情性的古筝曲目中。

(七)短摇

与长摇相反,短摇的弹奏技法在运用过程中,指尖和琴弦的接触时间非常短,所营造出来的音质饱满而短促,明亮、干脆、节奏感强,可用于表现急促、紧张、欢快的情感。

三、古筝演奏中不同“摇指”的表现意义

在现代的古筝演奏中,“摇指”作为一种主要的古筝技法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在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古筝流派中,“摇指”更是体现出不同的演奏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意义和情感当然也各不相同。由于“摇指”的音响效果灵活多变,因此,如果在不同的乐曲或乐段中运用不同的“摇指”技法,就会大大提高音乐的表现力、感染力、震撼力,取得良好的表演效果。

(一)食指摇的表现意义

作为一种最为基础的“摇指”方法,食指摇所表现出来的音响效果独具特色,在一些包含特殊音色的古筝曲目中经常用到。例如表现瑶族人民的民族风采的《瑶族舞曲》,在演奏时就运用了大量的食指摇的“摇指”方法,乐曲的整体感觉比较抒情,节奏较为舒缓,因此,“摇指”的重点在于体现不同的音色和音质效果。在这个曲目中,食指摇以流畅、细腻、轻柔、温和的摇法[3],将瑶族舞曲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舞蹈的优美尽收眼前,整体的音乐效果给人的感觉非常舒适。

(二)扫摇的表现意义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摇指”技巧,扫摇多用于现代古筝曲目中,扫摇所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模拟性的音响效果,大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色的乐段中,或者表现一些比较激烈的场面。例如乐曲《战台风》,这个曲目主要表现了台风来临时码头工人的英勇和忠诚,他们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和台风激烈搏斗,誓要抗争到底。台风的狂烈和码头工人的优秀品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为了增强这种效果,就采用了扫摇的“摇指”方法,使得场面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完美地表现乐曲所体现的场面的激烈和壮观。

(三)扣摇的表现意义

与扫摇相同,扣摇在现代古筝曲目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它不属于旋律性的“摇指”方式,因此,它基本不表现旋律声部,而是用于表现特殊性的模拟音色。再次以乐曲《战台风》为例,扣摇就在此曲目中模拟了一段风声,将乐曲中风声的时远时近、忽大忽小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同就在眼前,就像狂风正在舞台上怒吼,再现了现实中的大风呼啸的场面。

(四)大指摇的表现意义

在当代筝曲演奏中,大指摇也比较常见,这种演奏方法是以向内弹的“劈”和向外弹的“托”为主,在不同的流派中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4]。例如,在河南派中,在演奏《庆丰年》这首古筝曲目时,就运用了大指摇的演奏技法。首先,以大拇指的小关节为支撑,分别进行托和劈的弹奏,这种演奏方法充分体现了牌子曲和山东板头曲的音调,这种现场音调具有华丽明快、清晰明亮、坚实有力的特点,所营造出来的意境流畅优美,铿锵悠扬。

(五)多指摇的表现意义

多指摇就是利用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表现不同类型的音色,可以在琴弦上自由切换,灵活度比较高,可以营造出不同类型的音响效果。例如古筝曲目《春到湘江》,运用多指摇就可以充分表现曲目整体的递增趋势的音响效果,再比如古筝曲目《情景三章》,运用多指摇就可以充分表现出由片到面、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音响效果。

(六)长摇的表现意义

长摇这种“摇指”方式常用于抒情类的古筝曲目中,在演奏时不仅音韵流畅,而且触弦连贯。例如筝曲《雪山春晓》,运用长摇技法,就能大大增加演奏情景的渲染力和感染力,而且还会增加演奏旋律的流畅度和连贯度,表现丰富多彩的乐曲内容,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西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乐曲主题。

(七)短摇的表现意义

短摇所产生的音质比较短促、饱满,而且节奏感比较强,多用于表现紧张、欢快的乐曲场景[5]。例如古筝曲目《林冲夜奔》,短摇技法的运用和锣鼓点的节奏完美融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乐曲的节奏感,充分表现了林冲一路小跑的状态。在不同的古筝曲目中,通过不同的“摇指”方法,既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意义,又可以表现相同的音响效果。所以,“摇指”在乐曲中的表现意义是由演奏者的演奏风格以及乐曲本身的风格决定的。

结语:

古筝“摇指”技法形式多样、技术复杂、种类繁多,无论是在抒情性的古筝曲目中,还是在叙事性的古筝曲目中,都可以得到广泛地应用。基于此,演奏者要高度重视“摇指”技法,在演奏过程中还要灵活运用,结合不同曲目的不同内容和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技法,包括技法的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等,从而充分发挥“摇指”技法的作用,弹奏出一曲又一曲的华丽乐章。

参考文献

[1]白佳丽.浅析古筝“摇指”技术的表现意义的多样性[J].音乐大观,2013,(9):199-199.

[2]李传杰.试谈古筝演奏中不同"摇指"的表现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6):92-93.

[3]宗青.论古筝摇指及其在《望秦川》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 (5):160-160.

[4]刘天明.从《四段锦》的“小指托劈”探究古筝演奏技术的审美[J].音乐大观,2014,(12):64-64.

[5]柳青.对古筝摇指技法的研究分析[J].音乐大观,2013,(13):165-165.

猜你喜欢

古筝
空间探索与融入——古筝审美能力在演奏中的运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古筝乐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西 府 情
古筝演奏技巧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古筝教学评价构建的一些思考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